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後歌

來源: 素食者 2020-10-24 10:25:2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33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素食者 ] 在 2020-10-24 11:07: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肘後歌原文及譯文

【原文】頭麵之疾針至陰,腿腳有疾風府尋。

【譯文】頭而部的疾病,如風寒頭痛、頭重目痛、鼻塞鼻衄等,應針刺至陰穴以疏風散寒,止痛祛邪,往往能獲得一定療效。腿腳方麵的疾患,特別是與風邪有關的,如中風後遺症的半身不遂、下肢癱瘓等症,取用風府穴最為適宜。這是上病下取的遠道針法的範例。

 

【原文】心胸有病少府瀉,臍腹有病曲泉針。

【譯文】心胸部的各種疾患,包括心悸驚惕、心痛、神昏等,針瀉少府穴可以清心降火,寧誌安神。臍下少腹部的病,如少腹脹痛、陰挺、陰癢、陰莖痛、小便難、遺精等,均可針刺曲泉穴治療。

 

【原文】肩背諸疾中渚下,腰膝強痛交信憑,脅肋腿痛後溪妙,股膝腫起瀉太衝。

【譯文】風寒濕痰等導致經脈閉阻,血凝氣滯,肩背部疼痛、小適等,應取中渚穴治療。腰部連及腿膝發生疼痛,難以轉側,取用交信穴可複元通氣,祛寒解痛。脅肋部的疼痛,以及腿疼,應針刺後溪穴。如有血行失常,氣凝濕阻,在股膝腿足等部發生腫脹疼痛,甚至屈伸不如,難以步行的症狀,在標本兼治的療法中,都適宜取用太衝作為主穴之一,借以消腫止痛,恢複行走。

 

【原文】陰核(1)發來如升大,百會妙穴真可駭。

【譯文】頸項下的癭瘤腫塊,陰核發作,有的甚至有一升大,可取百會,兼通各經,清火化痰,疏風平肝,療效卓越,令人驚奇。

 

【原文】頂心頭痛眼不開,湧泉下針定安泰。

【譯文】頭頂痛,嚴重的連眼睛都睜不開,應針刺湧泉,能祛除病因,製止疼痛。

 

【原文】鶴膝腫勞(2)難移步,尺澤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尋源流可調停;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風府可用針。

【譯文】鶴膝腫勞,行動困難,筋骨疼痛,應取尺澤以使氣機的出入升降正常,舒筋活絡,取曲池以宣導氣血,若兼有外感風寒證候時,加刺風府穴,更可標本兼治,病能痊愈了。

 

【原文】更有手臂拘攣急,尺澤刺深去不仁。

【譯文】上肢部的筋脈拘攣,不能自由伸屈,在局部療法中,宜取尺澤作為主穴,有舒筋活絡,恢複運動的顯著功效。

 

【原文】腰背若患攣急風,曲池一寸五分攻。

【譯文】外感風寒,使腰背部筋脈攣急,發生疼痛的症狀,可取曲池穴以疏散周身風邪。

 

【原文】五痔(3)原因熱血作,承山須下病無蹤。

【譯文】痔瘡大多與濕熱、陰虛火熾、血虛生熱有關,取承山穴有針到病除之效。

 

【原文】哮喘發來寢不得,豐隆剌入三分深。

【譯文】哮喘發作,劇烈時往往不能平臥,在遠道針法中,取用豐隆,就是以滌痰化濁為目的的一種有效療法。

 

【原文】狂言盜汗如見鬼,惺惺間使便下針。

【譯文】神誌失常,狂躁剛暴,如見鬼神,毫無疑問應針瀉間使,以清心瀉火,寧誌安神。

 

【原文】骨寒髓冷火來燒,靈道妙穴分明記。

【譯文】熱在皮膚,寒在骨髓的裏真寒外假熱的病變,取心經的經穴靈道可安神、平喘、調氣、降逆,使病痊愈。

 

【原文】瘧疾寒熱真可畏,須知虛實可用意;間使宜透支溝中,大椎七壯合聖治;連日頻頻發不休,金門刺深七分是。

【譯文】得了瘧疾急冷急熱,發作起來很嚇人,治療時要辨清虛實,取間使透支溝穴,並灸大椎穴以宣陽和陰,泄陽火之有餘。對於一日一發的瘧疾,取足太陽經的金門穴可疏通氣血,宣通諸陽以祛邪。

 

【原文】瘧疾三日得一發,先寒後熱無他語,寒多熱少取複溜,熱多寒少用間使。

【譯文】三天發作一次的瘧疾,是邪已隨經絡深入於內造成的,大多是先發振寒,繼以高熱。如果是寒多熱少,則取複溜使營衛調和,散寒除瘧;如果是發熱重於惡寒,熱多寒少的一類瘧疾,則選間使穴以由裏達表,通調經氣。

