開展生態農業與有機農業的重要性by陳樹禎

作者文中大多數觀點都讚同,內容先不做評論,大 家自己看吧。
第一篇:化 肥、農藥、除草劑和轉基因農作物危害人類、破壞大自然

   
        自工業革命,人類改變傳統種植方法,追求“化學” 模式來生產糧食,大量使用水源、化肥、農藥,以為可增加農作物的產量。但事與願違,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由於害蟲、雜草和病害所導致的農業損失不斷攀升。
 
         經過數十年使用化肥和農藥和近期使用轉基因除草劑和轉基因作物後,農作物產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大大的減少,此外,還導致了現今世界各國水源汙染、土地 流失、河道淤塞、海洋汙染、生態變遷和疾病叢生等嚴重環境問題和經濟損失等局麵。
 
破壞土壤
 
        前蘇聯著名科學家多庫恰耶夫(Kostychev)早在1892年指出:土壤是一個自然體,具有起源和發展曆史,是一個具有複雜和多樣性程序和不斷變化的 實體。
 
        事實上,土壤是一個活生生的載體,它是由:礦物、空氣、水和有機物所組成的。土壤的有機物包括所有在土壤中生長的生物和在不同階段分解中的死物。土壤中的 有機生物包括有:蚯蚓、菌(fungi)、細菌(bacteria)、原形動物(protozoa)、節支動物(arthropod)、藻類 (algae)和體形細小的哺乳動物等多種有機物,在土壤中為土壤的結構、營養等,孜孜不倦地分工合作,分解土壤有機死物。  土壤有機死物包括已死的有機體、植物體和其他在不同階段分解的有機物質等。 腐殖土是最終階段的產物,由細菌等多種有機物分解而製成的深色有機物質,比有機死物更為穩定。土壤有機死物和腐殖土均為植物養分的泉源,其功能包括協助建 立‘土壤結構’、供應植物營養和調節土壤溫度等。
 
        土壤有機死物和腐殖土對農田的其他益處包括:快速分解作物的殘餘物、使土壤變成水穩定的粒狀聚合體、減少土壤硬化和泥塊的形成、增進土層內部的排水功能、 改善水滲透能力、增進和保存水分、養分的容量。改良土壤的外在結構有利於容易耕作、增加土壤的水儲藏量、減少土地流失、改善根作物的形成和收割,在土壤更 深處,還有豐富的根係統的形成,增進土壤中養分的循環等等。 
 
        在耕地上使用化肥農藥會破壞土壤的結構、導致腐殖土和上層土的下降、殘殺土壤中的有機生物、破壞土壤中的生態平衡和導致有機物的失調和流失。
 
化肥農藥導致 土地流失
 
        科內爾大學的生態與農業科學專家戴維 皮門特爾(David Pimentel)教授指出:全球耕地的土地流失率比土地補充率高10至40倍,美國的流失率比補充率高10倍,中國高30倍,印度高40倍。每年全球耕 地所流失的麵積相當於一個美國印第安納州麵積的大小。土地流失的速度極為驚人。人類99.7%的食物來源於耕地,每年全球土地流失導致1 000萬公頃的耕地消失和超過37億人營養不良。
        土地流失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浩大,例如美國每年由於土地流失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則高達376億美元,而全球的總經濟損失則高達4 000億美元。(中國使用全球1/3的化肥,導致的土地流失是美國的3倍,保守估計,經濟損失可能最少高達1 000億美元以上/年。)
        經過40年的土地流失已導致全球30%的耕地的破壞。60%流失的土壤被衝至河流、小溪和湖泊,除了導致河水、小溪和湖泊的汙染外,由於淤泥的不斷堆積還 造成河水、湖泊頻頻泛濫的原因。
        土地流失減低土壤提供植物生長的儲存水功能,因而導致支持生物多樣性的能力的下降。
        土地流失使土地原有的水份、養份、有機物減低和導致土壤生物係的破壞,使樹林、牧場和大自然的生態陷入破壞的局麵。
        上層土的流失,導致土地的沙化,成為風沙和空氣汙染產生的重要原因。而被刮起的沙土中具有20多種傳染病的微生物,其中包括炭疽病和結核病,加速傳染病的 蔓延。
轉基因工程導 致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和酶的快速消失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土壤的健康有賴於土壤中有益的有機物即微生物和動物的共生,其中包括有:放線菌、真菌、根菌、食菌細胞、原生動物 和蚯蚓等的平衡生長。有益微生物除了是預防土壤與植物病蟲害的主要成員外,對植物的營養、腐植土的生產、上層土的保護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放線菌在土壤 中的作用是分解纖維素和腐殖土、礦化土壤及防止營養流失。放線菌的減少,會導致土壤營養消失和植物感染發病率的增加。
 
        印度科研人員發現:在維達婆地區,非轉基因棉花的土壤與種植轉基因棉花土壤比較,在種植轉基因棉花的土壤中的放線菌銳減17%以及其他有益的細菌也銳減 14%。土壤微生物的生態被蘇雲金杆菌殺蟲劑(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Bt的嚴重破壞。
 
        此外,在轉基因的土壤中,酶也同時銳減,例如:脫氫酶下降10.3%,固氮酶下降22.6%,磷酸酶下降26.6%。土壤中的酶對土壤新陳代謝有著重要作 用,植物的營養有賴酶在土壤中的作用,當酶減少時,會導致植物營養不良、發育不健全或死亡。
 
        科研人員指出:如這樣的傾向持續的話,印度6 70萬公頃種Bt轉基因棉花的農地將會完全被破壞,在以後10年內將無法生產任何農作物。
 
 
損害植物

 

化肥導致作物 產量不斷下降
   
        化肥農藥的應用雖然使過往40年的農作物的產量增加了一倍,但是近20年發現,在不斷增加化肥的使用時,農作物的產量卻顯示了不斷下降的趨勢。  原因是化肥、農藥等合成化學物導致土壤中的固氮根菌及其他有機生物的死亡和它們與植物間的共生作用的下降,繼而導致土壤肥力下降。
 
        農藥增長“雜草”和“害蟲”的繁殖和導致農作物的產量下降
        化肥除了導致土壤肥力不足和作物產量下降外,還導致更多的雜草和病蟲害的滋生,導致不斷攀升的作物失收和重大的經濟損失。研究發現氮肥使作物失去對蟲害的 抵抗能力  和提高害蟲的繁殖率。  此外,菌、細菌和病毒等的病害的發病率隨著氮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加劇。
 
        一份2004年的統計顯示:全球由於“雜草”所導致的作物損失為32%,蟲害導致的損失為18%和病菌為15%,並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化肥導致植物 營養大幅度下降
 
        化肥的主要成份為鉀、氮、磷,不但無法替代微量元素,還會導致作物中的微量元素的消失。
 
        一份由英國政府指導,對食物合成物的科研報告,其中一個用農業、漁業和糧食部(MAFF) Defra’s 處理器按年檢驗的報告顯示:從1940年至1991年50年中,在英國生產的水果和蔬菜的微量元素有12~76%不同程度的大幅下降的趨勢。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美國,一份由美國德州大學生化研究院對43種蔬菜、水果營養成份從1950年至1999年的監測分析報告顯示:經過了50年使用化肥農 藥後,蔬菜和水果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大大下降。其中下降最多的是核黃素(維生素)共38%,最低的是蛋白,共6%。
 
        到了今天,用化肥生產的水果蔬菜營養成分的下降已到了警戒線的邊緣,例如1950年的西蘭花的鈣含量為130mg ,今天,西蘭花中的鈣含量已大大降至48mg ,下降率為63%。
 
