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抗疫模式
科普閑談
2020年3月14日
有病開點藥或買點藥,能治愈最好,能緩解也不錯,這應該是抗當前疫情的基本模式。抗疫情的難度大,還加了別的醫療手段;核心內容沒變,治病救人。
有不少文章談了免疫模式,個人之見,這是常識模式暫時無法實施的一種臨時計劃。德國是免疫模式的領軍國。根據報道,運往他國的口罩和其它醫療救急物資,隻要途徑該國,就像遇到有吸星大法內功的武林高手,什麽東西都會消於無形。這哪是什麽免疫模式,明擺著的醫用物資奇缺。類似的事,在其他國家,也有耳聞。
吃藥、戴口罩、檢測,聽起來天經地義,麵對大災難,其實是很難很難的。就以氯喹為例,瘧疾在發達國家近乎絕跡,無事囤積的幾率很小,臨時生產,談何容易。再說口罩,即使是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舉國動員,也花了近月的時間,才有緩解的局麵。其他國家,難度可想而知。
個人之見,各國的政府和領導人,都已竭盡全力來保護國民。川總是性情中人,平時說話隨意慣了,但可以看出他真的很著急,與政治無關的那種焦慮。彭副總一天據稱工作20小時,其實就是讓他睡,他也睡不著。看到習總孤單地坐在椅子上的照片,覺得他最需要的是和家人在一起,放鬆一下。絕大多數的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又何嚐不是如此。這種情況下,人性應該放在第一位,別的事先放一放。
相信最終的模式就是一個,盡力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