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必要時進行醫療幹預,無論高矮延年益壽都是可能的。
在現代社會中,大眾審美都偏向於高的人。“高大威猛”是不少女性尋找對象的外貌要求,同樣的男性也覺得高挑的美女格外迷人。從小,長得高就是好,已經作為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存在於大部分人心中。在動物界中,體型大強壯的雄性更受雌性青睞,在性選擇是基於雌性對雄性攜帶好基因這樣一個假說的背景下,人們很自然地認為長得高代表更健康和更優秀的基因。
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暗示我們,是時候打破這個對身高的迷信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數據表明,身高和壽命之間存在反比的關係。早在19世紀中葉,科學家在法國人群中發現男性和女性中分別存在矮的人比高的人活得長這個現象。1991年,在以130萬西班牙男性為樣本進行的相關性研究中發現,人的身高和壽命成反比。2007年美國針對3000多名足球和籃球運動員的壽命的研究表明,高的人活得比較短。值得注意的是,在將發達國家的長得高的人與發展中國家的矮人比較的時候,身高和壽命之間的反比關係會消失,這個現象應該歸結於醫療等社會性因素。因為將來自同樣是發達國家的人群進行比較的時候,這個趨勢又一次出現。
以上的科學研究都是基於統計學和相關性分析。我們不由得要問,身高為什麽會跟壽命有關係?從生物學的角度講,主要有以下的可能性。矮的人比高的人受到外界輻射和毒害的細胞要少400萬億個;矮個的人擁有更少的細胞,也就是說每次新陳代謝需要的細胞更少,更少的細胞意味著更少的細胞周期,以及更少的端粒消耗;矮個子的人比高個的人DNA損傷更少;矮個子的人有更低水平的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一型生長因子(IGF-1);矮個子的人心髒和肺占身體體重的比率更大,心肺的負荷更小;矮個子的人由於進食更少,攝入的毒物更少;矮個子的人有更少的寄生蟲感染和相關疾病;矮個子的人比高個子罹患心室肥大和高血壓的少;矮個子的人由於BMI(身體質量指數)更低,慢性心髒病、糖尿病和相關的致死率更低;也有研究發現在較矮的人群中共享著一種被稱為長壽基因的基因,這種基因能抑製IGF-1激素的作用,在哺乳動物中發現,IGF-1越多,體形越大,平均壽命越短。
影響壽命的因素很多,除了遺傳上的多種致病基因存在與否,更重要的是生存環境是否會誘導這些致病基因的表達和作用。身高對壽命的影響不是直接的,隻是增加了某些疾病患病的可能性。我們可以推斷出,通過養成和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維持體重的正常,必要時進行醫療幹預,無論高矮延年益壽都是可能的。
(鮑學群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遺傳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