危害動物與人 類
化肥農藥毒殺 人類、不容忽視
   
        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全球有300多萬人遭受嚴重的農藥中毒。長期接觸農藥可導致癌症、出生嬰兒發育不良和神經係統損害等嚴重疾病,而水源被農藥汙染 是導致飲用水汙染的主要來源。  例如:鹹海盆地(Aral Sea Basin)從60年代開始,由於不良農業計劃和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耕種,將原來肥沃土地完全破壞。破壞範圍廣闊,包括俄國南部、哈薩克、土庫曼共和國、阿 富汗、伊朗等多個國家。過往15年,此區域的傷寒發病率劇增29倍、 濾過性毒菌肝炎7倍、副傷寒4倍、心血管病、胃、十二指腸潰瘍100%、早產兒32%。  又卡拉卡帕(Karakalparkia)1981-1987年記錄罹病率和死亡率,肝癌上升200%,咽喉癌25%,食道癌100%,青少年腫瘤 100%等等。
轉基因作物生 產高危險食品
 
        一份2008年對孟山都公司的除草劑“農達”的多種配方及其代謝產品對試管中的人類胚胎細胞的影響的實驗報告顯示:“農達”配方導致所有細胞的死亡。
 
        轉基因作物的毒性極高,塞雷利尼(Séralini)教授指出:“我們在胎盤、胚胎細胞和肝細胞上測試不同的“農達”除草劑配方,就算將配方稀釋100 000倍,“農達”依然將細胞摧毀。實際上,在轉基因食物中和飼料中的“農達”殘餘量,遠遠高於測試的使用量。食用含有“農達”的食物,可導致新生兒殘 廢。”
 
        此外,轉基因作物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例如:Bt茄子是一種含有大量致癌的蘇雲金杆菌殺蟲劑(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轉基因茄子,約合16-17mg/Kg。調查顯示:孟山都的RR黃豆是在所有轉基因農產品中含除草劑殘餘物最多的作物,嚴 重影響人類和畜牲的健康。
 
        塞雷利尼教授指出:轉基因植物中的多種毒素可導致癌變、激素和生殖器官疾病及神經係統等疾病。現今許多慢性疾病的成因,不一定是由於細菌和病毒,可能是由 於食物中所含的(不應加入的)化學物所導致的,我們絕不需要食物中含有合成化學物。
 
破壞環境,汙 染水源
 
        水源汙染是導致地球嚴重生態變遷和環境破壞的直接原因,水源汙染所帶來的破壞包括 :
 
        - 生態係統失調及失去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 海洋生態係統汙染
        - 地下水源汙染
        - 全球被“持續性有機汙染物質”(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汙染,即化學物汙染。
 
        農業是唯一使用清水最多的產業,全球約有70%水用於農業灌溉方麵。農業是水汙染的“受害者”也是導致汙染的原因。
 
        農業導致汙染的原因是由於農業采用不良的種植方法,即使用化肥、農藥、轉基因除草劑和轉基因農作物,使汙染物和雜質沉澱物排放至表水和地下水中,汙染物導 致生態變遷和多種傳染病的產生,並將傳染病及毒性化學物帶給人類、動物和植物。科內爾大學的戴維?皮門特爾(David Pimentel)教授指出指出:隻有0.1%的殺蟲藥抵達蟲害目標,其餘99.9%的農藥殘留於大自然中,對大自然產生重大的衝擊。
        實例證明,人類化肥農藥是水源汙染的來源。1992年,美國發現在53州中的49州的地下水的主要汙染物為氮肥,農藥排行第二。1994年美國環保署 (US-EPA)總結:超過75%州的“傳統農業”活動,嚴重危害地下水源,  汙染經地下水源流入河流、湖泊、河口到大海,導致河水、湖水及海水的汙染以及濕地的退化。 這種從耕地經地下水到河流、湖泊和河口的汙染是稱為麵源汙染(non-pointed pollution)。
        農業是“受害者”,由於使用被汙染的水灌溉而導致表水和地下水再次汙染,繼而導致農作物的汙染、土地流失、耕地肥力下降等。
 
        賴夫教授(Reiff)早在1987年的研究水汙染問題報告中指出:現今農業問題和人類疾病的原因和後果是由農業灌溉所導致的。其中包括 :
 
        (1)導致嚴重環境改變而促進如蚊子等傳病媒介的滋生;
       
         (2)導致瘧疾、血吸蟲等發病率的迅速上升;       
 
         (3)導致飲用水含農藥和化肥等汙染,繼而導致飲用水中毒和日後癌症和腫瘤疾病的發生;
      
          (4)導致霍亂、傷寒、大腸杆菌、變形蟲、蛔蟲病、賈第鞭毛蟲汙染糧食和水中毒性農藥(在灌溉時)第二次汙染農作物等等。
 
        1996年統計顯示:全球每年有500萬人死於與水源汙染有關的疾病 ,其中包括多種傳染病和腫瘤、癌變等難治疾病。科內爾大學的生態與農業科學專家戴維?皮門特爾教授和他的科研組在他2007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顯示汙染所 導致的死亡有大幅度的飆升。報告指出:全球40%的死亡是由水、空氣和土壤汙染所導致的 。
 
        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FAO)明確指出:“必須采用恰當的方案來確保農業活動不損害水質而導致往後其他應用遭受損害。” 
 
導致地區氣候 改變
 
        鹹海盆地經過長期使用化肥農藥後,導致該區的主要河水鹽分超出標準2-3倍,農作物完全被農藥汙染,繼而使水源嚴重混濁和導致水源中含高濃度農藥和石碳 酸,同時空氣、食物和母乳也含高濃度的農藥,土壤肥力下降、地區氣候改變、動物、魚類和植物種類大量減少、鹹海海平自60年代開始到90年代,水位已下降 了15.6M,容量減少了69%……
 
導致溫室效應
 
        化肥中的氮經植物氣體排放、土壤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蒸發、地表徑流和浸出等方式排放到大氣中。大部分以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和氨氣 3種形式排放到大氣中。一氧化二氮是導致全球變暖的重要因素,它所產生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炭強298倍。2005年的全球人為因素產生的一氧化二氮排放率 為60%,  中國使用全球30.3%氮肥來種植米、小麥和玉米, 中國占了所有一氧化二氮排放的32%,而化肥所導致的一氧化二氮排放,占全球的1/3。 與此同時,生產和運輸氮肥所導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一氧化二氮量基本相同 。
 
導致耕地土壤 酸化和作物產量下降
 
        此外,化肥導致耕地的酸化,從1980至2000年,我國的不同區域的耕地的pH值下降0.13~0.80單位,這種施用氮肥導致的人為酸化的後果比酸雨 所導致的土壤酸化高10~100倍。 此外,土壤的酸化加上鋁毒性和減低基本陽離子的交換繼而導致農作物產量的下降, 對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導致有害水藻 的滋生和飲用水汙染
 
         大量施用氮肥導致氮從空氣中沉降和從農地流入水源而導致水源的汙染。一份2007年的報告指出我國的氮沉降速率是國際的3至17倍。 氮沉降與從耕地流入河道,導致有害的水藻滋生。水藻與水中生物搶奪氧氣及其他資源,導致大量水生動物和魚類的死亡及水源的汙染。
 
        例如2007年太湖出現藍細菌的汙染,影響數千萬人飲用水的安全和當地魚業和旅遊的發展。藍細菌出現的原因歸咎於高大氣氮沉降和耕地的流入。


總 結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天災、蟲害、傳染病頻頻發生,並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雖然不能完全歸咎於化肥、農藥和轉基因工程,但從以上各方麵的資料來看,可以肯定這 與化肥、農藥、轉基因等不良種植方法與環境的急速變遷和百病從生有重大的關係。
 
         從鹹海盆地長期使用化肥農藥所帶來的疾病泛濫、地區氣候改變和水位下降來看,便不難想象我國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所帶來的災害和經濟損失。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報道指出:由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氮肥使用國,氮肥對水源的汙染加上工業汙水的排放導致中國一半大小城市的地下水的汙染。水源汙染和 和缺水導致中國在經濟上的重大損失。保守估計(肯定是大大低估),水源缺乏可能導致的經濟損失達人民幣1 200億元/年,水汙染損害人民健康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達人民幣417.3億元/年。
 
        化肥、農藥和轉基因等急功近利的不良種植方法所帶來的環境破壞、百病叢生和氣候惡化等災難性損失,遠遠大於“傳統農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損失之重大,難 以估計,對國家安全、可持續性的發展等方麵不利。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中國慢性病尤其腫瘤和癌變不斷地急劇飆升。按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教授在中國第六屆腫瘤學術大會中介紹:我國腫瘤 發病率每年以3%到5%的速度增長,世界上每年新發腫瘤80%發生在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出現。  不容忽視的是:建國初期,肺癌在廣州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榜上居第十位,2007年已經一躍飆升到第一位,乳腺癌已經成為廣州、北京、上海等城市女性發病率 第一的腫瘤疾病。
 
         資料顯示,腫瘤、癌變、慢性病、傳染病等發病率在發展中國家的飆升與農業汙染有不可分割的關聯。化肥、農藥和轉基因等不良農業方法,對我國每一個人的健康 (你和我)都已構成了重大的威脅,有關政府部門有必要正視,並立即更正。
第二篇:有機和生態平衡種植是中國今後農業發 展的方向
  
何謂有機農業 和生態農業?
 
