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美國找工作的一些體會

來源: stoneren 2011-03-30 10:31: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28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stoneren ] 在 2011-04-05 19:05:2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開博的第一篇文章。

***

關於在美國找工作的一些體會

畢業離開學校已經3年多了,其實自打畢業後就一直想寫一些找工作的體會和大家分享,但是想法畢竟是想法,至於落實還是一拖再拖。一來自己老是試圖找到一些偷懶的借口,二來也總覺得自己好像還沒靜靜思考而理出一個很好的頭緒,深恐胡言亂語,最後倒搞得弄巧成拙,誤人子弟。

但是俗話說世事難料。過去幾天,短短數日,恰逢職業生涯一落一起,雖談不上是什麽大風大浪,過程上也沒有什麽大喜大悲,但是左右相顧,放眼所及,盡是同僚惶惶,不禁頗有感觸,當年找工作的那番辛苦曆曆在目。於是下定決心,抱著被狗血噴頭的危險在此塗鴉一把。

本文所提到的看法大都是在下的個人體會,因此對他人來說,不見得就能包治百病,所以看客自己拿捏分寸。而此文也隻當拋磚引玉罷了。

言歸正傳,談談找工作。

先講講我的經曆。我07年商學院畢業,夫人是讀工程的,也在同年找工作。北方的job market對她的專業來說不夠好,所以當南方H市有幾個麵試的時候,我就陪她一起南下。當時計劃是她麵試完即刻回去等消息,而我準備在這個南部城市再多逗留兩周,

networking。因此在南下之前,我稍做了些準備。

第一,我去了商學院和Alumni Association找到所有該市校友的聯係方式,包括當地校友會的主席;

第二,我給當地校友會主席寫信,告知我打算在H市找工作,希望她能提供一些幫助;

第三,我將所有收集到的校友聯係方式做了篩選,挑出和我背景相似的大約30人的名單,然後一一寫信,告訴他們我是從母校畢業的校友,會在下麵的一兩周時間到該市,希望他們在百忙之中能抽時間和我吃頓飯或喝杯咖啡,一起聊聊天。之前,這30個人我一個都不認識,而且他們基本都是本校 undergraduate。之所以我大膽一試,關鍵在於我知道本校的Alumni Network在全美都很有名。最後,在我登機南下之前,我已經約到16個校友同意和我麵談,而兩周的時間被排的滿滿的。

之後的事情發展得挺順利,夫人麵試後幾天就成功拿到數個不錯的offers,於是我們畢業南下基本上已成定局。於是在之後和校友的麵談時,我的目的性就比較強了。告知夫人已經拿到H市公司的offer,所以自己肯定會在H市找工作,介紹一下自己的背景和想法,從對方那裏了解一下該市的機會和對方公司的機會,請校友一旦發現有合適的機會能通知我一下,順便要了對方比較詳細的聯係方式。一晃兩周時間很快過去,在我離開該市回本校前,我給每位和我麵談過的校友寄了一件當年本校的The Shirt作為感謝,沒想到本校那幫老校友倒是很看重這個東西,每每回信都會提起這個。雖然兩周時間沒有找到任何工作,但是我至少在這些和我麵談過的校友腦中留下一些痕跡,目的算是達到了。

回到學校後,我一直比較關注來自H市的job opening。但凡看到哪個公司的opening能和自己背景沾上邊的,先看是否有校友在該公司,如果有,網上先遞了再說。然後找到該公司的校友發信過去,告知我遞了那個position,job ID是多少,順便附上resume,希望他/她能幫我向相關人員推薦一下,雲雲。如此不過3、4次,終於恰逢一個校友念熟招人部門的director,和他一推薦,便給了interview,很快拿到offer。事後從同事那裏得知,當時我那director手上有不下200份簡曆,而他根本沒時間去一一細看,隻挑了5份內部人推薦的,麵試了2個,而我由於背景接近,幸運地拿到這第一份工作。我之所以把200-5-2-1這些數據拿出來曬曬,全沒有炫耀的意思。

我想告訴你的是,我不覺得我自己肯定就比那200多人強,至少當時我沒有在這個industry的任何工作經曆,但是我之所以最後十分幸運,應該說是network幫了我99%的忙。

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求其次,找到一份工作,不外乎幾個基本條件:job opening, competitor, capability, resume and network。我07年畢業後至今已經換過幾次工作,而我的經曆告訴我這些基本條件中,“network”是最至關重要的。

