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邪惡軸心(上)

來源: 人類拯救計劃 2010-07-27 15:11: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624 bytes)

人類從宇宙中獲得的絕大部分信息來自於光。

人類從宇宙中獲得的最古老的信息來自於宇宙中最古老的光。這縷最古老的光有個專門的名字,叫做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簡稱CMB)。微波背景輻射給我們講述了宇宙小時候的許多故事,其中最詭異的故事莫過於宇宙的邪惡軸心了。

宇宙的“第一縷光”

故事是這樣的。我們的宇宙一直在膨脹啊膨脹,已經近137億歲了。如果逆著時間之河的方向去看宇宙的小時候,我們會發現,那時所有的物質應該都擠在很小的一片區域內。宇宙的年齡越小的時候,宇宙的“體積”就越小,物質被擠壓的越緊密,那時宇宙的溫度也就越高。如果再順著這個邏輯推導下去,那麽我們不得不認為宇宙誕生於一次“大爆炸”。美劇《The Big Bang Theory》的片頭曲就是這麽唱的:

Our whole universe was in a hot dense state, Then nearly fourteen billion years ago expansion started. Wait…”(我們的宇宙曾處於炎熱致密的狀態, 然後大約一百四十億年前它開始膨脹。 等一下…… )

宇宙誕生之後,先是經曆了一段不為人知的量子時期,然後是加速膨脹的暴脹時期(見《娶不到媳婦怨宇宙》)。暴脹結束之後的一瞬間,宇宙是一鍋高溫的基本粒子湯,還沒有形成原子。經過了“最初三分鍾”的原初核合成的過程,宇宙的化學元素組成才比較接近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

大爆炸之後的宇宙,宇宙處於紅線部分時發出的光事實上是無法到達地球的。因此,最“古老”的光應該在這之後出現。(本圖片來自“宇宙學中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情”)

那時候宇宙的溫度仍然有幾萬K,比現在太陽表麵的溫度(約6000K)還要高。這麽高的溫度自然要伴隨著強烈的發光過程。由於溫度很高,發出的光的能量也很高,“壽命”也就很短:還沒跑出多遠,很快就被附近的原子(主要是氫和氦)吸收,使後者都電離成原子核和電子了。

隨著宇宙的膨脹,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高能光子的比例漸漸減少,而低能光子的比例卻漸漸增多了。在宇宙大約38萬歲時(仍然是幼兒時期),宇宙的溫度降低到了約3000K。此時的高能光子寥寥無幾,而低能光子又沒有足夠的能量再把中性原子拆散成原子核和電子了。從此,中性原子們“無視”了低能光子的存在,任由它們在宇宙中自由穿行,這才有了宇宙的“第一縷光”[1]

WMAP——“第一縷光”的微波照相機

 

“第一縷光”發出時宇宙的溫度有3000K。要知道把加熱到1000K的鐵就已經能發出暗紅色的光來,3000K宇宙背景還不把黑夜照的跟白晝一樣?可是從38萬歲到現在的一百多億年間,宇宙的尺度變大了1100多倍,這些在宇宙中旅行的光的波長也像房價一樣被拉長了1100多倍。波長所對應的溫度也有原來的3000K降低到了2.725K,僅僅比絕對零度高出一點點。人類懂得仰望星空時,宇宙的“第一縷光”早已成為“嘶嘶”的微波背景輻射。因此,當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1964年驚奇的發現,天空中存在各向同性的,不隨時間和季節變化的微波噪聲時,他們最自然的想法是天線上的鳥糞和鴿子窩在作怪。

宇宙的尺度膨脹多少倍,宇宙光波的波長就膨脹多少倍——當然,光波的能量也就隨之降低多少倍。(來源同上)

為了獲取宇宙留給我們的最古老的信息,科學家們準備了許多“微波照相機”。例如,1989年11月,宇宙微波背景探測器(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簡稱COBE)由NASA發射升空。1998年和2003年,“飛鏢”球載望遠鏡(Boomerang)乘坐熱氣球兩次在南極洲升空。2001年6月,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簡稱WMAP)由NASA發射升空。2009年5月,普朗克巡天者(Planck)由歐洲空間局和NASA共同發射升空。到目前為止,已成功發回數據的“微波照相機”中,精確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當屬WMAP了。