 
        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的生產管理辦法、促進和提高生態多樣性、生物周期和土壤生物周期來進行的農業活動。有機農業以最低成本的關閉農業投入 [注一](off-farm input)和管理辦法來恢複、維持和提高生態的平衡。 歐美對有機農業食品生產和飼養的要求大致相同,美國農業部(USDA)國立有機標準管理局(NOSB)對有機農業的要求 :
 
        - 不使用合成農藥
        - 不使用生長激素
        - 不使用抗生素、
        - 不使用任何轉基因技術、
        - 不使用化肥和不使用下水道汙泥
 
        [注一]低成本關閉農業投入是指盡量使用農場中現有的材料,隻購買小量農場以外的必需的材料的農業運作。
 
有機農業所使 用的方法
 
        有機農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為:輪作、綠肥、堆肥、生物蟲害控製和機械耕種。使用這些方法的目的是要使用大自然的力量來保證農業的產量。例如:種豆類作物來 增進土壤的固氮能力,使用天敵、滅蟲燈來控製害蟲,輪作來混淆害蟲,用玉米秸梗覆蓋地麵預防疾病及減低雜草的生長等。
 
        對有機的畜牧而言,動物必須隻使用有機的飼料,但可同時給以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有機動物不可使用疫苗和抗生素。
 
全球有機農業 迅猛增長
  
        統計顯示:全球有機食品的銷售額在2001年為200億美元,2002年底為230億美元,到了2007年已飆升至460億美元。
 
        據英國土壤學會指出:2006年,有機食品在英國的增長率為30%,年銷售額合16億英鎊。在2003年的全球驗正合格的有機食品的銷售額為230 億~250億美元,年增長率約為19%。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食品工業。
   
        在歐洲各國,有機農業的發展有不斷和強勢增長的趨勢,2007年歐洲有780萬公頃的有機農業耕地,歐共體有720萬公頃、北美洲有220萬公頃。歐共體 的有機農業的增長從2005年至2008年劇增21%。
 
        歐共體從2007至2008年的有機農業耕地的增長如下:西班牙增長33%、保加利亞增長22%、斯洛伐克增長19%、匈牙利增長15%、希臘增長14% 等。從2005年至2008年的來看,有更大幅度的增長:波蘭增長94%、立陶宛增長89%、西班牙增長63%和比利時增長57%等。
 
        與歐洲一樣,在過往20年,美國的有機農業也有大幅度的增長。從1990年開始,有機農業的年增長率為20%,2005年的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額已高達 138億美元。開始時,生產有機食品的多為小農場和當地的農產品分銷點,今天有機食品的產業,已成為有大、小的生產商、本地分銷或全球分銷網絡和具有多種 不同產品包括:水果、蔬菜、肉類、乳製品和加工食品的複雜係統。
 
有機農業迅猛 增長的原因
 
        有機農業快速增長的原因除了因消費者對有機食品有信心外,主要是人們對“傳統農業”所用的化肥、農藥和抗生素等毒物危害健康和破壞環境而感到不滿。
  
        一份對消費者購買有機食品原因的調查統計顯示:70%為了避免遭受農藥的毒害、68%是由於有機產品比較新鮮、67%認為有機產品營養高和有利於健康及 55%為了避免食用轉基因食物。同時消費者樂意多付10%~40%購買有機食品。
 
有機農業有豐 富的產量和耐旱等優點
 
        一般人對有機農業有許多的誤會,其中說得最多的謠傳就是有機農業的產量低,產量無法與“傳統農業”比較,無法滿足全球糧食所需等。
 
        事實上,恰恰相反,多個著名大學和聯合國的長期和深入的研究均紛紛顯示有機農業的產量遠遠高過“傳統農業”,此外,有機農業還有多種“傳統農業”缺乏的優 點。
 
有機農業的產 量遠遠高過“傳統農業”
 
        一個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及聯合國環境計劃(UNEP)實施的研究發現:有機種植對非洲(發展中國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小農戶的耕作 可在增產的同時避免工業化農業所帶來的環境和社會破壞。研究分析在非洲24個國家,合共114個項目中發現:使用有機和接近有機方法耕種產量的平均增幅為 116%,而東非的產量增幅更是高達128%, 比“傳統農業”的產量多了一倍多。
 
        聯合國環境計劃秘書長阿希姆?斯泰納(Achim Steiner)指出:有機農業經常具有兩極化的觀點,有的視它為救星、有的視它為特定產品或貴族貨品……這個報告卻是一個認真地對脫貧和糧食保障的貢 獻。他又指出:此報告顯示有機農業對供給全球充足糧食所帶來的貢獻,可能會遠遠高過許多低估它的評價。
 
        與此同時,有許多著名大學所作的科研均顯示有機農業的產量足夠供應全球所需或超出全球所需。例如:一份由美國密西根大學巴傑利(Badgley)教授研究 小組所作的調查報告顯示:一些在發展中國家的小型農場的有機作物的產量比“傳統農業”高3倍 。像這樣的報告駁斥了那些一直以來聲稱有機農業的糧食產量無法供應全球所需的論調。
     
         英國的喬治蒙比奧特 (George Monbiot)教授指出:在過往150年,英國的多個試驗顯示:使用糞肥種植小麥的產量遠遠高過使用化學營養料。
 
有機農作物耐 旱、節能和環保
       
        一個由美國科內爾大學對羅代爾學院(Rodale Institute)長達22年的有機農業試驗所作的考察報告顯示 :
 
        - 經過5年的土壤改良後,有機農田的產量與“傳統農業”的產量相同或高過“傳統農業”。
 
        - 在幹旱的幾年中,“傳統農業”的作物完全無法生存。
        - 有機農作物在幹旱的幾年中,由於土壤肥沃和存水量高,所以產量隻有稍微的波動。
        - 有機種植比“傳統種植”少用30%的化石燃料。
 
有機農業對環 境(土壤、水、空氣和生態多樣性等)有許多好處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官方網站標題“有機農業對環境有哪些優點?” 中明顯列出6大優點,總結了有機農業的整體優點如下:
 
        “長期可持續性:許多環境變化是長期、緩慢發生的。有機農業考慮到農業幹預行動對農業生態係統的中長期影響。有機農業既生產糧食,又建立生態平衡,防止出 現土壤肥力問題或蟲害問題。有機農業采取積極的措施,而不是在問題發生之後才加以處理。
 
        土壤:有機農業的核心是土壤養護方法,如輪作、間作、共生聯係、覆蓋作物、有機肥料和少耕製。這些方法鼓勵土壤動植物生長,改善土壤形成和結構,建立更加 穩定的耕作製度。反之又增加了養分和能量循環,提高了土壤保持養分和保持水的能力,彌補了礦物肥料的空缺。這樣的管理技術在土壤侵蝕控製中也發揮重要作 用:縮短土壤暴露於侵蝕力的時間、增加土壤生物多樣性、減少養分損失、幫助保持和提高土壤生產率。作物吸收的養分通常由農場的再生資源彌補,但有時需要用 外界的鉀、硫、鈣、鎂和示蹤元素補充有機土壤。
水:在許多農區,地下水受合成肥料和農藥汙染是一大問題。有機 農業禁止使用合成肥料和農藥,代之以有機肥料(如堆肥、家畜糞便、綠肥)和利用生物多樣性(栽培的品種和長期植被),改善了土壤結構和水的滲透。管理良好 的有機農業保持養分的能力增強,大大減少了地下水被汙染的風險。在一些汙染嚴重的地區,政府(如法國和德國政府)大力鼓勵轉向有機農業,認為這是一項恢複 措施。
 
