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科舉曾經以《項羽拿破侖論》為題科考。一部分舉子從沒聽說過拿破侖這個人,這下子可崴了老泥了。於是出現一些“項羽霸王也,力且能扛鼎,何憂拿一破輪乎?”這樣的答卷。說實在的,這位舉子老爺還是值得欽佩的,這畢竟是一篇八股文,剛剛破題啊。。。後邊還有一大篇呢。這得怎麽編?項羽估計得變換著108式的拿那個破輪。
項羽和拿破侖自然還是有些共同之處的。都是一代霸主,都是百戰百勝唯一敗塗地。最後都身遭橫死留得後人唏噓。但是魯迅和羅大佑想找出點共同點來就太難了。除了倆人都學過醫,完全不在同一條賽道,很難衡量二人對於世界文化的最終貢獻熟大。估計這個觀點馬上就愛挨砸,不過您且稍安。
我們對於魯迅的高度評價,實際上是我們受到的propaganda導致的一個帶有偏差的結果。魯迅是被大陸政治刻意推崇並且拔高的人物。當然前提是魯迅也得確實有料。有些人還是經不起的,比如某次遊滇池看到一位也是被捧起來的大詩人留詩“非洲歸來天氣涼”。嗯,好詩!起處雖平,但是為後文起伏做好鋪墊,就好比王熙鳳的“一夜大風吹”,那也一定是極好的。
說魯迅是因為政治原因被拔高您還別不服。魯迅有幾大優勢,思想深刻,文筆犀利,死的早。其中最後這條讓魯迅受益尤深。魯迅是左翼作家聯盟的大家都知道。共產黨因為是左派組織所以特別青睞這些左翼作家。同氣相求。不過並不是左翼作家聯盟的都有好下場。實際上左翼不是左派。左翼是右派裏靠左的一翼,所以才叫左翼。不然就幹脆叫左派作家聯盟得了。那麽右派是個什麽下場大家都清楚。所以說魯迅幸虧死的早。他健在時一直是在國統區,所以罵的都是當時的政府,以及官員。這個讓共黨覺得必需要好好宣傳。因為這些話從他們自己人嘴裏也這麽說,比從共黨宣傳機構說出來更給力。但是要是魯迅不幸活到了中共建政以後,就算他不罵了,禁言了,甚至於歌頌了,他也還是個老右,會被鬥臭。老舍還寫了《龍須溝》,啥結果?果真那樣我們從小就不會欣賞到魯迅那麽多佳作。魯迅作品入選大陸教科書的多達十幾篇,我們從小就被老師灌輸魯迅偉大,真偉大,特別偉大,都給灌習慣了。實際上和魯迅同時代的文學大師不止一人,其他大師的有他同樣的待遇嗎?林語堂?魯迅僅在1935年獲得過一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而林語堂獲得過三次提名。我們更推崇林語堂嗎?大陸課本裏有十幾篇是林語堂的?老師們不斷從小就給孩子洗腦說林語堂比魯迅更偉大嗎?
同樣是魯迅,他的名頭在台灣就遠不如在大陸要勁健,right?台灣課本裏總共隻有兩篇魯迅,《孔乙己》和《風箏》。他一旦被去政治化或者反政治化之後,就不那麽為某個社會的人所熟知和了解。也就不顯得特別偉大了。
我之所以說羅大佑還是有點水平,因為他不但在台灣有名,他在大陸也非常有名。你看我的這篇【民文】覺得羅大佑不配和魯迅相提並論,但是這也說明你是熟悉羅大佑的。你不是那個隻知道項羽而不知道拿破侖的舉子老爺。羅大佑不靠任何政府的背書和鼎力扶正拔高,就憑一己的文化影響力為整個華語圈熟知,他是很有本事的。甚至於羅大佑的音樂不用翻譯也能被世界人民所了解和欣賞,這一點作為語言大師的魯迅其思想傳播反而還沒那麽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