David Todd Wilkinson,1935-2002

WMAP的名字是這麽一回事。在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正為了鳥糞和鴿子窩而犯迷糊時,美國的天文學家威爾金森等人已經試圖著手探測微波背景輻射了。得知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天線有微波噪聲的事情之後,威爾金森等人撰文指出,不用擦鳥糞掏鴿子窩了,噪聲的來源不是它們,而是宇宙。1978年,彭齊亞斯和威爾遜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威爾金森等人的解釋性工作功不可沒。為了紀念威爾金森這位偉大先驅者,探測器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WMAP是為了繼它的前任COBE之後,以更高的精度來探測微波背景輻射的各向異性,所以叫做各向異性探測器。宇宙學家們認為,既然我們的宇宙已經形成了恒星、星係、星係團等結構,就說明宇宙小時候,物質的分布不是絕對均勻的。這裏多一點點,那裏少一點點,這樣由於萬有引力和宇宙膨脹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宇宙今天的樣子。既然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小時候的第一張“照片”,那麽這個原初的不均勻性就應該在照片上有所體現。也就是說,我們探測到的微波背景輻射應該是這裏熱一點點,那裏冷一點點,否則,宇宙現在就不可能是這個樣子。

1992年,COBE發回的數據證實,微波背景輻射確實存在各向異性,這個溫度的漲落大約在十萬分之五,正好符合宇宙學的預期。2006年,COBE小組領導人的斯穆特(Smoot)和馬瑟(Mather)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代探測器的精度對比,從上往下依次是,Horn,COBE,WMAP。中間的高溫主要來自於銀河係。

COBE圓滿的完成了任務,那麽比它分辨率更高,靈敏度更高的WMAP又為我們帶回了什麽新的信息呢?故事講到這兒,宇宙的邪惡軸心(axis of evil)要出場了。

四極矩、八極矩和邪惡軸心 

2001年,WMAP上天,2003年,WMAP小組第一篇數據分析報告出爐了。2005年,2009年,隨著WMAP數據的日積月累,WMAP小組又陸續發表了多篇分析報告。科學家們從WMAP小組發布的溫度譜和功率譜中發現,CMB的各向異性大體上符合理論預期,但是四極矩和八極矩的數值偏低。而且,四極矩和八極矩的軸心幾乎指向同一個方向:室女座(Virgo)。

和絕大多數信號一樣,微波背景輻射的信號看起來也是雜亂無章,似乎毫無規律可言。為了分析它,物理學家將其中不同頻率的部分“提取”出來,叫做球諧函數展開。球諧頻率的高低用字母l表示,l=0時頻率最低,叫做單極子(monopole),l=1時叫偶極矩(dipole),然後是四極矩(quadrupole),八極矩(octopole),十六極矩(hexpole)……再往後就隻能用l的大小來表示了。

從WMAP數據中生成的四極矩

從WMAP數據中生成的四極矩

從WMAP數據中生成的八極矩

在WMAP小組的數據分析中,l的數值至少分析到了1000以上。因此,四極矩算是其中的低頻信號。八極矩的頻率略高於四極矩,也屬於低頻信號。不確切的說,四極矩的信號應該是這兩大片區域熱一些,那兩大片區域冷一些;而八極矩的信號就是這四小片區域熱一些,那四小片區域冷一些。[見維基百科的動畫]

每一組頻率的信號的冷熱交替都有特定的“對稱軸”。不同頻率的信號的軸心方向之間應該沒有關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可是在WMAP的數據分析結果當中,四極矩和八極矩串通起來給物理學家出難題,它們的振幅不但遠遠低於理論預期,還同時指向室女座。這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仿佛宇宙學的各項同性假設被破壞了,宇宙中憑空多出來一個特殊方向。

室女座

更加邪惡的是,這個特殊方向所指的室女座方向,位於黃道麵上。我們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如果以地球為參照係,也可以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而黃道就是太陽的“公轉軌道”。也就是說,一百多億年前宇宙發出的“第一縷光”,就已經“預知”一百多億年後,它所包含的萬億顆恒星當中,有一顆叫做“太陽”的恒星與眾不同。“第一縷光”決定降低四極矩和八極矩的振幅,並使它們的軸心同“太陽”的軌道平麵方向保持一致……於是,一群充滿正義感的物理學家把這個現象叫做宇宙的邪惡軸心。