Network說白了,就是人際關係。

通常,我們一提“關係”,很多人就比較過敏,覺得憑關係似乎為人不齒,總覺得自己頂天立地,唯我獨尊,好像憑關係找到工作就不是靠自己,而是依靠別人,更有甚者,認為托關係找工作會讓人笑話,所以寧可日日不工作,也不願意放下身段,開尊口去請別人幫忙找工作。我不想在這個問題上浪費時間去解釋,隻想提醒看客,如果你的目的是要盡快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隻要你不偷不搶,不用違法喪德的方式爭取,大可不必糾纏“關係”這個名稱。你有capability不見得別人就知道;市場上有些合適你的job opening其實僅僅在公司內部流通,而你就不曉得在哪;你的簡曆美輪美奐,可是好的recruiter就是看不到。為什麽?因為你沒有合適的network去幫助你。

其實network相比其他的找工作基本條件要來的重要不僅僅在於其效果明顯,更在於其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所以有時比較漫長,需要耐心,但是network一旦有小成,收獲就會緊跟而來。

Network裏可以包括你的家人,導師,朋友,師兄弟姐妹,alumni,colleagues,peers8, etc. 我在介紹個人找第一份工作時已經提到了幾個networking的sources,在這裏我把我能想到的列一下: 

1.    學校的Alumni Association

2.    自己department的Alumni Network

3.    當地的Alumni Network

4.    工作過的單位Alumni Network

5.    www.Linkedin.com

這裏我想強調一下,www.linkedin.com 是個很好的專業人士的社交網站,它有別於facebook。當然facebook也不錯,雖然從找工作和network professionals的角度上我不怎麽推薦facebook。至於怎麽用linkedin,我在下麵介紹一下我的做法。

Linkedin裏有三個不同層麵的資源可以利用。

第一層contacts是那些你認識的人,尤其是朋友,同學。這些人,無論什麽專業背景,建議你都把他們加入你的network。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你朋友越多,當然路子自然寬些,行事多少方便些。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找engineering工作,和我背景不盡相同,但是由於我的network裏有不少engineering公司的朋友,我就找他們幫忙遞簡曆,結果沒多久他就得到一個onsite interview的機會。從這個層麵講,facebook有其類似的效果。

第二層contacts是和你找的工作或背景有關的人。你可以從(A)第一層contacts的network裏發掘一下,也可以(B)用專業的關鍵字直接從linkedin裏找。用(A)的好處在於你能利用第一層contacts作為referral,這樣,你在加第二層contacts到你的network裏就顯得不怎麽唐突,由於對方和你認識同一個人,就不怎麽會拒絕你的邀請。方法(B)的好處在於你的目標會比較清楚,專業背景的匹配度比較高。但這個方法的缺點是由於沒有referral,你的加入邀請會很容易被拒絕。在這裏我順便提醒一下,linkedin裏如果你不認識別人而盲目提出加入邀請,而最後如果對方拒絕的話,你的帳戶和功能會受到影響。所以,最好的辦法是通過認識的人來network,如果實在沒有足夠的network來加入你想加入的人,最好在向此人提出加入邀請時,在inMail或message裏講清楚,希望對方能理解你的行為,而且即使不想接受邀請,也不要選擇拒絕。隻要對方對你的邀請置之不理,你的帳戶就不會受損失。

第三層contacts是專業或當地的recruiters。Linkedin裏的recruiters是很容易被locate的。他們的背景和特長往往在個人介紹裏已經很清楚了。找到那些有價值的recruiters,聯係他們,讓他們幫你找工作是個很有效的途徑。

另外,linkedin裏也會有些job opening貼出來,由於這些openings和network/contacts融合在一起,你很容易就能發現是否有認識的人和這些openings有關。這比起你盲目在hotjob,monster上遞簡曆要來的有效得多。

Network講完了,讓我們開始談談resume。Resume的重要性不用我說了。至於resume怎麽寫,Amazon或圖書館裏有上成百上千的指導書、傻瓜書,有時間的話,一本本去翻翻,3、5本之後你就是寫resume的專家了。但是你如果沒時間,我下麵介紹的方法除了對PhD找professor工作的人恐不適用外,其他的或許有所幫助。

首先是format。不同的地方對resume的format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職業階段resume format也不盡相同。我這裏推薦的format可能適合剛畢業或工作10年以內的在美國找工作的人。參考(http://www.resume-help.org/images/project_manager_resume_example.gif)。當然你可能不需要Executive Summary和Core Competencies,但是顯然你要加入你的Education。通常對剛畢業的或工作不久的人來說,Education, Experience, Community Involvement, Additional Skills (or Computer and Language Skills)是個不錯的順序。

其次是長度。對剛畢業的人來說(PhD除外),resume最好不要超過一頁紙。開始工作後,差不多每5年工作經曆可以增加半頁。但是最終也不要超過兩頁。前不久,我有幸看到我的director和一個更高級別manager的resume,都是兩頁,而第一頁還放了好大一張照片 :-)

