癢不是輕微的疼痛

來源: zillos 2021-10-04 09:04:0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87 bytes)

  小時候老師問:“這個字念什麽?”,“茶”,我回答。“不對,念荼”。

  長大後老師問:“有什麽感受細胞?”,“有感受痛、癢...”,我回答。“不對,癢是輕微的痛”。

  好嗎,“怪不得感覺癢得受不了就撓,超過一定的閾值到了可以忍受的疼痛”。可是被蚊子、螞蟻叮了之後,皮膚都撓破了還是不能止癢啊。

  到了1997年終於有了文章說發現了一類專門與癢有關的神經。

  ...

  2007年,孫衍剛和陳宙峰在《自然》雜誌,以及2009年,華盛頓大學和北大三院麻醉科的孫衍剛和陳宙峰等六位華人學者在《科學》雜誌上各發表了的一篇研究論文“癢感的細胞基礎(Cellular Basis of Itch Sensation)”:實驗敲除了鼠的胃泌素釋放肽受體(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GRPR)基因,發現它的瘙癢反應消失了,但是疼痛反應卻不受影響,證實疼痛和癢是基於兩種不同神經傳導途徑。所以,癢和疼痛是基於兩種不同神經傳導途徑。關於這個研究,《科學美國人》也做了報道,還配有視頻

  ...

  2013年 Mishra 和 Hoon 挑戰了這一觀點:瘙癢是由 TRPV1(瞬時受體電位陽離子通道 亞家族 V 成員 1,這個受體的發現者剛剛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體感神經元觸發的。

  ...

  2017年《科學》發表中科院神經所孫衍剛研究組關於癢覺傳導機製的研究成果:“脊髓中介導癢覺信息的GRPR神經元通過興奮性突觸將癢覺信息傳遞給脊髓投射神經元,再由這些興奮性投射神經元傳遞到臂旁核腦區”。

  人體太過複雜,什麽器官發病會引起瘙癢,比如眼部癢和疼痛等疾病也是“疑難雜症”。眼癢主要發生在結膜中,角膜不存在,而大多數眼痛來自角膜。然而,潛在的機製仍然未知。總之,大部分癢感仍然是個謎。

  要是想了解關於癢的最新進展可參見癢的神經機製(2020-07)一文。

  不管怎樣,我當時蒙對了。隻是更多的 mice 受苦了。今天(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別忘了這些小動物。

所有跟帖: 

有機會能否介紹這些發現過程?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4/2021 postreply 17:31:05

好的。謝謝 -zillos- 給 zillo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04/2021 postreply 18:54:45

科學,就是在不斷否定中成長 -fuz- 給 fuz 發送悄悄話 fu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4/2021 postreply 20:25:49

是的。謝謝 -zillos- 給 zillo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04/2021 postreply 20:44:30

這有意思,癢一般隻限於表皮或粘膜吧,而痛感不僅在表皮還可在體內很多部位。 -pickshell- 給 pickshell 發送悄悄話 (276 bytes) () 10/05/2021 postreply 11:54:23

總結的好。看來癢這種防禦機製隻須對外。 -zillos- 給 zillo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05/2021 postreply 15:33:3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