從宇宙學標準模型的意義上講,發生這樣事件的概率是1/24000,幾乎沒有可能發生。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要認認真真的找個理由來解釋。這時,我想起高中做英語閱讀理解時,有個同學很擅長解釋答案的合理性。比如當他解釋完為什麽應該選A時,有人發現標準答案是B,於是,他馬上就能解釋為什麽B比其他選項更合理。假如老師宣布答案印錯了,應該是C,他又能列出一堆理由來解釋選C的理由。後來我才明白,這位同學有研究理論物理的潛質!

物理學中的理論又有點兒像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千奇百怪層出不窮。等實驗結果一出爐,99%的理論都“滅絕”了,隻剩下少數理論還能勉強支撐。當人們逐漸發現,碩果僅存的理論仍然同進一步的實驗結果有矛盾時,理論家們又在這些理論的基礎上“培育”出具有不同“突變”的後代。於是,理論物理的生物圈又一次欣欣向榮,直到下一次“大滅絕”的來臨。

(說明:古代物理學的理論大都滅絕了,例如亞裏士多德的引力理論,地心說等等)

麵對宇宙邪惡軸心的挑戰,物理學家們大體上分為三派。第一派,是以WMAP小組的領導人Hinshaw為代表的哈哈派,在這個問題上含糊其辭,既不否定也不肯定,像是打哈哈說官話。這其實體現了他們謹慎的學術作風。第二派,是以Contalti和Longo等人為首的附和派。他們或者聲稱觀察到300多個類星體圍繞著邪惡軸心分布,或者說觀察到1600多個旋渦星係的旋轉軸也指向邪惡軸心。用來解釋邪惡軸心存在原因的理論更加匪夷所思,例如說宇宙存在奇異的拓撲結構,或者說暴脹理論的原初密度擾動存在一種截斷,或者幹脆搬出弦論等重型武器……這多麽像是在做英語的閱讀理解啊! 那麽第三派的觀點是什麽呢?請看下集。

[1]:“第一縷光”通常指在經曆了一段時期的“黑暗”之後,宇宙的第一批恒星所發出的(可見)光。本文所指的“第一縷光”的發出比第一批恒星誕生要早的多。

[2]:以上大部分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3]:cos提出的改正意見:“當年的理論解釋的文章共4個作者,老板R. Dicke打頭,理論解釋的工作主要是Jim Peebles做得。Wilkinson和另外一個主要是做儀器的。所以不應該用“Wilkinson等人的文章”的提法。MAP以Wilkinson命名不是主要因為Wilkinson的先驅貢獻,要說這個Dicke更有資格,因為DMR就是他最先設計發明的。MAP以Wilkinson命名的主要原因是Wilkinson在MAP上的核心地位,而且他耗盡心血,卻偏偏在MAP出結果前去世。”

[4]:冷凍過的魚指出了鐵熔點不是1000K的錯誤。

科學編輯:Shea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宇宙的邪惡軸心(上)
  • 宇宙的邪惡軸心(下)
  • 人類的精神問題能夠治療嗎?
  •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朗道的名言
  • 請美國打假專家Paul Goldberg打宇宙學的假!
  • 所有跟帖: 

    挺不錯,給我們科普一下。 -zhejiangbeijing- 給 zhejiangbeijing 發送悄悄話 zhejiangbeiji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8/2010 postreply 01:40:26

    我一直為我的文字能力傷感呢。 -人類拯救計劃- 給 人類拯救計劃 發送悄悄話 人類拯救計劃 的博客首頁 (8 bytes) () 07/28/2010 postreply 12:39:31

    如何理解“物質被擠壓的越緊密,那時宇宙的溫度也就越高”? -xilihudu0- 給 xilihudu0 發送悄悄話 (222 bytes) () 07/29/2010 postreply 16:41:19

    當今的宇宙學本質上就是一個科幻小說: -人類拯救計劃- 給 人類拯救計劃 發送悄悄話 人類拯救計劃 的博客首頁 (2575 bytes) () 07/29/2010 postreply 18:27:0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