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柳葉刀》預印本發表題為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 for Diagnosis and Worse Clinical Course of the COVID-19: Findings from Ten Provinces in China”的論文,“清肺排毒湯”應急項目組基於十省662例臨床救治觀察,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NLR)對新冠肺炎(COVID-19)診斷和重型患者臨床病程進展具有重要預測價值。
該篇文章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柳葉刀》係列期刊上刊載的第一篇中醫藥研究團隊臨床科研成果。論文第一通訊作者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
該研究基於多中心、大樣本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實踐,對使用“清肺排毒湯”治療的患者進行係統性觀察,科學統計反應COVID-19患者臨床特征的各項理化指標,客觀剖析相關臨床價值。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黑龍江進行的回顧性單中心隊列研究,共納入88例患者;第二階段進行了回顧性、多中心、大樣本研究,10個省43家機構共納入635例患者(含第一階段6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服用“清肺排毒湯”進行治療,目前均已治愈出院。
研究發現,在臨床診斷為病毒性肺炎患者中,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率(NLR)可作為新冠肺炎診斷預測指標。據統計分析,該指標每增加一個單位,發生COVID-19的幾率增加1.752倍,這對於早期識別COVID-19有重要診斷價值;尤其在核酸檢測條件不足情況下,觀測該項指標,可促進新冠肺炎早期發現,提醒做好相應防治策略部署。目前核酸檢測陽性是診斷COVID-19的“金標準”,但仍然存在核酸檢測資源分布不均,檢測條件能力不一,檢測準確率受幹擾,檢測結果出現假陰性等問題。因此,應用方便快捷的實驗室指標對於早期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據PUBMED查詢,截止研究團隊4月2日投稿前,全球未見相關研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