再次是bullet。我建議你每個階段的experience不要超過8個bullets,最好是5-6個。

最後講一下experience 部分的遣詞用句。第一,最好以動詞開頭,且每個bullet的動詞不要重複;第二能避免的”the”全部去掉,句尾的句號全部去掉。Resume不用十分遵循句法;第三,每個bullet不要超過兩行,且盡量包括“做什麽”,“怎麽做”和“達到什麽結果”。舉個例子:

• Developed a spreadsheet model (怎麽做) to collect and analyze project data, evaluate P&L and estimate prognosis (做什麽), reducing operating costs by 10% (達到的結果)

當然,這個八股文三步曲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bullet,自己靈活調整,不必拘泥。

下麵講一下如何起步寫resume。很多人覺得開始寫resume是件很頭疼的事情。我的建議是首先把format定下來,然後就像填字遊戲一樣往裏麵填東西。姓名、地址、聯係電話、email、education等等都是硬信息,先填了再說。怎麽講,一個resume的框框總有了,不至於讓人覺得空如白紙。下麵要好好想想experience。這個比較費神。最好的方法就是身邊備一個小本,一支筆。走路、吃飯或睡覺時好好想想自己曾經做過什麽,有過什麽成績。每次想到什麽馬上寫下來作為一個bullet。等有空時,再把這些信息都upload到你的resume裏。通常這個過程長則1-2個月,短則1-2周,等到你的resume被充得有個4-5頁長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找個安靜的時間讓resume瘦瘦身,把bullets按不同曆史階段分分類,重複的bullet去掉。然後再重複上述循環,等resume又有4-5頁長時再瘦身,這次把resume裏技能重複的部分都去掉。然後按我前麵說的幾個寫resume的

標準來重寫你的resume。你的第一稿resume是你的驕傲。但是寫完後,放一放,丟在一邊不要再去看,一直等兩、三個星期後再拿出來看。這段時間裏,你可以去indeed或其他類似網站,找到你感興趣的工作,把job description一個個全收錄在一個word文件裏,仔細閱讀每個bullet並highlight所有的動詞和軟件名稱。兩、三周後,當你拿出你的一稿再看時,如果你還認為寫得好,那恭喜你,你差不多已經完成50%的resume工作。如果你覺得還寫得不好,那麽把你從job description裏看到的好詞好句稍作變換用到你的resume裏。然後再放數周,再回來看。直到你滿意為止。至此,internal的工作稍告段落。下麵你可以把你的resume給其他朋友看看,他們多少會給你提供些有價值的看法,比如語法或句法的錯誤。Resume到這個階段,基本上達到可以拿出去試試的時候了。但是對於每個你要遞resume的job opening,我還是建議你根據job description稍作一些改動,以更符合這個opening的要求。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可能也會發現你的resume還需要這樣或那樣的修改。慢慢改,不用急,resume永遠都沒有perfect的時候,但是你必須保證在你每次遞交resume的時候,那個resume在當時是你所能提供的最perfect的。

這裏我額外給商學院的同學一個提醒,美國不少商學院的圖書館有最近兩屆MBA學生resume的匯總,是公開供public參閱的,借來看看會很有幫助。我當時是把所有人的resume都複印了,關鍵字一個一個找出來,然後盡量融合到我自己的resume裏。這個和從job description裏找關鍵字異曲同工,隻不過我當時還沒想到用job description而已。

對於找工作來說,resume其實是算是簡單的,變數不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不需要多花時間和精力。拿我來說,我的resume推倒重寫不下10次。不算信息采集和整理,單單花在寫resume上應該不會少於100個工時。看這篇文章的人,相信大都學曆資慧遠勝於在下,當然不需要這麽多時間,但是若想僅僅幾小時就能搞出一篇像樣的resume,那也是很不容易的。

說說interview。Interview的書很多,良莠不齊不說,內容重複更是浪費資源。這裏我推薦大家看一本Michael Spiropoulos寫的《Interview Skills that win the Job》。我個人很喜歡這本書,讀了好幾遍,筆記也做了不少。我找工作時interview都是以這本書的思想準備的,後來resume也根據這本書的精神作了改進,至少到目前看來,還算成功。此外,每次interview之後最好都把當時對方問的問題和你的回答都寫下來,仔細琢磨,看看哪些準備好了,那些還有欠缺的,以備下次改進。前幾日拿出我當年畢業前在校內interview的記錄,居然發現還有recruiter表情的描述 :-)

