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全球1億人感染新冠病毒

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年,全球新冠感染人數超過1億。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月27日15點22分,全球新冠確診人數超過1億人,達到了100286643例。全球死亡人數超過215萬例,達到了2157790例。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全球疫情數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網站截圖

  這無疑是個驚人的數字。目前全球人口大約為76億,感染人數超過1億,也就意味著全球每76個人裏麵就有1個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這無疑是個令人不安的數字。記錄顯示,全球確診病例達到1000萬用時超過半年,從1000萬增加至2000萬用時43天,從9000萬到1億用時僅16天——可以看到,全球感染人數正呈加速增長趨勢。

 

  這無疑是個令人悲痛的數字。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1月2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數字可能會使人麻木,但每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人……必須盡一切努力阻止病毒傳播,拯救生命”。

  但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好消息。目前全球已有多款疫苗獲得批準,50個國家已獲得疫苗,數千萬人已注射疫苗。世衛組織稱,疫苗讓我們看到了“隧道盡頭的曙光”。

  全球疫情有多嚴重?

  在去年春季第一波疫情肆虐全球之時,許多人都沒料到,那隻是個開始。夏秋季的第二波疫情、秋冬季的第三波疫情比之第一波,嚴重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世衛組織日前表示,2021年初的全球疫情可能會比2020年大多數時候都更嚴重,今年麵臨的局麵將更加艱難。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全球確診病例最多的五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印度(專題)、巴西、俄羅斯、英國,死亡人數最多的五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巴西、印度、墨西哥、英國。

  美國是全球受災最嚴重的國家,確診病例超過2543萬例,占到全球確診數的四分之一;死亡病例超過42萬例,占到全球死亡數近五分之一。雖然新總統拜登(專題)上台後推出了一係列疫情防控舉措,但美國疫情仍在以日增確診十幾萬例的速度快速蔓延。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美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變化。/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網站截圖

  印度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067萬例,占到全球十分之一,該國死亡病例超過15萬例。巴西累計確診病例893萬例,累計死亡病例21萬例。俄羅斯確診數超過371萬例,死亡數為6.9萬例。

  英國1月26日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0萬例,成為歐洲第一個、全球第五個死亡病例超10萬例的國家。英國首相約翰遜當天公開為此道歉,稱他對政府的所有決策“負起全部責任”。英國目前正處於第三次封鎖之中,然而嚴格的封鎖也未能放緩疫情擴散的速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仍達數萬例,累計確診數已超過370萬例。

  CNN指出,新冠疫情全麵暴發一年後,這場大流行對人類的影響卻絲毫未有放鬆的跡象。多國病例仍在快速上漲,死亡人數不斷增加,許多人仍處在封鎖之下,學習、工作、日常生活都完全被打亂。

  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全球感染人數破億、死亡人數超過200萬,這對人類而言是一種警示,警示人類正麵臨著近百年來最大的挑戰;它也應該是一種反思,反思人類的生存、社會的發展、人類相處的方式、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疫情帶來的方方麵麵的改變到底是一時的,還是永久的。如果疫情常態化,人類應該如何調整生產生活方式?”

  變異病毒會是變量嗎?

 

  就在全球多國努力抗擊秋冬疫情之時,新發現的、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引發全球矚目。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變異新冠病毒或成為全球抗疫的一個變量。

  目前全球共有三種變異新冠病毒引發擔憂,分別是英國於去年12月發現的B.1.1.7變異病毒,南非去年12月發現的501Y.V2變異病毒,以及巴西發現的P.1變異病毒。目前科學家們仍在對這幾種變異病毒進行研究,但可確認的是,三種變異病毒的傳染性都比原版病毒增強了許多。

  據世衛組織報告,英國發現的變異病毒目前已蔓延至至少60個國家,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也已在20多個國家出現,巴西發現的變異病毒也開始在多國蔓延。

  美國、丹麥、法國等國家表示,2月底至3月初,英國發現的變異病毒或將成為最主要的感染病毒。本月稍早,英國首相約翰遜稱,初步證據顯示,除傳染性增強外,該國首先發現的變異病毒致死率可能也增強了。還有衛生專家發出警告,即使變異病毒本身不會導致病情加重,但傳染性增強將導致更多的人感染,而感染人數越多,重症甚至死亡的人數也必然會隨之提升。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陳向陽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全球疫情與抗疫趨於長期化,加之新冠病毒加速變異,全球抗疫存在不少薄弱環節與漏洞,這可能會導致疫情飄忽不定、反複無常、前景充滿變數。全球疫情的最終緩解或拐點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效疫苗的普遍接種與公平分配,同時也取決於各國的科學防控管製與國際社會的全球治理合作。

  事實上,對於變異新冠病毒,外界最擔憂的就是,它是否會影響疫苗的有效性。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目前來看,沒有證據顯示疫苗對幾種變異病毒無效。輝瑞公司和莫德納公司則已確認,他們研發的新冠疫苗對於英國發現的變異病毒是有效的。

  劍橋大學病毒學家拉文達·加普塔(Ravindra Gupta)此前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新冠病毒變異是非常常見的,未來病毒持續產生更多的突變,有可能會影響疫苗的有效性。加普塔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一些老年人在接種輝瑞疫苗後產生的免疫反應,對於英國發現的變異病毒有效性偏低。

  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上周在接受美媒采訪時也表示,新冠疫苗對於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有效性可能也沒有那麽強。

  新冠疫苗是答案嗎?