        空氣:有機農業通過減少對農業化學品的需求,降低了非再生能源的使用(農業化學品的生產需要大量礦物燃料)。有機農業能夠把碳截留在土壤中,幫助了減輕溫 室效應和全球變暖。有機農業使用的許多管理方法(如少耕製、秸杆還田、種植覆蓋作物、輪作、更多地結合種植固氮豆科作物)使更多的碳返回土壤,提高生產率 和有助於碳儲存。
 
        生物多樣性:農民是各級生物多樣性的保管者和使用者。在基因一級,傳統和改良種子和品種因抵禦病害和惡劣氣候能力強而受歡迎。在品種一級,動植物的不同組 合優化了農業生產的養分和能量的循環利用。在生態係統一級,有機農田保持沒有化學投入物的天然環境,為野生動物創造了有利的環境。頻繁使用利用不足的品種 (往往為增強土壤肥力而輪種)減少了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侵蝕,形成較為健康的基因庫--今後適應的基礎。提供食物和庇護所以及沒有農藥吸引了新品種或重新定 製品種來到有機農區(長期和遷移),其中包括野生植物、動物(如鳥)和有益於有機農業的生物,如授粉者和害蟲天敵。
 
        遺傳改變生物:在有機糧食生產、加工或搬運任何階段,有機係統不允許使用遺傳改變生物。由於人類尚未完全了解遺傳改變生物對環境和健康的潛在影響,有機農 業謹慎小心,鼓勵使用天然生物多樣性。因此,有機標簽證明在有機產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中未有意識地使用遺傳改變生物。常規產品不能保證這一點,因為大多數 國家尚未要求含有遺傳改變生物的食品貼有關標簽。但是,由於常規農業越來越多地使用遺傳改變生物和這些生物在環境中的傳播方式(如通過花粉),今後有機農 業不能保證有機產品完全不含遺傳改變生物。糧農組織出版物 “遺傳改變生物、消費者、食品安全和環境” 詳細探討了遺傳改變生物。
 
         生態服務功能:有機農業對自然資源的影響有助於農業生態係統內部的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對農業生產和自然資源保護都極為重要。產生的生態服務包括土壤形 成和改良、土壤穩定、廢物循環利用、碳截留、養分循環利用、掠食(害蟲)、授粉和生境。通過選擇有機產品,消費者利用他們的購買力促進了汙染較少的農業生 產方式,降低了農業在環境方麵隱藏的自然資源退化成本。朱爾斯 普雷蒂(Jules Pretty)最近的出版物: “現代農業的實際成本” 更加詳細地探討了其中許多問題。”
 
研究證明:有 機農產品營養優於“傳統農產品”
 
        前麵已說過長期使用化肥農藥導致農作物的營養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有機農產品的營養價值是否真的如消費者所說的高呢?
 
        有關有機農業與“傳統農業”作物營養對比的科研報告數以千計,除了小部分報告稱有機食品與“傳統農業”無異外,大部分研究均顯示有機食品的營養含量優於非 有機食品,例如:有機食品的一般營養成份比“傳統農業”食 品高。
        2001年,一份由英國土壤學會刊登和獨立營養學家檢閱400份有關有機食品與非有機食品營養成份對比的綜述報告顯示:有機食品的維生素C、礦物質和微量 元素比非有機食品高。
 
        一份由沃辛頓教授(Worthington)檢測41份有關有機農業生產糧食與“傳統農業”生產糧食營養成份比較的研究報告顯示:有機糧食的營養成份遠遠 高於“傳統農業”種植的糧食,其中維生素C高27%、鐵高21.1%、鎂高29.3%及磷高13.6%。
 
        一份由歐共體出資,以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為首和33家在歐洲不同地域的研究院所作的長期共同研究,4年後的結果顯示:有機水果和蔬菜的抗氧劑的成份比非有機同類產品高出 40%。此外,如鐵、鋅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明顯高於非有機產品。而有機牛奶的抗氧劑成份比非有機牛奶高90%。
 
有機食品抗癌 變、腫瘤疾病的營養成份比“傳統農業”食品高
 
        歐共體科研人員發現有機西紅柿與非有機的同類產品比較:幹重、總糖、還原糖、維生素C、β-胡蘿卜素、黃酮素等明顯增加,  對預防癌症有積極作用。
        植物多酚類是一種有利於健康的複合物,在紅葡萄酒和漿果中的含量最高。實驗證明多酚類含量與抗氧化劑作用成正比 。一份科研報告顯示:有機桃含有較高的多酚類,對桃的營養成份和口感有正麵作用。有機蘋果比非有機蘋果多總多酚類、黃酮素和維生素C。
        實驗證明用有機方法種植的蔬菜和水果具有抗癌功能的抗氧化劑明顯高於傳統化肥農藥種植的同類。實驗指出:殺蟲藥和除草劑等有害化學物阻礙作物中一種名為酚 醛樹脂(phenolics)的化學物的產生 。酚醛樹脂對植物的天然防衛功能和人類的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份在SCI的化學與工業刊上刊登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戴維斯的研究報告顯示:有機獼猴桃的維生素C和茶多酚(polyphenols)和主要的礦物質的營 養成份大大高於非有機產品,因此有機獼猴桃具有更高的抗氧化劑作用。研究員認為非有機作物的抗氧化劑作用下降的原因是由於化肥和農藥破壞植物中對植物具有 保護功能的苯酚代謝物所致。
        一份由加州大學經過長達10年(1994-2004)的有機西紅柿與農藥化肥種植的西紅柿的營養成份對比試驗顯示:有機西紅柿所產生的抗氧劑如橡黃素 (quercetin)和堪非醇(kaempferol)分別為79%和97%高於非有機西紅柿。有機西紅柿的抗氧劑與有機牛奶一樣,具有免疫作用、抗癌 及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和抗氧化等作用。
        《新科學家》雜誌刊登一個在加州奧爾巴尼市農業研究服務所(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由貝蒂 石田(Betty Ishida)和瑪麗?查普曼(Mary Chapman)的報告顯示:有機番茄醬比非有機的番茄醬多3倍的抗癌的抗氧化劑 – 番茄紅素。
        一個由丹麥農業研究院(Danis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阿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和草原與環境研究院(Institute of Grassland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對有機牛奶和非有機牛奶所作的對比研究發現:有機牛奶的抗氧劑、Ω-3脂肪酸、共軛亞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等具有免疫作用、抗癌及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的營養物質及多種維生素明顯高於非有機牛奶。
 
        2006年在乳牛學刊的一個周期3年的試驗,由英國利物浦大學和格拉斯高大學進行,試驗發現:每1品脫的有機牛奶的Ω-3脂肪酸比非有機牛奶多 68.2%。
 
有機食品明顯 增進人類健康
 
        一份在 1940年刊登的研究報告指出:新西蘭寄宿學校在為期3年中供應學生的夥食幾乎全部為有機食品,實驗發現:剛到學校的學生會經曆一段短時期的排毒反應,之 後傷風、感冒等疾病的病發率明顯下降,若患病,迅速痊愈。整體而言,健康良好,皮膚清潔健康,牙齒健康有所改善,骨折和扭傷,快速痊愈。
 
