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在一個權力邏輯淩駕於民生與經濟之上的時代。全球兩大經濟體——中美——在各自的軌道上,以不同方式脫離了以人民福祉和企業活力為核心的治理邏輯。
中國在麵對經濟放緩、企業倒閉潮和青年失業率攀升的背景下,政策重點依然傾向於維穩與政治表態,似乎更在意體製的麵子和話語權,而不是市場的信心與民眾的生活質量。不願意與美國對話,對底層的訴求視而不見,對企業困境反應遲緩,結果是經濟活力日漸式微,社會情緒日益緊張。
而美國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在通脹、利率高企和全球局勢緊張的多重壓力下,政府選擇犧牲企業負擔、推動貿易戰的方式維護“國家利益”。對大型科技企業與傳統製造業的限製政策正迫使企業壓縮成本、轉向裁員。在政治博弈和民粹壓力下,企業經營環境持續惡化,大規模裁員潮很可能接踵而至,直接衝擊普通勞動者的生活。
這一切最終的結果,就是全球同步陷入增長困局。兩極的極端化政策,正在將整個世界推入一場人造的衰退旋渦。民眾的基本需求、企業的生存空間、市場的信心基礎,被無情地壓縮在國家戰略與政治算計之間。
在這個以“麵子”與“強硬”為主導的時代,理性、平衡與合作似乎成了稀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