  新冠疫苗是這場全球大流行的答案嗎?隨著多國開始疫苗接種行動,很多已經“抗疫無力”的人帶著期待提出了這個問題。

 

  世衛組織的回應是,新冠疫苗就像是“隧道盡頭的曙光”,給了我們結束這場全球大流行的希望。

  新冠疫情之下,人類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可觀的。史上首次,人類在發現導致大流行病的病毒後,一年之內就研發出了與之相抗衡的疫苗。而以往在麵對新的病毒時,通常需要耗時數年才能研製出疫苗,有的甚至病毒已經消失,疫苗仍未麵世。

  但目前,美國輝瑞公司和德國BioNTech生物公司合作研發的疫苗、美國莫德納公司研發的疫苗、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公司研發的疫苗、俄羅斯研發的“Sputnik V”疫苗,以及中國國藥集團、科興公司等企業研發的疫苗已經全球多國開始大規模接種。

  世衛組織和全球免疫聯盟等合作夥伴發起的“全球疫苗實施計劃”(COVAX)、“獲得抗擊新冠疫情工具加速器”等機製,則是為了確保疫苗的公平分配。目前,COVAX已有190個國家和經濟體參與,世衛組織通過這一機製已確保20億劑疫苗,目標是在2021年讓全球20%人口接種疫苗。

  但隨著疫苗接種行動鋪開,各種問題開始逐漸顯現。

  首先是疫苗分配不平等的問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月25日引用兩份最新報告說,新冠疫情估計已給全球造成數萬億美元損失,如不克服“疫苗民族主義”並公平分配疫苗,世界將麵臨“道德和經濟雙重災難”。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圖片來自世衛組織推特

  譚德塞稱,“疫苗給了我們控製這場大流行的機會之窗”,但是“富國正在分發疫苗,而世界上最不發達的那些國家隻能看著、等著”。他指出,報告顯示,“疫苗民族主義”將導致全球經濟損失高達9.2萬億美元,其中將近一半來自富裕經濟體。譚德塞還再次強調了在2021年的前100天內讓所有國家的醫護人員、老人接種疫苗的目標,“我們還剩74天”。

  世界經濟論壇(WEF)“健康與醫療保健的未來”負責人阿爾諾·巴納特(Arnaud Bernaert)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很顯然,對於一些低收入國家來說,疫苗接種活動可能會延後兩個月。這令人非常擔憂,‘疫苗民族主義’將使得一些窮人、高危人群陷於感染風險之中”。巴納特指出,世界經濟論壇一直支持著世衛組織牽頭的COVAX計劃,希望能夠確保疫苗在全球得到公平分發。

  除公平性問題外,疫苗供應也出現問題。據BBC報道,美國輝瑞公司和英國阿利斯康公司此前表示,接下來一段時間給歐盟的疫苗交付量或將減少,這嚴重打亂了歐洲國家的疫苗接種計劃。在美國,雖然拜登承諾100天內讓1億人接種疫苗,並於1月26日宣布將再購買2億劑疫苗。但現實情況是,多地出現疫苗供應不足的情況,這導致預約暫停、疫苗接種站點關閉等情況。

  不過,疫苗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此前表示,即使開始接種疫苗,也不能“盲目期待消滅病毒”或是“徹底消滅新冠大流行”。一些專家指出,盡管疫苗帶來了希望,但研發新的檢測和治療技術仍然重要,民眾保持警惕、遵守防疫舉措仍然關鍵。

  人類準備好應對下一次全球危機嗎?

  2020年是一個很特別的年份。

  它是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開端,也是1918年大流感結束正好100年。1918年暴發的大流感持續兩年有餘,感染人數超過5億,死亡人數接近5000萬。

  100年前的世界正處於一戰末期,整個世界百廢待興,科學水平、醫療水平都遠不如現在。100年後,整個世界正處於高速發展期,人類的衛生條件、醫療水平、科學研究水平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正在持續的新冠大流行感染人數已超過1億,死亡人數超過215萬。

  為何新冠疫情會打得人類措手不及?陳向陽認為,一是新冠病毒乃新型病毒,人類對其缺乏足夠了解,加之其傳播快、危害大,致使疫情突如其來、迅速蔓延;二是人類對公共衛生安全挑戰缺乏足夠重視,全球治理的相關投入嚴重不足,以至國際社會應對起來相對被動;三是不少國家民粹主義泛濫,美國前政府更是如此,其抗疫既不相信科學,又不重視國際合作,致使多國疫情失控(電視劇)。

  陳向陽認為此次大流行甚至可以稱之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新冠病毒狡猾狠毒、全球疫情嚴峻複雜,人類麵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與全球性挑戰空前凸顯,其後果極為嚴重,因此此次全球戰疫不啻於一場新型的‘世界大戰’”。他指出,麵對疫情,國際社會務必緊急行動、攜手抗疫,同時還應著眼長遠、轉變觀念,及時調整安全與發展戰略,汲取教訓、加強預防未來新的挑戰。

  世衛組織專家去年年底曾發出警告,新冠疫情很嚴重,但它並非“最嚴重的那一類”,人類未來可能會麵臨更加嚴重的大流行病,而人類“仍未完全做好準備應對這一切”。瑞安當時表示,“如果我們需要從這場大流行造成的所有悲劇和損失中學會一件事,那就是我們需要團結起來行動”。

  世界經濟論壇(WEF)“自然行動議程”負責人阿坎克莎·卡爾蒂(Akanksha Kharti)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新興疾病往往是侵蝕自然生態係統和人類活動造成的結果……新冠疫情可以說是人類與生物圈關係難以維係的一種征兆。它告訴我們的是,地球的健康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因此解決方案也必須關聯起來”。

  王輝耀則指出,如果通過此次疫情,國際社會能夠更加團結,真正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全球治理體係,那麽“我覺得人類未來可以應對這類全球性的挑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