        一份2001年的臨床觀察發現:食用有機食品的人們患病的痊愈期短、生殖力強,男性的精子數量高。
 
        荷蘭的科研組在2003年發表的一份人類進食有機食物和非有機食物的對比研究報告:試驗由16名誌願者參與,分為2組,分別食用全有機食品或非有機食品3 周,並在實驗前後取尿樣本。分析食物中5種具有抗氧化劑功能的黃酮素發現其中一項名為橡黃素的黃酮素在有機食品中的含量明顯高於非有機的食品。同時,橡黃 素在食用有機食品的測試者的尿液中也比非有機食物測試者高。實驗證明有機食物具有更多的抗氧化劑,食用有機食品後,抗氧化劑被身體吸收使用後排出體外。
 
        對抗氧化劑在體內作用,一份科學報告顯示,在檢測的血樣本中,食有機食品者的血液中的抗氧化劑作用與食用非有機食品的抗氧化劑的作用有明顯和持續的差異。
 
       大部分科學家認為多吃水果、蔬菜可減低心髒病、中風、癌症和許多疾病的發病率與水果、蔬菜的營養成份有關,美國農業部推測指出:如人們多吃有營養的食物, 癌症的發病率可降低20%,關節炎可降低50%,心髒病可降低25%和糖尿病可降低50%。
 
        研究發現同時進食番茄紅與脂肪酸可對乳癌、胰髒癌、前列腺癌和腸癌產生預防和保護作用。此外,有跡象顯示,番茄紅還可減少心髒病發作的風險。
 
        對有機農產品對治療和預防疾病更為有效的原因,勃蘭特(Brandt)與莫爾高(M?lgaard)教授認為是在於有機農產品的營養成份比非有機產品高出 10-15%所致。
 
有機飼料有利 於飼養業
 
       1988年施泰格(Staiger)教授使用有機和非有機具有一樣成份的飼料分別給兔子食用,並觀察兔子經3代食用有機與非有機的結果。研究發現:食用有 機飼料的兔子有較高的懷孕率、較多的胚胎、較大幼子和健康的成長。食用非有機飼料的兔子的繁殖力在3代中不斷下降。
 
        1989年的一個對雞食用有機與非有機飼料的對比試驗顯示:食有機飼料的雞比食非有機飼料的雞較少生病、體重較高和雞蛋較大。
 
有機種植提升 植物固有防蟲、防雜草等功能
   
        有機栽培增進土壤的肥力,改變植物纖維上的營養成份,因此可減低植物的蟲害。實驗證明植物對蟲害的抵抗能力有賴於土壤的生理、化學和生物性質等方麵的健 全。當土壤中具有多種有機物和活躍的生物群落時,土壤則能產生良好的肥力,作物生長在這樣的土壤中,蟲害的機率下降。另一個蟲害下降的原因與有機作物含低 濃度氮有關,而“傳統農業”大量施用氮肥,導致植物營養失衡和對蟲害的抵抗力下降。
 
        黃酮素其中一種名為酚醛樹脂的複合物,具有強有力的抗氧化作用。植物被害蟲侵害或當有競爭性植物栽植過於接近時會大量產生,有防蟲和防競爭性植物(雜草) 等功能。殺蟲劑和除草劑明顯降低所有抗氧化劑的酚醛樹脂複合物的產生,不利於植物和人類的健康。
        此外,前麵所說的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戴維斯所作的有機獼猴桃的研究還顯示:有機獼猴桃的皮較非有機的厚,對抵禦蟲咬有一定的作用,有機獼猴桃含有的高抗氧 化劑功能可更好抵禦多種外來的攻擊(病、蟲害)和壓力。
        一項由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科研使用有機種植的生物多樣性的管理辦法和天敵來控製蚜蟲後,科研人員發現:有機耕地比“傳統耕地” 生長多了5倍的植物物種和增加了多過20倍的授粉昆蟲、超過“傳統耕地”3倍的蚜蟲天敵和少過“傳統根耕地”5倍的蚜蟲。
  
有機農業的化 肥、農藥殘餘量比傳統農業低3至5倍
  
       硝酸鹽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其中最大的危害就是導致腫瘤和癌變等疾病,比利時的勒文大學(Leuven University)傳染病學係的喬森斯教授(Joossens)及研究小組對硝酸鹽、鈉和胃癌關係在24個國家20~49歲的人的胃癌發病率與硝酸鹽 的關係顯示:硝酸鹽可導致胃癌,但硝酸鹽加上飲食中用過多的食鹽,胃癌的發病率明顯增加。 而恰恰硝酸鹽正是“傳統農業”大量遺留在作物中的一種毒物。
 
        沃辛頓教授(Worthington)總結18份對硝酸鹽含量的科研報告顯示有機糧食的硝酸鹽含量低過“傳統農業”糧食。他指出:在18份報告中,有 127例“傳統農業”糧食硝酸鹽的含量高過有機糧食,隻有43例有機糧食的硝酸鹽含量是高過“傳統農業”糧食,另有6例顯示硝酸鹽的含量相同。而“傳統農 業”糧食的硝酸鹽含量比有機糧食高97%~819%。
 
        另一份2001年由沃瑟(Woese)等教授對多份對比有機蔬菜與傳統蔬菜硝酸鹽含量報告的總結顯示“傳統農業”生產的蔬菜的硝酸鹽含量遠遠高於有機蔬 菜。
 
        一份2006年由普瑟米爾(Pussemier)教授等人對比利時蔬菜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統計報告顯示有機蔬菜的硝酸鹽含量為1703mg/kg而“傳 統農業”種植的蔬菜的硝酸鹽含量則高達2637mg/Kg。
 
        一份由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做的有機油麥菜與順勢平衡液[注二]加有機油麥菜的對比試驗顯示:有機蔬菜的硝酸鹽含量與外國科研數據大致相同,有機加順 勢平衡液的含量隻有879mg/Kg, 遠遠低於國家規定的4 000mg/Kg的標準,比國家標準低了78%。
 
        [注二]:順勢平衡液在作物上的應用是陳樹禎博士根據流行歐美80多個國家的順勢療法的治療理論和製藥方法,經多年研究出來的順勢平衡顆粒,用水稀釋後成 為可應用於作物噴施的無毒的溶液。
 
        除了硝酸鹽以外,農藥殘餘又是食品安全的另一重大憂患。由於直接噴施農藥,“傳統農作物”中有高含量的致癌的除草劑和殺蟲藥[注三]殘餘,對人體健康有重 大威脅。
 
        [注三]:注意:除草劑和殺蟲藥為劇毒,可殺草、殺蟲即可殺人。
 
        從以下美國的“傳統農產品”與有機農產品的農藥殘餘對比可見有機農產品比“傳統農產品”的農藥殘餘低2.9~4.8倍。
    

表1: 農藥殘餘在“傳統 “農產品和有機產品:對4個不同監測係統地總結  資料來源: Baker and others 2002[i]; Pussemier and others 2006[ii] 
 

美國農業部農藥數據計劃 

CDPR 市場監測計劃

消費者聯盟

比利時

“傳統農業”— %

73

 31

79

49

有機農業— %

23

6.5

27

12

“傳統農業”與有機農業的比例

3.2

4.8

2.9

4.1


[i] Baker BP, Benbrook CM, Groth E, Benbrook KL: Pesticide residues in conventional,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grown and organic foods: insights from three U.S. data sets. 2002.Food Addit Contam 19:42746.

[ii] Pussemier L, Larondelle Y, Van Peteghem C, Huyghebaert A: Chemical safety of conventionally and organically produced foodstuffs: a tentative comparison under Belgian conditions. Food Control 2006.17:1421.

