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數據看疫情

來源: LingYuan 2020-02-14 15:04:3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39 bytes)

通過數據看疫情

應勇重任了,蔣超良不再擔任了。

這一上一下的,把疫情的數據結構也給改變了,總的來說,就是確診的不那麽確診了,疑似的也不那麽疑似了。

數據變了,看數據的重點也要跟上。現在看數據,過去講,抓兩頭,帶中間,現在的兩頭,一頭是有接觸史的源頭,一頭是確診患者的床頭。目前最新的提法是"應收盡收, 應治盡治",也就是通過總結過去經驗,在排查和確診上都適當放鬆標準,加快速度。

到2月13號截止,累計有49。3萬人有過接觸史。目前在醫學觀察中一共有17。8萬人。這些人是未來確診的源頭。根據目前數據,其中有約五分之一的人可能會確診。這個處於醫學觀察之中的人數,自2月8日起,每天都在降低,表明疫情的趨緩。現在每天大約降低3500人左右,有點慢。等這個人數降為零了,疫情就消失了。按目前降低的速度,大約需要1個半月的時間趨向消失。當然,如果以後加速了,會提前。

2月12號,突然陡增了大量的確診人數,對此,很多人有些驚慌,媒體也跟著起哄,說疫情突然擴大了。這是誤區。確診是從源頭中將已經感染者從疑似中鑒別出來,確診增加不增加,改變不了感染和不感染的既成事實。

確診標準的變化,主要是把核酸這個實驗室檢測手段去掉了,隻靠臨床確診手段來確診。以往經驗表明,核酸檢測雖然在理論上可靠,但實際用起來不靈敏,像用一杆大秤稱一顆小米粒一樣,檢查中經常出現假陰性,所以得反複來,耽誤時間。臨床看症狀,加上其它的診斷方法,比如CT看陰影,看白血球是否增加,不增加的才算,用來排除細菌感染引起的異病同症患者,會有誤差,根據過去2天發表的數據估算,在100名臨床確診患者中,有15名不會通過核酸確診。但是這是保守誤差。在檢測策略上,應該是個改進。

這次疫情可以說相當於一個重流感。當初不知道可以,現在已有大量數據。目前對經濟的影響在萬億元的量級上,應考慮盡快恢複中正常生產與生活秩序,減少進一步的損失。

 

所有跟帖: 

所以說德國那個專家的模型, 用了官場更替產生的新數據,得出的結論完全不著邊際了。 -nowayitsover- 給 nowayitsov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4/2020 postreply 15:21:35

得出什麽結論? -LingYuan- 給 LingYuan 發送悄悄話 LingYu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4/2020 postreply 15:38:42

先搞出方法,在應治盡治。 -孤舟漁翁- 給 孤舟漁翁 發送悄悄話 孤舟漁翁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4/2020 postreply 15:34:10

沒有靈丹妙藥,但也有方法的。多管齊下。 -LingYuan- 給 LingYuan 發送悄悄話 LingYu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4/2020 postreply 15:40: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