 

【原文】或患傷寒熱未收,牙關風壅藥難投,項強反張目直視,金針用意列缺求。

【譯文】傷風發熱,重複感寒,或感受風濕之邪導致牙關緊閉,頭項強直,角弓反張等現象,應取用列缺穴,可清熱養陰。

 

【原文】傷寒四肢厥逆冷,脈氣無時仔細尋,神奇妙穴真有之,複溜半寸順骨行。

【譯文】傷寒少陰病,四肢厥逆,脈象沉伏微細,取複溜穴順著骨骼深刺達五分之多,可散除寒邪,使氣血通暢。

 

【原文】四肢回還脈氣浮,須曉陰陽倒換求,寒則須補絕骨是,熱則絕骨瀉無憂;脈若浮洪當瀉解,沉細之時補便瘳。

【譯文】傷寒在三陰經所致的證候,經過適當的治療,邪氣衰退,陽氣漸複,就會回還到肢暖脈浮,裏證轉表,使三陰經病轉變成為三陽經病,這樣由陰證轉變為陽證的情況,與傷寒熱病過程中的由表人裏,自陽至陰依次轉化的規律恰恰相反。如果有寒象,脈沉細,當在絕骨穴施行補法;見有熱象,脈浮洪,則當偏重於針瀉為主。

 

【原文】百合(4)傷寒最難醫,妙法神針用意推,口噤眼合藥不下,合穀一針效甚奇。

【譯文】百合病最難醫治,出現神思恍惚,牙關緊閉的現象,取合穀能收標本兼治的效果。

 

【原文】狐惑(5)傷寒滿口瘡,須下黃連犀角湯,蟲在髒腑食肌肉,須要神針剌地倉。

【譯文】狐惑病滿口生瘡,寄生在腸中的各種蟲類奪取人的營養,在藥物療法中,采用黃連犀角湯為主,在針灸療法中,取地倉穴,雖是偏重在主治口瘡,卻也有標本兼治的承要作用。

 

【原文】傷寒腹痛蟲尋食,吐蛔烏梅可難攻,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還胃氣通。

【譯文】寒邪直中三陰,出現腹部冷痛,蛔蟲在腹內擾動,是重症,與治療蛔厥證不同,不可能僅用烏梅丸殺蟲即能奏效,應取中脘穴灸治,借以溫中暖腹,既可製止腹痛與嘔吐,更可散除寒邪,通調胃氣,而發揮回陽固脫的療效。

 

【原文】傷寒痞氣結胸中,兩目昏黃汗不通,湧泉妙穴三分許,速使周身汗自通。

【譯文】傷寒病自覺胸脘痞寒滿悶,鬱結不舒,內熱而致兩日昏黃,無汗,取湧泉穴針刺三分左右以微汗解表散結。

 

【原文】傷寒痞結脅積痛,宜用期門見深功,當汗不汗合穀瀉,自汗發黃複溜憑。飛虎(6)一穴通痞氣,祛風引氣使安寧。

【譯文】邪氣入裏,發生胸中痞悶不舒,及脅下積聚而痛的病變,宜取期門穴疏肝行氣,清熱散瘀,寬胸通結。太陽病不得透達,無汗,表邪猶在的證候,取用合穀穴即能應手而獲得開表發汗的療效。頭上和額上微汗,濕遏熱伏而發黃,應用複溜穴清熱利濕祛黃。支溝穴有理氣開鬱的卓效,對各種氣行失常而引起的痞證,皆可適用。

 

【原文】剛柔二痙(7)最乖張,口噤眼合麵紅妝,熱血流入心肺腑,須要金針剌少商。

【譯文】剛痙和柔痙,都會表現出背脊反張,頭搖項強,四肢拘急,身熱足寒,口噤不開,麵紅目赤等症狀,這是由於上焦心肺二髒壅熱,使津血枯燥,不能營養筋脈所致。取用少商穴可清泄諸熱。

 

【原文】中滿如何去得根,陰包如刺效如神,不論老幼依法用,須教患者便抬身。

【譯文】中焦胃腹部脹滿不舒,可取陰包穴針刺,有神效。本病除中滿外,兼有少腹腫痛、腰痛拘急等症,但針陰包穴根治後,諸症亦可望先後痊愈,也就能夠屈伸自如,坐臥起立都可恢複常態了。

 

【原文】打撲傷損破傷風,先於痛處下針攻,後向承山立作效,甄權留下意無窮。

【譯文】外受創傷,因跌撲、金刃、誤戳竹木刺等使皮肉破損,導致破傷風,應及早治療,先在患部周圍施行針灸,再取承山穴緩解症狀,立刻就能見效,這種治法是唐代名醫甄權曾經用過的。