強調一下關於interview後follow up的事。不少朋友和我談起過這個問題,很多人覺得純等消息最為有禮貌。這裏我想勸大家一聲,第一,是你找工作,不是工作找你;第二,禮貌是有範疇的,不要無限誇大。我的建議是interview兩周後如果沒有任何消息,給recruiter或曾經麵試過你的其他人發信follow-up打聽一下他們的決定。(在這裏順便提一下,interview時盡量給每個麵試過你的人要他們的名片,麵試回來後第一時間寫感謝信。)如果還沒有消息,要麽直接打電話,要麽再發封信告訴他們你會在哪個具體時間給他打電話。Follow up的內容基本上應包括一下內容:

1.      你對能和他們的團隊一起工作充滿渴望;

2.      你對他們的行業、項目或具體工作十分感興趣;

3.      你reliable, capable, responsible, etc.

如果不是必須的話,盡量不要提及你在interview裏犯過的錯誤,尤其是技術上的錯誤。很多錯誤在你看來很大,而在recruiter看來可能沒那麽要緊。要知道如果你的錯誤已經造成傷害,發生的已經發生了。而recruiter可能麵試過很多人,他恐怕早就忘記你的錯誤,如果你follow up時再次強調的話,哪怕是糾正你的錯誤,都會給你帶來負麵印象,因為原本在他印象中模糊的你或者正麵的你有可能被犯過錯的你所代替。

最後談一下找工作的心態。說別急著找工作,那是安慰你。說經濟不好,工作不好找,那是騙你。工作是要人去做的,這就意味著什麽時候都總是有工作機會,多少的問題。但關鍵在於你是不是知道,是不是能找到機會去和別人談一下。即便能有interview的機會,你還不知道對方是不是真的喜歡你,你的competitor是誰,等等。所以找工作一定要把心態放好。記住這是一個鍛煉人的過程。Network沒有停止的時候,這次建立的人際關係可能並無助於這次找工作,但是下次換工作呢,誰知道你是不是需要一些老朋友來幫忙?臨時抱佛腳不是個出路。另一方麵,隻要沒有收到confirmation,甚至我說隻要你還沒有踏進辦公室開始你第一天的工作,你就不能停下來歇歇。千萬不要等到interview後被拒絕了才開始找下一個,白白浪費好幾周的時間。

有不少人提過找一個perfectly match的工作最重要。我不反對這種看法,但是我的經曆告訴我,我們身邊恐怕根本就沒有perfectly match的工作。Job description上列的未必就是你真正去做的,而你真正找到的工作或許和你的背景略有差異但你最終發現是你更喜歡的工作。即便真的有一份看似很match的工作,你還有可能麵對一群你並不喜歡的同事。所以,歸根到底,我想說的是,不要太挑剔,要著眼於共性,而不是差異。對於每一個機會來說,沒有perfect job,隻有perfect person。好好研究job description,盡量找到和自己的背景及經曆有共性的地方。記得以前有人說過“你適應工作,而不是工作適應你。”

題外話講一下攢人品的重要性。無論是刻意還是無意,攢人品是很重要的事情。記得我第二份工作是由另外一個department的manager介紹的。他之所以幫我這一把,很可能是由於我早年給他夫提供了些如何讓她母親順利獲得簽證的辦法。我早前可沒想到我後來會需要這個manager幫我找工作,但是不得不承認,你幫了別人,攢了人品,最後受益的恐怕還是你自己。

附:有些關於工作許可 (work authorization)。不少人提過在公司網站遞簡曆時會要求選擇work authorization status。這裏我建議剛畢業的人,除非選項十分明確,比如:citizen,greencard,H1B,etc. 否則不要輕易選任何對自己不利的選項。如果選項僅僅是Authorized or not authorized,即便你還沒有拿到H1B,OPT或CPT,也要選前者,否則,你的resume連電腦係統都過不了,更別提能讓HR或公司recruiter看到了。而作為你,隻要有機會和公司的recruiter麵談,你就有可能說服他你是最合適的人選,而那個時候,work authorization就不重要了,因為由於公司真的很需要你,他們很可能會給你辦工作許可,而這之前,他們可不會告訴你說我嫌麻煩或花錢而不想給你辦H1B。

找工作是個辛苦的過程。但是一份付出終有一份回報,而好運總是和努力結伴而行。

Good luck!

