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氣溶膠傳播
所有跟帖:
•
要不,咋說這把是“濕”邪呢。如果燥,病毒很快就“幹”(4聲)掉了
-fuz-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09:59:35
•
有研究表明,人30秒就有一個性意識閃一下,看來說的不錯啊:))
-LingYuan-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1:07:27
•
感謝科普。
-香草仙子-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0:48:12
•
謝謝你! 研究是MIT一個流體力學實驗室做的,這個研究室就是專門研究打噴嚏的,領頭的是一個三十多的美女教授。有一次采訪說她認為打
-LingYuan-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1:11:27
•
覺得不是 "小的顆粒,空氣支持它們的浮力大於重力,就會懸浮在空氣中向四周彌漫,",空氣浮力接近於重力?加上浮力的漲落 ....
-欲千北-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1:50:09
•
你說的更嚴謹一些。浮力大於重力會一直向上"飛"。懸浮的時候二者相等,當然還有你說的由於顆粒與空氣相互作用而產生細微的漲落(震蕩)
-LingYuan-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2:38:53
•
當空氣濕度大時浮力會增加,這是靜態狀況下。 還有風+人員流動因素呢,也導致病毒顆粒在空氣中懸浮漲落。
-pickshell-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4:07:53
•
"浮力大於重力之後。。。" 應理解為臨界狀態下的大於。。。
-LingYuan-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2:45:08
•
1微米是多少? 一張紙或一根頭發絲大約75微米。人眼還能分辨出來。如果再小,就很難分辨了。所以看懸浮在空中漂浮的霧狀顆粒,看到的
-LingYuan-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2:59:06
•
霧化需要的能量也很大,顆粒越小耗能越大。10微米直徑的水顆粒很難形成。
-aussie-2-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3:25:47
•
你前半部分說的對。但我說的是實驗數據,選了幾百人做打噴嚏實驗,放大到黑色大屏幕上,用高速相機從不同角度同時照相,然後測量的。
-LingYuan-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3:40:42
•
謝謝,學習了!這是科學,也是不相信中醫的原因。
-Pillar-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5:43:29
•
握手。我也不太信中醫。
-LingYuan-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7:57:10
•
這都能跟中醫扯上關係?西醫接近科學,中醫接近藝術。藝術對觀眾要求有時會很高。看不懂不要緊,貶低就可笑了。
-周老大-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8:42:56
•
老大,言重了,我不貶低中醫,隻是更相信科學的東西,都是有根有據的。
-LingYuan-
♂
(0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18:58:11
•
流感病毒 喜幹怕濕,用加濕器是個好對策
-wenxueOp-
♂
(0 bytes)
()
02/09/2020 postreply
23:47:24
•
空氣傳播的病毒,通常在潮濕空氣中更易增加液滴重量,更快跌落,傳播變差
-wenxueOp-
♂
(0 bytes)
()
02/10/2020 postreply
00:09:41
•
萬萬使不得
-LingYuan-
♂
(0 bytes)
()
02/10/2020 postreply
0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