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突如其來的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慌亂中“有病亂投醫”“無計亂用藥”,隻要沾點邊的就嚐試。早期的實驗室實驗曾表明伊維菌素可在體外抑製黃熱病毒的繁殖。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的重症監護醫師...將伊維菌素稱為“奇跡藥物”和“(治療)COVID的青黴素”。澳大利亞科學家將非常高濃度的藥物添加到生長在培養皿,並報告說它阻止了導致 COVID 的病毒自我複製。過去的類似研究表明,將伊維菌素添加到實驗室培養的細胞中時,它具有抗病毒特性:它阻止了導致登革熱、寨卡病毒、西尼羅河、艾滋病和其他疾病的病毒的複製。
1. 上述都是體外實驗。
那麽體外實驗,離臨床有多遠?這是答案(鏈接):
一個藥物能應用於臨床治療,要經曆這樣一個過程:
體外試驗、動物實驗、人體試驗、臨床試驗。
連動物實驗都沒做呢,就忽悠人吃,你給你家人吃嗎?給你父母吃嗎?給你孩子吃嗎?如果答案是”不“,你們幾個就是牲口。
2. 談藥必須談劑量。有些藥到達一定的劑量,就能殺死病毒,但是同樣的劑量,人吃了也會死,那就無法成為藥物。
3. 談藥必須談環境。體外實驗室環境,和人體環境,差十萬八千裏。所以,在體外實驗室環境的效果,未必可在人體環境複製。
昧著良心發帖,多傷身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