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人在童年特別是嬰幼兒時期需要和care giver (主要照顧自己的人)形成正麵積極親密的 attachment. 這個care giver 不一定是父母,也可能是祖父母或者其他成人。錯過了形成attachment的時機,會對自己以後的親密關係有很大影響。這個影響在每個人的體現不同,親密關係也是廣義的。我蠻驚訝大家好像都沒聽說過,去問問自己小孩,他們都會知道的。
這是一個了解自己和周圍世界的機會,和責怪和成功沒有關係。我們都不是完人,父母也不是完人,了解自己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和周圍人更加積極正麵地相處,不是好事嗎?
看有些人對我下麵貼的反應,讓我想起落花以前剛開始提倡低糖飲食注意糖尿風險的時候。有的人說我自己或者我認識的誰誰整天甜食也沒糖尿病,or得糖尿病是自己身體弱,基因不好等等,or 老祖宗吃米麵幾千年了所以一定不能少吃精米白麵,還有自己吃著好幾種治三高的藥但炫耀頂頓飽口福,還有人說很多醫生自己身體就不好。。。其實這是一個好的機會了解營養和飲食健康,我就學會了人體對葡萄糖和果糖代謝的差別,甘油三酯是糖分合成的而不是是飲食的脂肪,抗性澱粉, 等等以前不知道的知識。我也知道幾個網友去查A1c, 及早發現自己糖尿前期,開始鍛煉和控製飲食,身體狀況大大好轉。
大家喜歡秀自己身材皮膚好被誇年輕,其實老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頭腦的老化,失去了好奇心和進入封閉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