 

【原文】腰腿疼痛十年春,應針不了便惺惺,大都引氣探根本,服藥尋方枉費金。

【譯文】患了慢性的腰腿疼痛,病程較長,曾在通常所用的許多穴位上施行針治,都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因此,便悟出了一種治本的方法,即針灸足太陰脾經的大都穴,旺盛血氣,從補虛的根本上著手,病情就能日見好轉。如果服藥尋方,浪費了很多精力和財力,卻也勞而無功。

 

【原文】腳膝經年痛不休,內外踝邊用意求,穴號昆侖並呂細(8),應時消散及時瘳。

【譯文】久病不愈的腳膝疼痛,應該分別取用內外踝邊的昆侖及太溪穴,兩相呼應,疾病可很快痊愈。

 

【原文】風痹(9)痿厥(10)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兩足兩脅滿難伸,飛虎神針七分到,腰軟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見效。

【譯文】風痹、痿厥之類的病,應該取大杼、曲泉舒筋壯骨止痛。兩脅滿痛,兩足運動困難的現象,取用支溝穴深刺七分,能獲得滿意療效。腰軟病取委中穴,借以活血通脈,從根本上祛除其病因,當然能立刻見效了。

 

注釋如下:

(1)陰核:是指發生在頸項部的癭氣頸瘤之類,初起如櫻核,繼則頸項部腫大而柔軟,成為如瘤狀下垂的現象。

(2)鶴膝腫勞:膝腫而小腿枯細,狀如鶴膝的一種病,久則成損,損極不複而成虛勞。

(3)五痔:痔疾的名稱很多,一般是多種肛門部疾患的總稱,指牡痔、牝痔、腸痔、脈痔和血痔等五種痔疾。

(4)百合:病名。《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治其病也,意欲食複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認為這是屬於全身百脈的病變,與一般局部疾患不同,故以百合病定名。這種病沒有定處和定形,小但神誌恍惚,似病非病,且又是諸藥不進,服藥後即出現劇烈的吐和利。此病既難辨認,又不易治療。

(5)狐惑:病名。始見於《金匱要略》,因本病的症狀變幻不定,狀如傷寒,又不是真正的傷寒,麵色也有赤、黑、白等不固定的變化,使人的神誌惑亂而狐疑,所以稱為狐惑。從本條所述的口瘡症狀和所用的方藥來說,就是指一種蟲病而言,明代李梃《醫學入門》說:“狐惑,亦蟲病也。”

(6)飛虎:即手少陽三焦經的支溝穴。

(7)剛柔二痙:即剛痙、柔痙。指以四肢筋脈牽引拘急,項強背反張,口噤不開為特征的病變。發熱惡寒,無汗者為剛痙;發熱汗出,不惡寒者為柔痙。

(8)呂細:足少陰腎經太溪穴的別名。

(9)風痹:是概括行痹、周痹、筋痹之類,以身體沉重,痛無定處為特征的痹病。

(10)痿厥:即四肢寒冷,痿軟無力的疾患。

/var/folders/lw/mmw967c54jgb24l_nxb_xpjc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147322432_1_20181116023838466

肘後歌針法

肘後歌簡介

1:本歌共102句,選用33個腧穴(除去重複穴),論治35種病症。本歌特點:一是著重指出循經取穴、深刺、淺刺、近刺、異位刺等方法。二是針藥相配治某些疾病。三是強調了五輸、八會、募穴等特定穴的作用。同時,反複說明穴位的靈活運用,以及在治本或治標作用上的重要意義。

2:《針灸聚英》,針灸專著,又名《針灸聚英發揮》,4卷。明·高武撰於嘉靖八年(1529年)。高氏以針灸“諸書於《素問》《難經》多異少同”,乃“取其同,議其異,故以《聚英》名”。卷首《集用書目》,簡介明以前主要針灸著作16種;卷1論五髒六腑,仰伏人尺寸,手足陰陽流注,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及其所屬經穴之循行及主病,大抵依照滑壽《十四經發揮》為次序,並附有經脈穴圖;卷2介紹騎竹馬灸法、四花穴、子午流注、東垣針法等各家針灸法及各種疾病取穴法;卷3介紹煮針、火針、溫針、折針、艾炷、灸瘡、禁忌等法;卷4記述80餘首有關經穴、經脈、臨床主治、補瀉手法、針灸禁忌等歌賦,最後以問答形式闡述若幹針灸治療問題。高氏集錄明代以前針灸學之主要成就,並用按語形式闡發己見,如五行生克在是動、所生病治療中之應用;東垣針法應用等。書中收集針灸歌賦頗多,尤其便於初學者習誦。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