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新冠輕症患者10天後不再具有傳染性
![subtitle](https://dingyue.ws.126.net/Um8Z6KNQ0fw2daVVDkk27yO72K7NIhZo2RykG3=aDhxoI1513743389519.jpeg)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0%2F0314%2F36367633j00q754h90014d200bj00bjg00bj00bj.jpg&thumbnail=690x2147483647&quality=75&type=jpg)
SARS-CoV-2的電子顯微鏡圖像
近期,一項來自德國的研究表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會在感染初期就釋放出大量病毒,這有助於解釋這種病毒為什麽能在世界範圍內這麽快速地傳播。
同時,該研究也指出,盡管那些隻有輕度病症的感染者在病情消退後的幾天甚至幾周內仍可以通過咽拭子檢測出陽性,但實際上,他們從開始出現症狀後大約10天就不具備傳播病毒的能力。
這項由柏林和慕尼黑的科學家進行的研究於近期以預印本形式發表(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但仍可以提供目前我們在公共衛生應對措施方麵欠缺的關鍵信息。
輕度感染者何時不再具有傳播能力?
研究者們監測了感染COVID-19的9名患者的病毒散發(shedding)情況。他們通過PCR(聚合酶鏈反應)技術尋找病毒RNA甚至病毒RNA小片段。這種類型的測試確可以發現患者是否還有殘存的病毒片段(但我們仍要注意,片段的存在並不能說明患者還有傳染性)。
除了尋找病毒RNA片段的測試外,他們還嚐試從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和糞便樣本中培養病毒。
這類監測分析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被感染者會在什麽時候具有把病毒傳給別人的能力。結果顯示:
新冠病毒早期的快速傳播可能會在感染者出現臨床症狀之前發生,或與一開始的輕度症狀同時出現。
從患病的最早時間點開始,病人喉嚨處的病毒散發水平就很高,而那時他們往往還沒進入隔離狀態。
第5天後,除2名病情較重的患者外,其餘所有患者的病毒散發水平均下降;
而那倆人出現了肺炎的早期跡象,直到大概第10天或第11天,它們仍繼續從喉嚨中散發出高水平的病毒。
這種病毒散發的模式與2002—2003年期間暴發的SARS冠狀病毒所呈現的明顯不同。SARS病毒的高峰散發發生於其深入肺部之後。
在感染初期,從病患上呼吸道散發出的病毒相當難以控製。科學家表示,在病毒散發的高峰期,COVID-19患者的散發水平要比SARS感染者的散發水平高出1000倍以上。
這一事實很可能解釋了這種病毒迅速傳播的原因。在大約8000起病例之後,SARS暴發得到了遏製;而目前,全球已確診的COVID-19累計病例數已超過12萬人次。
另一個非常關鍵的發現是:
那些從患病8天後的輕度感染者身上提取的咽拭子或痰標本中的病毒,沒有生長繁殖的能力(培養不了)。
研究作者表示:“基於這一發現,對於出現症狀超過10天,且每毫升痰液中病毒RNA拷貝數少於10萬的患者,可以選擇出院並進行家庭隔離。基於細胞培養的結果,可以認為那類患者感染他人的風險很小。”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邁克爾·奧斯特霍爾姆(Michael Osterholm)說道:“這項研究對於理解COVID-19臨床進展過程以及病毒散發對公共健康的影響都是非常重要的。”
病毒會通過糞便傳播嗎?
公共衛生官員和醫院一直在努力尋找那些看起來已經恢複健康,但咽拭子和痰標本檢測依然呈陽性的患者。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在康複後數周內仍可檢測出陽性。
該研究還分析了病患是否通過糞便感染了新冠病毒。近期有報告稱,中國的一些案例研究顯示,糞便中的新冠病毒具有活性,但這可能不足以使它有效傳播。
在研究中,德國科學家們從4名患者的13個糞便樣本中發現了高含量的病毒片段,不過這些病毒均沒有繁殖能力。
他們寫道:“因此,下一步的研究應該解決‘糞便中散發的SARS-CoV-2是否因為與腸道環境接觸而變得無傳播能力’這個問題。而目前防控病毒傳播的措施應著力於呼吸道上——避免暴露於感染者的咳嗽和噴嚏之下。”
另外,患者的血液或尿液樣本中的病毒同樣無法生長繁殖。
該研究還指出,被感染的人通常在6~12天內開始快速產生針對該病毒的抗體。抗體的迅速增加可能解釋了為什麽大約80%的新冠感染者沒有發展出嚴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