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不靠譜的建議吧。
1. 正常人的腸道,每個部分都有獨特的功能,各司其職。直腸上邊是乙狀結腸,就是正常人的糞袋。除了貯存,還兼吸收水分,控製糞便的軟硬。這個區域的腸壁神經相對遲純,對糞便帶來的物理刺激有很好的容受性。
2. 你的情況應該是完全或部分切除了乙狀結腸,將降結腸連到直腸。原來的天然糞袋沒了,而結腸上的神經相對敏感,受刺激而加強蠕動往下推內容物。結果,便稀而頻。
在手術前,醫生應該講明這種狀況,和相應的功能恢複訓練。
3. 目前狀態,與飲食無多大關係。隻能盡可能的彆著,等相應部位的結腸逐漸適應物理刺激,向糞袋方向轉變。沒什麽藥可用,收斂劑隻是管一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4. 益生菌也許有幫助。
5. 如外出時間較長,應使用成人尿不濕,穿寬鬆點的衣服。
多餘的話:
身上的東東,都是有用的,不能輕易放棄。要知道:切了就沒了,沒有後悔藥。
手術一定要慎重,權衡利弊得失。
除緊急情況,在決定手術之前,一定要征求另一位不同醫院的有關專家的意見,不能任由某位“大師”隨意忽悠。
要用自己的腦子做判斷,不能相信網上流傳的東東,包括俺這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