        從上麵的表格可見,雖然有機農產品的硝酸鹽和農藥殘餘比“傳統農產品低了許多,但是,仍無法完全擺脫被硝酸鹽和農藥殘餘汙染的命運,其原因是:
 
        由於大部分有機農場的前身為“傳統農業”生產基地,因此,雖然有機農場的種植方法不使用農藥和化肥,有機農產品依然被原來“傳統農業”經過多年使用化肥農 藥在農地中遺留下來的農藥和硝酸鹽殘餘所汙染,加上有機農場的周圍均為“傳統農場”,當周圍“傳統農場”噴施農藥時,其農藥的噴霧會隨風散播到有機農場基 地,使有機農場獲得二手汙染。此外,有機農場與“傳統農場”共用同一來源的地下水,這地下水早就被“傳統農業”的化肥農藥所汙染,有機農業使用被汙染的地 下水灌溉時,難以避免被汙染。因此,隻有全國普及,加上政府給與政策指導,廣泛推廣和發展有機農業,才能逐漸將“傳統農業”所導致和遺留的汙染完全排除。
 
        按蔣高明教授山東沂蒙山的數據來看,一戶農民家裏種植6種作物,每年至少打農藥23遍來看 ,我國“傳統農業”的汙染程度比美國嚴重了不知多少倍,難怪農民的癌症和腫瘤的發病率是城鎮人口的4至5倍。看來,我國化肥農藥的濫用程度,已達失控的邊 緣,導致我國癌症和腫瘤的發病率不斷的飆升,使國民(你和我)的健康受到重大的威脅,政府有關部門有責任馬上更正。

總結
  
        從以上的世界發展勢頭、科學數據等多方麵的客觀因素來看:
 
        (一)化肥農藥轉基因農業是破壞環境、破壞“和諧社會”和導致疾病叢生的病灶,必須正視,並須盡快更正。
 
        (二)發展有機農業,有利國家經濟、保護國土環境和提升人民健康(你和我)有百利而無一害。
 
        為了我國的經濟繁榮、為了我國人民的健康(包括所有政府官員的健康)、為了我國大好山河的完整和停止對大環境的不斷破壞、為了我國的可持續性發展,政府有 關部門必須當機立斷,從大方向出發和整體利益考量,大力發展有機農業。
 
        下麵我借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和聯合國環境計劃秘書長有關非洲發展有機農業看法的話,總結有機農業的多個優點和我國發展有機農業所需麵臨的挑戰: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秘書長素帕猜?巴尼巴滴(Supachai Panitchpakdi)和聯合國環境計劃(UNEP)秘書長阿希姆?斯泰納(Achim Steiner)指出:研究數據證明有機農業比“傳統農業”對非洲的糧食的保障更為有利,而且,更可能是有利於長期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指出:除此以外,改用有機農業生產糧食有長遠的影響,它為農戶建立全新的自然、人類、社會、經濟和有形資本的級別。
    
        由於有機農業不會汙染環境,它有許多環保的益處及可減低農戶由於接觸農用化學物所帶來的疾病和死亡。此外,有機農業可改良土壤的肥力和結構,並因此而改進 土壤的水保存力和加強對極端氣候的適應力。但現時最大的挑戰是非洲多國的政府給與有機農業和可持續性發展農業極少的支持。這也是現時我國麵臨最大的挑戰。
 
