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弄清皇帝的稱呼有幾種。古代皇帝稱呼有三種,即廟號,諡號,年號。
廟號:是皇帝專屬的,是指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廟號一般開國皇帝叫祖,太祖,高祖。太祖指白手起家如明太祖,高祖本身是世家如唐高祖。餘下叫宗。
諡號:非皇帝專屬,王侯將相也可獲諡號,是指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死後據其生前事跡評定的帶有褒貶色彩的稱號。
所以說,諡號,廟號是死後獲得稱呼。孝莊是諡號,《康熙王朝》中孝莊太後自稱“我孝莊”,是拍史劇的人無知還是找不到別的合適的自稱?如果不自稱“我孝莊”而是自稱“我博爾濟吉特氏”,或“我布木布泰”,是不是很搞?
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有的皇帝有很多年號,皇帝可以改年號,叫做“改元”。比如唐玄宗時期,開元改為天寶。有的皇帝改的還特別頻繁,武則天在位21年,改了18個年號。明朝朱元璋之後, 采用“一世一元”,新皇帝登基的時候定下一個年號,就不能改了。 所以明朝之前用年號稱呼某個朝代皇帝顯然不適合。而一生隻有一個年號的皇帝,則可用其年號稱呼,比如洪武帝,永樂帝。(明英宗朱祁鎮例外,因他兩次登基)
舉例先說漢朝,漢武帝是曆史上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漢武帝有八個年號。漢朝皇帝不是人人都有廟號,所以稱呼漢朝皇帝的多用諡號。 漢朝講究孝,在皇帝的諡號中大都帶孝字,劉徹的實際諡號為孝武皇帝。因漢帝大都帶孝字,後世省略為漢武帝。西漢皇帝隻有四位有廟號:漢太祖劉邦、漢太宗劉恒、漢世宗劉徹以及漢中宗劉詢。前麵提到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叫太祖,為啥劉邦叫漢高祖?其實你看劉邦的廟號就是漢太祖。但他的諡號是高皇帝,後人對他的全稱是太祖高皇帝。漢高祖是習慣叫法。 所以漢朝皇帝也有祖,宗的稱謂。
李世民的廟號是太宗,因其敬仰漢文帝,希望死後能獲得文的諡號,他死後的諡號為文皇帝,或唐文皇。
但是他的子孫都覺得一個文字不過癮,一代一代不斷加碼最終李世民獲得的諡號是: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這顯然太拗口了。李世民隻有一個年號:貞觀。習慣稱他唐太宗,貞觀。 後世就普遍用廟號稱呼唐朝皇帝。
注:因諡號是後世根據逝者生前事跡的稱號,李世民的諡號帶"孝"字卻有點招黑他的感覺,殺兄弑弟,逼父退 位。這是他子孫亂拍馬屁。
然後嗎,越往後皇帝的諡號就越離譜,放開了撒野。到了清朝:
舉例:
- 愛新覺羅.玄燁的最終諡號是: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廟號:聖祖。 年號:康熙。
- 愛新覺羅·胤禛的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年號:雍正。
- 愛新覺羅.弘曆的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廟號:高宗。 年號:乾隆。
- 愛新覺羅·溥儀 在世時已經退位成了平民,但是台灣的前清遺老還是在他逝世之後堅持給他指定了個諡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湣皇帝。廟號:憲宗, 年號:宣統。
這要讓後世用諡號去稱呼清帝恐怕會被認為在搞笑了。
所以說清朝皇帝也不是沒有祖啊宗啊的稱呼,隻是人們習慣用其年號代替,簡潔沒有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