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針灸的新進展

本文內容已被 [ zillos ] 在 2021-10-18 11:48:0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上周,一篇“針灸”論文“電針驅動迷走神經-腎上腺軸的神經解剖學基礎”登上《自然》正刊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為此作者做了回應

  文章通訊作者馬秋富,1987年畢業於複旦大學,1994年獲UCLA博士學位,博士後在加州理工-Caltech,1999年成為哈佛神經生物學係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助理教授,2011年成為正教授。目前,他的實驗室開始研究感覺-自主神經反射,希望為針灸的工作原理提供現代神經生物學基礎。詳見鏈接。 這篇文章是他和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教授景向紅團隊、複旦大學教授王彥青合作完成的,是去年他們在《細胞-神經元》(Neuron)雜誌上發表論文的繼續,可見中文摘要

  無論是否受到“針刺麻醉”的影響,“事實上,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的Akio Sato(1972, 貓-交感神經),德國的Robert Schmidt(1970,對頸交感神經幹反射活動的分析),中國的朱兵等科學家就陸續發現,在動物身體上的不同區域進行刺激,可以特異性地誘導自主神經反射,來實現對機體功能的調節。”另有他在 Medical Acupuncture(醫學針灸)雜誌(雙月刊)2020年12月號上發表了一篇小綜述文章:“Somato–Autonomic Reflexes of Acupuncture”(針灸的軀體-自主神經反射)。

  中醫出身的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胡熙明(1934—2015)在任期間積極推動針灸國際化。世界衛生組織製定了針灸經穴定位標準。可參考擬議的標準國際針灸命名法(英文)。維基百科有中英韓越意法芬等多種文字的穴位列表,可以找的St-36:足三裏、LI-4:合穀等361個經典穴位的命名。

  實際上,“沒有單一的機製可以解釋電針鎮痛。早期的臨床前研究表明,納洛酮拮抗電針鎮痛,表明鎮痛作用與中樞神經係統中嗎啡樣因子的釋放有關,支持針灸鎮痛的內啡肽假說(Pomeranz 和 Chiu,1976)。隨後的研究表明,針刺治療複發性疼痛後人腦脊液中的 β-內啡肽水平升高(Clement-Jones 等人,1980 年),以及慢性疼痛患者電針治療後血漿甲氨蝶呤水平升高(Kiser 等人,1983 年)。已發現不同頻率的電針可產生不同的阿片類分泌物;低頻電針鎮痛(2 Hz) 與涉及甲腦啡肽、β-內啡肽和內嗎啡肽的鎮痛有關,可激活μ- 和 δ-阿片受體,而高頻鎮痛(100 Hz) 刺激強啡肽,後者激活κ-阿片受體(Han,2004)。電針鎮痛的證據還涉及中腦單胺類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以及外周阿片類和非阿片類受體介導的抗炎機製(Zhang 等,2014)”。見2021年神經科學前沿“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 Contributes to Electroacupuncture Analgesia”(內源性大麻素係統有助於電針鎮痛)。

  一些關於針灸發展的故事,可以在網上找找找看。

  文中所列文章都很有趣,貼上來給大家瞧瞧。

所有跟帖: 

至今世上未明不解的謎多了。經絡這謎底不知還要等多少年才能徹底揭開。 -pickshell- 給 pickshell 發送悄悄話 (891 bytes) () 10/18/2021 postreply 15:23:21

所以呀!針灸、穴位、經絡的帖子就不看了,有時間學它,能用來幫助自己,這就足也。 -鍋沿- 給 鍋沿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8/2021 postreply 15:57:25

沒錯,有那時間幹點啥不好,多學些實在實用的。 -pickshell- 給 pickshell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8/2021 postreply 17:54:57

本文隻想說明“針灸”對抗炎,止痛有效果和可能的機理。 -zillos- 給 zillos 發送悄悄話 (140 bytes) () 10/18/2021 postreply 18:19:06

謝謝。明白了。報欠 -fuz- 給 fuz 發送悄悄話 fu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8/2021 postreply 18:51:29

我把你的“報欠” 看成了“欠揍” -lawattaction- 給 lawattacti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8/2021 postreply 20:00: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