參考文獻
 

Krasil’nikov N A: Soil Microogranism and Higher Plants, Introduction, Published by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SSR, Moscow, 1958.
  Pimentel D et 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sts of soil erosion and conservation benefits, Science, Vol. 267, No. 24, 1995.   pp 1117-1122.
  Sullivan P: Sustainable Soil Management, Soil systems Guide, Organic Matter, Part 1, Characteristics of Sustainable Soil, Humus and Soil Foodweb, May 2004, p 7.
  Ibid.
  Cornell University: Soil Erosion Threatens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Study Reports, ScienceDaily, Retrived July 10, 2011, from
http://www.sciencedaiy.com/releases/2006/03/060322141021.htm
  Demato G: Devastating Effects of GMO on the Future of Soil, Wellness Uncovered, Saturday March 7, 2009, http://www.wellnessuncovered.com/joomla/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13:the-devastating-effects-of-gmos-on-the-future-of-soil&catid=34:articles-on-gmo-safety&Itemid=15
  Fox J E , Gulledge J et al: Pesticide reduce symbiotic efficiency of nitrogen-fixing rhizobia and host plants, ? 2007 by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from: http://www.pnas.org/content/104/24/10282.full
  Altieri M A, Nicholls C I: Soil fertility management and insect pests: harmonizing soil and plant health in agroecosystems, Soil Till. Res. 72 (2003): 203.
  Lu Z X, Yu X P, Heong K L, Hu C: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herbivores and its stimulation on major pests in rice, Rice Science 14 (2007): 56.
  Huber D M: The use of fertilizers and organic amendments in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 in CRC Handbook of Pest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e, D. Pimentel, ed.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1981), 357-394.
  Oerke E.-C, Dehne H.-W: Safeguarding production—loses in major cops and the roles of crops protection, Abstract, Crop Protection 23 (2004), Science Direct, p 275.
  McCance, Widdowson: The Composition of Foods, 1st to 5th editions, published by MAFF/RSC. 1940 – 1991.
Mayer A M: Historical Changes in the Mineral Contents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Cit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utrition, 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Nutrition Science and Policy, Boston, MA, Lockeretz W (ed) 1997.
  Davis DR, Epp MD, Riordan HD: Changes in USDA food composition data for 43 garden crops, 1950 to 1999. J Am Coll Nutr 2004.23:669–82.
  Burns S: Nutritional Value of Fruits and Veggies is Dwindling –Chemicals that speed growth may impair ability to absorb soil’s nutritents, Diet and Nutrition, 7/9/2010, Copyright? 2011 Rodale Inc. From:
http://www.msnbc.msn.com/id/37396355/ns/health-diet_and_nutrition/t/nutritional-value-fruits-veggies-dwindling/
  Ibid.
USDA National Nutrient Database for Standard Reference, Release 17:Calcium (mg) Content of Selected Foods per Common Measure, sorted alphabetically, From:
http://www.nal.usda.gov/fnic/foodcomp/Data/SR17/wtrank/sr17a301.pdf
  Compostable organics out of landfills 2012, Pesticide and Fertilizer use ? COOL 2012 
  UNEP: The Aral Sea: Diagnostic stud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Action Pla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Aral Sea, Nairobi, 1993.
  Benachour N, Séralini GE: Glyphosate formulations induce apoptosis and necrosis in human umbilical, embryonic, and placental cells, Chem Res Toxicol. 2009 Jan;22 (1):97-105.
  Misra S S, Séralini G-E: GM Food can Cause Cancer, Down to Earth, October 31, 2009, Straight to the Source, Organic Consumer Association.
http://www.organicconsumers.org/articles/article_19457.cfm
  Ibid.
  Ibid.
  Ongley E. D: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 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 55,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Water Pollution. GEMS/Water Collaborating Centre, Canada Centre for Inland Waters, Burlington, Canada.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Rome, 1996.
Http://www.fao.org/docrep/w2598E/w2598e02.htm
  Ibid.
  Pimentel D: 12 Ecological Effects of Pesticides on Non-target Specie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Scope 49 – Method to Assess Adverse Effects of Pesticides on Non-target Organisms, Cornell University, U.S.A. From:
http://www.icsu-scope.org/downloadpubs/scope49/chapter12.html
  US-EPA. 1994. National Water Quality Inventory. 1992 Report to Congress. EPA-841-R-94-001. Office of Water, Washington, DC.
  Ibid.
  US-EPA. 1987. National Water Quality Inventory. 1986 Report to Congress. EPA-440/4-87-008. Office of Water, Washington, DC.
  Ongley E. D: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 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 55,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Water Pollution. GEMS/Water Collaborating Centre, Canada Centre for Inland Waters, Burlington, Canada.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Rome, 1996.
Http://www.fao.org/docrep/w2598E/w2598e02.htm
  Reiff, F.M.. Health aspects of waste-water reuse for irrigation of crops.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regional Seminar on Non-c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 U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2-28 April 1985, Series No. 22,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1987) pp 245-259.
  Ongley E. D: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 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 55,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Water Pollution. GEMS/Water Collaborating Centre, Canada Centre for Inland Waters, Burlington, Canada.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Rome, 1996.
Http://www.fao.org/docrep/w2598E/w2598e02.htm
  Lang S: Water, air, soil pollution causes 40% of deaths worldwide, Cornell research survey finds, Chronicle online, Cornell University, August 2, 2007.
http://www.news.cornell.edu/stories/aug07/morediseases.sl.html
  Ongley E. D: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 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 55,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Water Pollution. GEMS/Water Collaborating Centre, Canada Centre for Inland Waters, Burlington, Canada.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Rome, 1996. Http://www.fao.org/docrep/w2598E/w2598e02.htm
  UNEP: The Aral Sea: Diagnostic stud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Action Pla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Aral Sea, Nairobi, 1993.
  Smith P et al: “Agriculture,” in Climate Change 2007: Mitigation.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B. Metz, O.R. Davidson, P.R. Bosch, R. Dave, and L.A. Meyer,eds. (Cambridge, UK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498-540.
  Heffer P: Assessment of Fertilizer Use by Crop at the Global Level 2006/07–2007/08, International Fertilizer Industry Association, Paris, France, 2009, 8-11.
  Huang Y, Tang Y: An estimate of greenhouse gas (N2O and CO2) mitigation potential under various scenarios of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Chinese croplands, Global Change Biol. 16 (2010): 2958.
  Ibid.
  Guo J H et al: Significant Acidification in Major Chinese Croplands, from:
http://www.sciencemag.org/search?author1=J.+H.+Guo&sortspec=date&submit=SubmitScience 327 (2010): 1008.
  Garvin D F, Carver B F: Role of the genotype in tolerance to acidity and aluminum toxicity, in Handbook of Soil Acidity, Z. Rengel, ed.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2003): 387-406.
  Lü C, Tian H: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nitrogen deposition in China: Synthesis of observational data.  J. Geophys. Res. 112 (2007).
Phoenix G K et al: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in world biodiversity hotspots: the need for a greater global perspective in assessing N deposition impacts. Global Change Biol. 12 (2006): 470.
  Zhai S, Yang L, Hu W: Observations of atmospheri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eposi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algal bloom formation in northern Lake Taihu. China Environ. Manage. 44 (2009): 542.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China’s Health and Environment: Water scarcity, water pollution, and health, World Resource 1998-99. From:
http://www.wri.org/publication/content/8414
  南方都市報:第六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滬上論道 腫瘤發病率年增3%-5% 引發抗癌藥需求新饑渴,2010年05月24日,新浪財經。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524/08227989450.shtml
  廣州日報:肺癌發病率飆升成頭號腫瘤疾病,2007年8月10日,網上廣州,廣州要聞。http://www.guangzhou.gov.cn/node_392/node_393/node_398/2007-08/1186711317198724.shtml
  Iowa State University: What is Organic Agriculture? Definition, Organic Agriculture, ? 2002-2009, Iowa State University. From: http://extension.agron.iastate.edu/organicag/whatis.html
  Winter C K, Davis S F: Organic Food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Vol 71, Issue 9, December 2006, pp R117-R124.
  Ibid.
  Wikipedia: Organic Farming, Growth, last modified on 10 July 2011.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Organic_farming#cite_note-willer2009-3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Organic is Healthier: Kiwis Prove That Green is Good, ScienceDaily. Retrieved July 7, 2011. From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7/03/070326095806.htm
  Eurostat News Releases: Organic farming, Organic area up by 21% in the EU between 2005 and 2008, March 1, 2010. From: 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PUBLIC/5-01032010-BP/EN/5-01032010-BP-EN.PDF
  Ibid.
  Organic Trade Assn. 2006. U.S. organic industry overview. OTA's 2006 manufacturer survey. Greenfield , Mass. : Organic Trade Assn.
  Ibid.
  Dreezens E, Martijn C, Tenbult P, Kok G, Vries N: Food and values: an examination of values underlying attitudes toward genetically modified- and organically grown food products. Appetite 2005 44:115–22.
Siderer Y, Maquet A, Anklam E: Need for research to support consumer confidence in the growing organic food market,Trends Food Sci Tech 2005 16:332–43.
  Whole Foods Market: 2005 Whole Foods Market organic trend tracker. Austin , Tex. Whole Foods Market 2005.
  The 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MoneyBiz (South Africa): Organic agriculture a good option for Africa, Feb 9, 2009. THE ENVIRONMENT IN THE NEWS, Tuesday, February 10 2009. From:
http://www.unep.org/cpi/briefs/2009Feb10.doc
  Howden D: Organic farming 'could feed Africa', Traditional practices increase yield by 128 per cent in east Africa, says UN, (in Nairobi) October 22, 2008, ?independent.co.uk
From: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africa/organic-farming-could-feed-africa-968641.html
  Badgley et al: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the global food supply, Renewable Agriculture and Food Systems (2007), 22 : 86-10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17/S1742170507001640
  Monbiot G: Organic Farming Will Feed the World, Guardian, 24th August 2000
  Pimentel D et al: Environmental, Energetic and Economic Comparisons of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Farming Systems, Bioscience (Vol. 55:7), July 2005.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有機農業對環境有升麽好處?,常見問題解答。?FAO 2011. From:
http://www.fao.org/organicag/oa-faq/oa-faq6/zh/
  Organic Farming: Food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U K Soil Association, 2000 ISBN 0 905200 80 2   http://www.soilassociation.org/LinkClick.aspx?fileticket=cY8kfP3Q%2BgA%3D&tabid=388
  Worthington V: Nutritional quality of organic versus conventional fruits, vegetables, and grains.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01. 7:161–73.
  Dugas E: Organic Food is Healthier and Safer, four-years EU Investigation Shows, The Independent, Green Living, ?independent.co.uk October, 29, 2007.
http://www.independent.co.uk/environment/green-living/organic-food-is-healthier-and-safer-fouryear-eu-investigation-shows-395483.html
  Hollmann, E, Rembialkowska, E: Comparison of the Nutrative Quality of Tomato Fruits from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Production in Poland; Improving Sustainability in Organic and Low Input Food Production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European Integrated Project Quality Low Input Food; March 2007; University of Hohenheim, Germany
  Riedl K M, Lee J H et al: Isoflavone profiles, phenol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oybean seeds as influenced by cultivar and growing location in Ohio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Vol. 87, Issue 7, May, 2007, pp 1197 -1206.
  Carbonaro M, Mattera M, Nicoli S, Bergamo P, Cappelloni M: Modulation of antioxidant compounds in organic vs. conventional fruit (peach, Prunus persica L., and pear, Pyrus communis L.). J Agric Food Chem 5 2002. 0:5458–62.
  Sander J F, Heitefuss R: Susceptibility to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 and phenolic acid content of wheat a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levels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J Phytopathol 1998; 146: 495-507.
Stout M J, Brovont R A, Duffey S S: Effect of nitrogen availability on expression of constitutive and inducible chemical defenses intomato. J Chem Ecol 1998; 24:945-963.
Wilkens R T, Spoerke J M, Stamp N E: 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growth and two soluble phenolics of tomato to resource availability. Ecology 1996; 77: 247-258.
Doll H et al: Phenolic compounds in barley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partial resistance against powdery mildew. ActaHortic 1994; 381: 576-58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Organic is Healthier: Kiwis Prove That Green is Good, ScienceDaily, Retrieved July 7, 2011. From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7/03/070326095806.htm
  Mitchell A E, Hong YJ, Koh E, et al: Ten-Year Comparison of the Influence of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in Tomatoes, J. Agric. Food Chem., 55 (15), 6154 -6159, 2007. 10.1021/jf070344+ S0021-8561(07)00344-5 From: http://thelongevityproject.com/ten-year-comparison-of-the-influence-of-organic-and-conventional-crop-management-practices-on-the-content-of-flavonoids-in-tomatoes/
  Gosline A: Organic Ketchup Protects Against Cancer, New Scientist, January 9, 2005,Journal referenc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DOI: 10.1021/jf0401540) From: 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6844-organic-ketchup-protects-against-cancer.html
  Ellis K, G Innocent, D Grove-White, P Cripps, W G McLean, C V Howard, M Mihm Comparing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Milk. J. Dairy Sci., 89(2006) 1938:1950
  Ellis K, G Innocent, D Grove-White, P Cripps, W G McLean, C V Howard and M Mihm: Comparing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Milk. J. Dairy Sci., 89(2006): 1938:1950
  Daldy Y: Food Production Without Artificial Fertilizers, Nature 145(3684), 1940, pp 905-6.
  Heaton SAA: Organic Farming, Food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Soil Association, Bristol, UK, 2001, pp 1-88.
  Grinder-Pedersen et al: Effect of Diets Based on Foods from Conventional versus Organic Production on Intake and Excretion of Flavonoids and Markers of Antioxidative Defense in Humans; J. Agric. Food Chem. 51 2003,  pp 5671-5676.
  Serafini M et al: Effect of Acute Ingestion of Fresh and Stored Lettuce on Plasma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Antioxidant Levels in Human Subjects, British Journal Nutrition 88(6), 2002, pp 615-23.
  Welt C: Benefits from human nutrition research, USDA report, 1992.
  New Scientist print edition, 23 December 2000.
  Brandt K, M?lgaard JP: Organic agriculture: does it enhance or reduce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plant food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81, 2001, 924-931.
  Staiger D: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Foods from Conventional and Biodynamic Agriculture, in IFOAM Bulletin No. 4, 1988, pp 9-12.
  Plochberger K: Feeding experiments. A criterion for Quality Estimation of Biologically and Conventionally Produced Food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7, 1989, pp 419-428.
  Altieri M A, Nicholls C I: Soil fertility management and insect pests: harmonizing soil and plant health in agroecosystems,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72 (2003) 203–211. From:
http://web.mac.com/profcatpcc/iWeb/Site/Environmental%20Science_files/soil-pestmgmt.pdf
  Organic Grown Foods higher in Cancer-fighting Chemical than Conventionally grown Foods, Science News, ScienceDaily March 4, 2003, Copyright ? 1995-2011 ScienceDaily LLC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3/03/030304073059.htm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Organic is Healthier: Kiwis Prove That Green is Good, ScienceDaily, Retrieved July 7, 2011. From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7/03/070326095806.htm
  Jochen Krauss, Iris Gallenberger, Ingolf Steffan-Dewenter: Decreased Functional Diversity and Biological Pest Control in Conventional Compared to Organic Crop Fields. PLoS ONE, 2011; 6 (5): e19502 DOI: 10.1371/journal.pone.0019502
  Joossens JV, Hill MJ, Elliott P, Stamler R, Lesaffre E, Dyer A, Nichols R, Kesteloot H: Dietary salt, nitrate and stomach cancer mortality in 24 countries. European Cancer Prevention (ECP) and the INTERSALT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International J. of Epidemiology, 1996 Jun;25(3):494-504
  Worthington V: Nutritional quality of organic versus conventional fruits, vegetables, and grains.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01 7:161–73..
  Woese K, Lange D, Boess C, Bogl K W:  A comparison of organically and conventionally grown foods — results of a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J Sci Food Agric 1997. 74:281–93.
  Pussemier L, Larondelle Y, Van Peteghem C, Huyghebaert A: Chemical safety of conventionally and organically produced foodstuffs: a tentative comparison under Belgian conditions. Food Control 2006 17:14–21.
  張誌斌,賀超興,陳雙臣:順勢平衡液處理對油麥菜產量品質影響試驗報告,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設施園藝研究開發中心,2003年6月(未刊 登)。
  Baker BP, Benbrook CM, Groth E, Benbrook KL: Pesticide residues in conventional,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grown and organic foods: insights from three U.S. data sets. 2002.Food Addit Contam 19:427–46.
  Pussemier L, Larondelle Y, Van Peteghem C, Huyghebaert A: Chemical safety of conventionally and organically produced foodstuffs: a tentative comparison under Belgian conditions. Food Control 2006.17:14–21.
  蔣高明:農民一年往地裏打多少遍農藥?蔣高明的博文 – 科學網,2011-7-10。Fro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463612
  Leu A: Scientif Studies that Validate High Yiel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Organic System, Organic Federation of Australia, March 2011, p 1.  From:
http://www.ofa.org.au/papers/High-Yield-Scientific-Studies.pdf
  The 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MoneyBiz (South Africa): Organic agriculture a good option for Africa, Feb 9, 2009. THE ENVIRONMENT IN THE NEWS, Tuesday, February 10 2009.
http://www.unep.org/cpi/briefs/2009Feb10.doc Ibid.