***

update 11/19/2010

關於和校友談什麽和在哪談。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當時也其實費盡心思來考慮到底談些什麽比較好。

我總結的經驗是,公事80%,私事20%。什麽算私事呢?我把跟我直接找工作有關的事作為私事,而把所有和找工作無關的或有間接關係的作為公事。比如,job opening,local job market,referral,other contact info等等,應該算是私事,而體育,生活,興趣愛好,社會活動,天氣等等都算是公事。可能有人會問,你去和校友談,難道不是為了找工作麽,那為什麽30分鍾寶貴的meeting時間裏隻花5-6分鍾來談工作呢?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你約校友出來的目的很清楚,這個目的在你給校友發email去schedule meeting的時候已經說清楚了。既然校友願意見你,無非有幾種可能,一種是他們有opening或他們知道誰有opening,而這種可能性通常比較小;另一種可能性比較大的是他們想認識一下你,看看你是不是他們喜歡的那種人,進而來決定他們是不是願意花點力氣來幫助你。正因為後者的因素很大,所以你和校友麵談的重點應該在展示你個人魅力,尤其是你的親和力,調和你和校友之間的氛圍,而不是過多的表現出對job本身的如癡如狂,哪怕事實上你的確很desperate。記住,要讓別人真心幫你,你必須先讓別人喜歡你。而過多的關注job本身會給人一種比較自私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很傷害

relationship。

通常,和校友,尤其是老校友談比較容易些,因為他們都比較世故,麵對年輕人,他們往往會問些問題,比如你的情況,學校情況,等等。這其實給了我很多經驗,以至於到後來,我和校友談的很多東西都是重複前幾個校友的談話內容。我一開始談的幾個校友都已經退休了,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和我聊學校的football,這個學院的建築,那個學院的教授,我有時也插幾句問問他們當年讀書時的奇聞軼事,這些東西都是他們認為很有意思也很珍貴的東西,所以這些話題要好好準備一下。因為我當時去和校友麵談前已經通過很多途徑了解了他們的背景,尤其是教育和工作背景,所以,我也會問問他們在各自公司工作的情況,對於退休的校友問問他們的退休生活,他們的家庭,孩子。記得有個老校友和我談得開心,把他的曆次婚姻經曆都給我介紹了一次,讓我覺得距離感一下減少了很多。和他們談話,我並沒有把他們看作我找工作的一個source,而是看成一個結交朋友的機會,而當他們發現你是一個不錯的或有意思的年輕人時,他們往往會主動說到和工作有關的事情上,比如,他們會問我有沒有申請某個公司,而這個公司的某個高管是他老婆的校友;他們也會給我一些其他有價值的聯係人,而且允許我refer他們的名字;等等。當然,如果他們實在沒有想起談及工作的事情,我通常會在最後10分鍾內很簡短地提一下,無非是我在找工作,很喜歡當地,知道校友會的強大,希望對方能在適當的場合給些幫助雲雲。不要給每次麵談定什麽目標,非找到一個工作不可,換句話說,即便你心裏充滿的功利,你也不要表現出來。當然心裏沒有功利最好,這就像武俠小說裏的無招勝有招。正如我前麵說的,network很重要,有時也很漫長,效果不見得立竿見影,但是的的確確是一個財富積累的過程。平常心很重要。

關於meeting地點,餐館和咖啡屋都是不錯的選擇,關鍵看校友怎麽看。有些朋友可能會說,那好,我請校友吃頓海鮮大餐,讓他們覺得欠了我一個人情,以後幫我就會比較出力。如果你真這麽想的話,我會笑話你的,美國人一般不這麽想,即便想,也不會... anyway,他們不這麽想。我覺得美國人比較注重情感上的東西。所以吃好吃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讓他們覺得你是一個很舒服的人。我當時約校友出來吃飯,一般都是校友點餐館,他們也很照顧我,每頓飯一般每個人差不多$10左右,如果是出來喝咖啡,starbucks是首選。

和每個麵談過的校友要有follow up,感謝他們的時間,順便在email中簡略重複一下談話中的某個或某些有趣的話題。這是讓別人記住你的很重要的方法。

***

update 1/14/2011

問題:

1.對於已經建立起來的關係,比如LinkedIn上,如何保持聯係,讓他們不會忘了我呢?以前想過逢年過節群發賀信,但擔心別人是看了會不屑。您是怎麽做的呢?

回答:

我一般不會發群信。正如你所說,群信,尤其是連具名都沒有的群信會讓人不屑。每個認識你的人都希望自己對你來說是特別的,而這種特別來的有多容易?其實你要做的就是在一張賀卡或一封信中寫上並寫對對方的名字。我每次麵試後和對方說過的話尤其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或其他一些特別的地方,比如對方的狀態,衣飾或車子都會做個記錄,收在excel裏,以便今後在寫感謝信或寄賀卡時備用。要知道如果有個人能在幾年後給你的聖誕賀卡裏提到幾年前和你麵試時你開的那輛漂亮的老爺車,你心裏該有多高興,你難道不會立刻就想起他/她麽?其實我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每年寄賀卡,每年都會有選擇地挑一些人。(另外扯個題外話,每年聖誕節後Target或其他超市的聖誕專區都有很多打折,有時甚至到90% off,我通常會在這個時候去買一堆質量很好的賀卡等來年用。)

問題:

2. 對於您說的50%match的工作就申請,因為job description和實際要做的有差別。您有什麽好辦法減少這種信息不對稱麽?或者分析出那些是真正要用的,那些是為了減少risk的?

