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國人民的生活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但是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受到的影響更嚴重,可能會關乎生命,他們就是腫瘤患者。目前,各地都抽調醫護人員奔赴抗擊疫情的前線,醫療資源相對緊缺,門診大幅縮水,很多患者都麵臨無法按時複診、手術推遲的困境,其緊張焦慮可想而知。
那麽,對於腫瘤患者來說,該如何平穩度過這段特殊時期呢?
2020年2月14日,《柳葉刀·腫瘤學》雜誌發表了目前為止首個腫瘤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臨床數據匯總分析。研究顯示,在1590例感染病例中,與非癌症患者相比,癌症患者年齡更大、有吸煙史的比例更高、氣促症狀更多、基線CT嚴重程度更高,而且重症風險更高、惡化更快。
可見,新冠肺炎對於腫瘤患者的影響更大,更致命。
因此,對於腫瘤患者來說,在特殊時期更要做好自我防護。例如,沒有必須出門辦理的事情盡量不出門;建議患者就近就診,減少長途奔波,尤其盡量避免跨市、跨省就診;外出就診盡量避免乘坐公交車、地鐵等人群密集的交通工具並全程佩戴口罩;盡量減少陪同人員數量;特殊時期應減少與患友的當麵交流;勤洗手,勤消毒等。
有些患者預約了近期的手術,受疫情影響可能無法按時進行。對此,專家建議:
-
如果患者經治後處於惡性腫瘤緩解期,可以暫緩手術;
-
如目前處於惡性腫瘤進展期,需要通過全麵詳細地評估身體狀態和手術風險後,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開展手術治療。
對於處於化療期間的患者來說,化療藥物的使用本來就有周期性,每3周給藥1次,即間隔期為21天。一般來講,延緩不超過2周給藥,並不會明顯影響療效,但一般不宜超過2周。如果延期2周仍無法用藥,建議及時與主治醫生聯係,商討應對方案。
如果靶向治療受疫情影響而延期,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重新製定治療方案。因為如果不能按時接受治療(延緩治療一周以上),下一次給藥的劑量可能也將有所調整,患者需和主治醫生充分溝通用藥情況。
患者在治療期間,如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等副作用,要及時與主治醫生取得聯係。
此外,對於需接受常規複查的惡性腫瘤患者,建議在不影響疾病預後的前提下,延緩複查;盡量選擇門診複查,避免住院複查。
在防疫的特殊時期,遠程會診是腫瘤患者一個兩全其美的選擇,既避免了出門奔波,又能及時獲得醫生的診療意見。
有些患者的疾病一直無法確診,多個醫療機構給出多種不同的意見……
有些患者剛剛被診斷為惡性腫瘤,下一步的治療方案還沒來得及確定……
有些患者在國內的治療幾乎已經到了盡頭,但仍舊沒有看到希望……
有些患者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可能隨時會危及生命……
這些患者本來就已心急如焚了,再疊加疫情的影響,導致診斷和治療一定程度上受阻,無異於雪上加霜。
對於這些患者來說,遠程國際會診將是最有效的選擇。
MORE Health愛醫傳遞目前已建立了30000+美國知名醫生專家資源庫,專業的醫學顧問會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為其選擇最適合的美國醫生進行會診。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便捷地獲得來自美國知名醫療專家的診療建議,而且可以避免一部分不必要的出國就醫,為防疫期間有著急切就醫需求的腫瘤患者解了燃眉之急。
另外,非常時期,MORE Health愛醫傳遞為了幫助廣大患者快速獲得有效治療,特聯合國際知名腫瘤專家開通國際遠程會診綠色通道,幫助患者第一時間與美國醫生建立醫患關係。
總之,辦法總比困難多,疾病無情人有情。有些事情可以緩,但有些人的生命不能等,MORE Health愛醫傳遞希望依靠自己的能力幫助腫瘤患者渡過難關,撥雲見日。
參考文獻
[1] Liang W et al. Cancer patients inSARS-CoV-2 infection: a nationwide analysis in China. Lancet Oncol Feb 14, 2020
MH
- 美國官方認證的嚴格遵守美國HIPAA法案的專業醫療服務機構。
- 提供危重疑難疾病領域的中美線上會診、多學科會診、赴美就醫和赴美質子治療等醫療服務。
- 已擁有30000+美國頂級醫生,為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受法律和保險雙重保障的醫療會診服務。
- 自主開發FDA認證國際遠程會診平台。
MORE Health 愛醫傳遞2011年成立於美國矽穀,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中心前腫瘤外科主任Dr. Robert Warren (羅伯特 沃倫醫生),前血液腫瘤科主任Dr. Marc Shuman(馬克 舒曼醫生)等一些頂級專家及其他聯合創始人共同創立。
掃描下方二維碼與我們的案例經理聯係
或撥打8885610885免費醫療谘詢
⊙ 30000+全美頂級醫生為患者提供最權威的治療方案;
⊙專業的醫學博士為患者提供的病例翻譯及同聲傳譯等服務;
⊙覆蓋全球的醫療事故保險,全方位保障用戶權益;
⊙如有必要,可為患者安排赴美就醫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