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財定義,是管理自己的財產:動產和不動產。有短期/長期目標。日常生活和未雨綢繆。“內”是要負全責。“外”是無需負責。
個人認為,
- 朋友,兄弟姐妹,親戚等等,都屬於“外”。需要時,幫助隻是情分,沒有責任。
- 父母也應該屬於“外”,但稍有不同。若父母在有需要時,應該伸手相助,但仍然量力而行,不能殺雞取卵地相助。
- 成年子女也是“外”。自己有生之年,互不依賴。成年子女,應該獨立,有他們自己的理財。
- 隻有自己和配偶是“內”。所有的理財考慮因素,都隻是盡量確保“內”的現在和將來需求。
親眼見到和子女在理財方麵內外不分的例子。若子女有能力,而且有界限,自己不靠父母,還好。若父母一味幫助子女,養成子女對幫助的依賴,就會造成子女的無能。這種例子不少。
最可怕的是,父母有能力的時候,傾囊相助給子女,以為子女孝順會給自己養老。到了自己80-90歲時,完全沒有東山再起的能力,完全依賴子女。而子女自己的經濟出了問題,同時選擇性忘了父母當初的啟動金,把父母看成是負擔。我不是道聽途說,而是親眼所見。父母是當年清華的高材生。現在是寄人籬下的可憐蟲。這種內外不分的理財理念,似乎中國人多於西方人。我需要引以為戒。
大家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