 

回答:

正像我說過的,其實沒有100% match的工作。如果有50%的match其實就已經代表這個工作你能去做了。至於那些不能match的部分,我的看法乃至我麵試時對麵試官類似的提問的回答隻有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那部分是我需要學習的部分,這也我為什麽我喜歡這個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對一個工作來說,如果你能做一部分,還要學一部分才是好好工作的動力 ;-)

通常,在麵試人看來比較重要的東西都會寫在description的前幾項。至於你提到的信息不對稱,其實你可能需要幾次麵試才能感覺得到,到後來,你自己可能都覺得比麵試的人還清楚你要做什麽,LOL。

 

Other Update: 

關於女畢業生和校友談什麽及付費問題

關於直接去當地找工作的可行性

關於約談校友的email該如何寫

關於信的形式、job description的match程度以及Linkedin簡曆問題

 

問:

作為男生,跟男校友可能比較談得來,體育阿,政治啊,但是作為女生,是不是隻能找女校友呢? 另外,在餐廳或咖啡屋和約談校友的費用一般由誰承擔。

回複:

首先,關於和校友談的話題。體育、政治沒有什麽性別偏好,如果你以前不喜歡,那麽為了找工作,那麽至少現在你應該好好熟悉一下。經濟也是一個不錯的話題,如果你去NY,那麽可以考慮談論一下經濟危機,Obama的經濟政策,世界經濟的熱點等等。麵談者是男是女在我看來不重要,女性麵談者並不意味著能讓你獲得更多的機會。當然和男性麵談者和女性麵談者的話題肯定有些區別,這個一方麵因性別而已,另一方麵其實也因人而異。選擇一些合適所有性別的話題,然後再找些話題更適合男性或女性的。在我看來,如果麵談我的是女性,我恐怕會更多的和她談談她的找工作經曆,他的日常工作情況和她的家庭孩子。想想女人在一起通常談論些什麽,總之找些她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開始。

最後回答你關於付費的問題。Email或電話約談時隻是約地方和時間,不談誰付費。當餐飲後結帳時,我總是主動要求我來付,因為畢竟是我約對方出來而花費的對方的時間。雖然很多次校友都提出他們來支付,但是看到我很堅持,他們一般也就不再勉強了,所以,我當時去H城時所有的花費都是我的。

 

問:

我們學校的校友資源不是很豐富。我打算直接到A城市找工作,不知道是不是很好的選擇?因為我沒有地域的限製,所以隻是想A城市的機會會多些。

回複:

直接去有工作機會的城市找工作是個不錯的主意,因為這樣會讓你獲得比較直接的機會,因為公司不必為你的差旅費傷腦筋。你恐怕難以想象,公司寧可每月多付你$1,000工資,卻不願意為你花$1,000的往返飛機票。為什麽?因為對於公司來說$1,000的飛機票是個cost,而結果又是不確定的risky,麵試你了,你可能不來,那麽$1,000就

打水漂了。所以直接去你要找工作的城市是個好選擇。但是,我想提醒你的是,在去那個城市之前,你需要好好準備:

1. 找到盡可能多的人願意麵試或麵談;

2. 最好找到認識的人能提供方便的住宿,這點其實很重要。你不希望在你疲於找工作的時候,住宿或吃飯成為一個需要費神的問題;

 

問:

我才畢業,覺得語言是個問題。

回複:

說到語言,這是你目前無法在短時間裏改變的東西,你能做的就是硬著頭皮上。另一方麵,你如果準備的越充分,你心理的恐懼會減小,你語言問題所帶來的障礙就變得相對有限。所以,就像我一開始所說的,信心很重要。

 

問:

比如關於如何直接和陌生人聯係:在對方完全不知道您的情況下,在給對方寫信的時候是如何介紹自己,又如何讓對方有意願回複並和您聯係的呢?覺得如何寫好這第一封新也是非常有技巧的事,總害怕自己的信過於唐突,畢竟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來信很多人不看,不回甚至還會反感。

回複:

給陌生人寫信,無論你怎麽寫,都算是唐突的。

但是,你總希望對方至少能把你的信給看完,即使他們無法提供什麽幫助。所以,第一步你要強調一些共性。比如我一開始找的都是校友,所以,我第一段先直接了當地告訴對方我是哪所學校哪個專業畢業的,和對方是校友或者告訴對方我是從哪裏獲得對方的聯係方式。第二段我簡單交代一下我寫信的目的。我希望到這個城市找工作,並在幾月幾號到幾月幾號會到對方所在城市去visit,希望校友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和我聊聊。第三段,我就把我的聯係方式留給對方,希望對方如果有什麽concern或問題的話給我打電話或email。最後在簽名之前,我通常會加一句有關學校的口號之類的話,比如:Go xx (學校名稱)!!最後,我偶爾也會付一張學校經典景點的照片,以增加親切感。

第一封信要盡量簡潔,把目的交代清楚就行了。大致3段,每段不要超過4行。

另外,如果對方不回信,也不要氣餒,過陣子再發一封。當然如果你給很多人發信,大家都不回的話,你恐怕要好好考慮是不是你的信寫得有些問題。

 

問:

•    請問這種給陌生人的信件是用email的形式好,還是郵寄的信件更正式一些?

•    如果投簡曆的時候自身條件和招工條件不是100%的match(但大部分還是match的),比如要求有3或4年的工作經驗,但本身沒那麽長的工作經驗,這種情況是不是投了也根本沒戲?還是說應該試試?因為您文章中提到07年到現在已經換過(至少1次)工作,好像比現在大部分招工要求的至少3年以上工作經驗要少,不知道你當時投簡曆時是怎麽處理的?

•    你的文章中提到linkedin,我現在就非常矛盾,不知道是不是應該把簡曆放到linkedin上。如果放上了,怕被現在的公司看到,可是如果不放,在linkedin上申請工作或和人聯係,別人也許會打開我的profile看看,現在比較空,怕也會失去了機會。或者linkedin上有沒有功能可以選擇隻給哪些公司看到自己的profile,而其他人包括自己的connection也看不到?

回複:

雖然我理解你想表達一種尊重,並且給對方一種正式的感覺,但是在這個時代再用平信作為“快速”交流顯得有點落伍了。通常我們用平信來表達“極其正式”的感謝 (比如我MBA獎學金的sponsor),邀請 (結婚)或祝賀(聖誕節)。我找工作的所有信件聯係都是通過email。

正如我說過的,幾乎沒有100% match的工作,通常有個50% match的job我肯定就會申請。盡量發掘共性。至於工作年數,相信困擾過不少人,包括我在一開始找工作時也由於這個原因而避免去投好多自己很感興趣的工作。不過一個我經曆過的事實附帶一個我個人想法或許對你有些幫助。

我當時在我第一家公司幹了一年左右由於某些原因打算換個部門,當時看到那個部門有個opening,要求是10年的工作經驗,但是job description列的很多responsibilities都是我熟悉的。所以我就問那個department的manager我是否能申請。由於那個部門和我有過很多工作上的聯係,他們也很熟悉我的工作內容,所以那個manager直截了當告訴我我應該能做絕大多數的的工作,那些我以前沒做過的,相信我很快能Pick up。這件事其實讓我很驚訝。我當時因為想換部門,抱著活馬當死馬醫的想法去問了那個manager,而他的回答讓我相信寫這些job description的人未必就真的這麽在乎每一項要求,有時他們寫了些看似很高的門檻主要恐怕是為了減少risk而已。這也是為什麽我說過看似100% match的工作未必就是真的那麽match。當然,在不少情況下,尤其是如果在你沒有涉及的行業裏,沒有一定的工作經曆,你的確很難第一時間勝任絕大多數的工作。

在這裏我想再強調一下信心的重要性。我們在這裏很多中國學生能力和學識大都十分優秀,但是有時缺少足夠的信心。要知道有些人在一個行業呆一輩子都不見得比另一些人僅僅在這個行業裏隻工作的2、3年的更knowledgeable。道理很簡單,看你花了多少心思在工作和學習上。所以不要讓多少年的工作經曆嚇到你,你要做的是說服你自己:沒有經曆又怎樣?我的學習能力強,別人5年學會的東西,我1年就搞定。這一點在麵試時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大公司的recruiters,他們都想看到你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充滿工作學習欲望的recruitee。他們不見得那麽怕你沒經驗,他們怕的是你根本就對工作學習沒興趣。