所有跟帖: 

沒有化肥,農藥和除草劑,養活不了這麽多人口,恐怕現在的人口會少一半。 -TBz- 給 TBz 發送悄悄話 TBz 的博客首頁 (194 bytes) () 08/13/2011 postreply 11:36:45

看看產量再說這樣的話語。另外,你這種比喻比較無聊,除了人生攻擊,就沒有其他的方式了麽? -woth- 給 woth 發送悄悄話 woth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3/2011 postreply 11:39:31

維持同樣的產量,如果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人工的成本是承受不起的。 -TBz- 給 TBz 發送悄悄話 TBz 的博客首頁 (158 bytes) () 08/13/2011 postreply 12:34:27

有機種植成本並不高,而且因為不用化肥農藥,那些所謂的化工廠也可以減少很多很多 -woth- 給 woth 發送悄悄話 woth 的博客首頁 (269 bytes) () 08/13/2011 postreply 13:04:58

另外補充一下,有機種植有些成本確實會增加。尤其是對那些需要得到usda認證的農場來說 -woth- 給 woth 發送悄悄話 woth 的博客首頁 (509 bytes) () 08/13/2011 postreply 13:11:18

當然了,你需要全世界人民都變成農民,用大糞當肥料。 -企鵝肥肥- 給 企鵝肥肥 發送悄悄話 企鵝肥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3/2011 postreply 22:43:46

你這是什麽邏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有機種植,就成了全世界人民都要當農民了? -woth- 給 woth 發送悄悄話 woth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4/2011 postreply 10:02:07

你也不喜歡用馬車代替汽車吧?邏輯很荒謬對不對? -TBz- 給 TBz 發送悄悄話 TBz 的博客首頁 (219 bytes) () 08/13/2011 postreply 19:25:14

嗬嗬,你還別說,汽車汙染環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這些還真的都是事實,如果能找到 -woth- 給 woth 發送悄悄話 woth 的博客首頁 (394 bytes) () 08/13/2011 postreply 19:43:24

當然發現了替代化肥農藥的方法,轉基因就是其中之一。 -企鵝肥肥- 給 企鵝肥肥 發送悄悄話 企鵝肥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3/2011 postreply 22:42:21

問題是轉基因並沒有替代農藥化肥。化肥一點兒不減少,除除雜草劑越用越多,越用越毒 -woth- 給 woth 發送悄悄話 woth 的博客首頁 (139 bytes) () 08/14/2011 postreply 09:23:50

你肯承認第二代GM技術在改進就夠了,還會有逐步完善的第三第四代...難道不是這樣嗎? -閩姑- 給 閩姑 發送悄悄話 閩姑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4/2011 postreply 07:56:22

第二代已經不是轉基因技術了 -woth- 給 woth 發送悄悄話 woth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4/2011 postreply 09:59:00

別充專家了,都替你羞啊... -閩姑- 給 閩姑 發送悄悄話 閩姑 的博客首頁 (500 bytes) () 08/14/2011 postreply 10:17:37

嗬嗬,你也少來諷刺人了。難怪你的帖子回複總愛被刪,看看你的一些回複。也別怪網管了, -woth- 給 woth 發送悄悄話 woth 的博客首頁 (101 bytes) () 08/14/2011 postreply 10:32:13

把網管也抬出來?誰諷刺你呀?超級雜草不是你的專業,那麽轉基因是你的專業? -閩姑- 給 閩姑 發送悄悄話 閩姑 的博客首頁 (2180 bytes) () 08/14/2011 postreply 11:15:31

轉基因BT棉花已經有了第三代,效力更高,抗性更難產生。 -閩姑- 給 閩姑 發送悄悄話 閩姑 的博客首頁 (392 bytes) () 08/14/2011 postreply 10:25:3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