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複因情誌失調、飲食不節等原因所導致的以陰虛燥熱為基本病機,以多尿、多飲、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為典型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 消渴之名,首見於《素問.奇病論》,還有消癉、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稱的記載。
【病因病機】
1.素體虛弱,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即已認識到先天稟賦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內在因素。《靈樞·五變》說:“五髒皆柔弱者,善病消癉”,其中尤以陰虛體質最易罹患。
2.飲食失節,長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損傷脾胃,致脾胃運化失職,積熱內蘊,化燥傷津,消穀耗液,發為消渴。《素問·奇病論》說:“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3.情誌失調,長期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鬱怒傷肝,肝氣鬱結,或勞心竭慮,營謀強思等,以致鬱久化火,火熱內燔,消灼肺胃陰津而發為消渴。正如《臨證指南醫案·三消》說:“心境愁鬱,內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4.勞欲過度,房室不節,勞欲過度,腎精虧損,虛火內生,則火因水竭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幹,終致腎虛肺燥胃熱俱現,發為消渴。如《外台秘要·消渴消中》說:“房勞過度,致令腎氣虛耗,下焦生熱,熱則腎燥,腎燥則渴。”
消渴病的病機主要在於陰津虧損,燥熱偏盛,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陰愈虛則燥熱愈盛,燥熱愈盛則陰愈虛。消渴病變的髒腑主要在肺、胃、腎,尤以腎為關鍵。三髒之中,雖可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響。
【診斷】
1.凡以口渴多飲、多食易饑、尿頻量多、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為臨床特征者,即可診斷為消渴病。本病多發於中年以後,以及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之人。若有青少年期即罹患本病者,一般病情較重。
2.初起可“三多”症狀不著,病久常並發眩暈、肺癆、胸痹心痛、中風、雀目、瘡癰等。嚴重者可見煩渴、頭痛、嘔吐、腹痛、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脫危象。由於本病的發生與稟賦不足有較為密切的關係,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診斷參考。
3.查空腹、餐後2小時血糖和尿糖,尿比重,葡萄糖耐量試驗等,有助於確定診斷。必要時查尿酮體,血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結合力及血鉀、鈉、鈣、氯化物等。
【鑒別診斷】
1.口渴症口渴症是指口渴飲水的一個臨床症狀,可出現於多種疾病過程中,尤以外感熱病為多見。但這類口渴各隨其所患病證的不同而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點。
2.癭病癭病中氣鬱化火、陰虛火旺的類型,以情緒激動,多食易饑,形體日漸消瘦,心悸,眼突,頸部一側或兩側腫大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饑、消瘦,類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頸前生長癭腫則與消渴病有別,且無消渴病的多飲、多尿、尿甜等症。
【辨證要點】 消渴病的三多症狀,往往同時存在,但根據其表現程度的輕重不同,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及肺燥、胃熱、腎虛之別。通常把以肺燥為主,多飲症狀較突出者,稱為上消;以胃熱為主,多食症狀較為突出者,稱為中消;以腎虛為主,多尿症狀較為突出者,稱為下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