現在談談我自己在工作後回顧找工作經曆的過程中得出的一個想法。許多大公司其實有很全麵的training program。我工作的第一年差不多有20%的時間是選了公司不同的training,從公司的曆史、行業市場分析、宏/微觀經濟學、財務、合同談判、項目管理,到社交能力提高、麵試技巧、其他國家/行業/公司的企業文化分析等等,涉及的麵相當廣。所以說,如果你是一個好學的人,很多大公司完全能把你塑造成你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具體到我如何處理在工作申請時如何對待工作經曆這個要求時,我通常的做法是盡可能地最大化我的工作經曆,在實在無法滿足的情況下,盡量避免這個話題。比如,如果要求15年相關工作經曆,我不會僅僅計算我在這個行業裏的工作經曆,我會把我在其他行業的哪怕能有一丁點關係的工作經曆都算上,甚至,我還會把我MBA讀書的時間都算上。你可能會問,其他行業的工作經曆和讀書的時候怎麽能算是相關工作經曆呢?而事實上我曾經就被recruiter問過類似的問題。我的回答很簡單,我們工作中的很多skills都是transferrable的,比如我能用這種數據分析工具來做人文科學的統計分析,那為什麽我不能用另一種相似的數據分析軟件來做市場分析呢,同樣是分析,是分析的頭腦來的重要還是分析軟件來的重要呢?這就是為什麽我相信因為我能勝任我以前的工作,我肯定能勝任現在的工作。雖然現在工作的具體要求和以前的不一樣,但是基本的skills要求是類似相通的。至於商學院的那段經曆,我會告訴recruiter,商學院的學習不是紙上談兵,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真實的案例,用實用的企業思考管理方法來解決問題,所以那段經曆是真實的實踐經曆。至少我的說法是被recruiter接受的。

至於linkedin上是不是應該貼簡曆,我的回答是應該貼。因為linkedin就是一個

business 

social的網站,去那裏的幾乎都把自己的工作經曆放上去,因為如果你沒有這些經曆,其他人怎麽知道你是不是屬於他們一類的人,當然也不太可能加你。你的concern我能理解,但是對應的借口也很簡單:我就是想讓別人看到我的經曆而把我加為他們的朋友,尤其是同行,我的目的不全是為了找工作,而事實恐怕也是如此。當然為了不必要的麻煩,我會建議你不要貼任何有關找工作的語言,比如在subject裏加上類似:lookingfor ... job之類的東西。

***

所有跟帖: 

Great info. Very well written. Thanks for sharing! -evaD- 給 evaD 發送悄悄話 evaD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30/2011 postreply 10:48:50

很多信息,值得一讀。 -廢話多多- 給 廢話多多 發送悄悄話 廢話多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30/2011 postreply 10:51:22

太實用了,這比看圖書館找工的書實際多了!謝謝 -一人有一個夢想- 給 一人有一個夢想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30/2011 postreply 11:50:34

好貼! Very valuable -蔓麗- 給 蔓麗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30/2011 postreply 15:37:43

謝謝,寫得很好,建議置頂~~ -wxc369- 給 wxc369 發送悄悄話 wxc369 的博客首頁 (47 bytes) () 03/30/2011 postreply 22:38:33

頂頂頂!!!這麽的貼子建議置頂。 -青草地小河邊- 給 青草地小河邊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31/2011 postreply 12:22:52

頂。 -小scorpion- 給 小scorpion 發送悄悄話 小scorpion 的博客首頁 (39 bytes) () 04/03/2011 postreply 12:50:47

石頭人老兄,謝謝你把貼子送到這兒來,我其實在電話會裏早就向人推薦你的這篇文章了, 當你發表在MITBBS上的時候 -我邊走邊問- 給 我邊走邊問 發送悄悄話 我邊走邊問 的博客首頁 (87 bytes) () 04/05/2011 postreply 20:09:50

謝謝,你過講了。碼字碼得像唐僧一樣,多少能有些幫助就謝天謝地了。 -stoneren- 給 stoneren 發送悄悄話 stonere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6/2011 postreply 09:15:07

好貼!對人幫助太大了! -小中專- 給 小中專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5/2011 postreply 21:10:43

真是功夫不負苦心人。有這樣的努力,哪有不成功的!謝謝分享! -janelle- 給 janelle 發送悄悄話 janell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6/2011 postreply 08:07:37

Great Job. -AAYLC0729- 給 AAYLC0729 發送悄悄話 (133 bytes) () 04/06/2011 postreply 09:30:29

先頂再看!謝謝分享~ -天使嚕嚕- 給 天使嚕嚕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6/2011 postreply 12:31:11

6 pages resume found from Indian Software Eng -Quarx- 給 Quarx 發送悄悄話 Quarx 的博客首頁 (244 bytes) () 04/06/2011 postreply 20:30:36

牛帖! -Veamor- 給 Veamor 發送悄悄話 Veamo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7/2011 postreply 20:49:27

非常好的帖子,感謝分享! -Alicia2008- 給 Alicia200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11 postreply 18:35: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