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腳拇指拇外翻(hallux valgus)是很常見的病患。患者很痛苦。
拇外翻一般介紹網上很多,下麵是選自百度百科介紹拇外翻的節選(拇外翻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B%87%E5%A4%96%E7%BF%BB/2995924)
『 拇外翻畸形是指拇趾在第一蹠趾關節處向外側偏斜移位。拇外翻是一種複雜的解剖畸形,並且在治療上極具挑戰性。拇囊是指在拇外翻畸形中出現的明顯的內側突起,但一般情況下這兩個名詞可互換使用。拇外翻是累及拇趾的最常見的病變,多見於中老年婦女,最常發生在有遺傳傾向加上長時間穿不合適的鞋子的人,不合適的鞋子會對拇趾施加異常壓力。
拇外翻的發生可能與穿鞋不合適有重要關係。拇外翻畸形在穿鞋人群中的發病率比不穿鞋人群高15倍。緊束前足的鞋子似乎是導致拇外翻畸形的首要致病因素。然而,並非所有穿著這種鞋子的人都會發生拇外翻,因此肯定也有其他的誘發因素。
2.影像學
行負重位X線平片,並需要測量如下數據:
(1)拇外翻角 第一蹠骨和近節趾骨幹中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值小於15°。
(2)蹠骨間夾角 第一、第二蹠骨幹中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值小於9°。
(3)蹠骨遠端關節麵夾角(DMAA) 第一蹠骨頭關節麵與第一蹠骨長軸的交角:正常為蹠骨頭關節麵向外側傾斜小於10°。
(4)關節匹配度 第一蹠骨頭和近節趾骨的關節表麵是否有半脫位,如果關節的兩側傾斜,關節是不匹配的。
(5)趾骨間夾角 第一趾近節及遠節趾骨中線間的夾角,正常小於10°。
3.根據嚴重程度對拇外翻進行分類
(1)輕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小於30°,蹠骨間夾角小於13°。關節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間拇外翻引起。
(2)中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30°~40°,蹠骨間夾角 13°~20°。蹠趾關節常不匹配(半脫位),拇趾旋前並常對第二趾造成壓迫。
(3)重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大於40°,蹠骨間夾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並常常重疊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蹠趾關節不匹配。第二蹠骨頭下時常有轉移性疼痛,可能有關節炎改變。』
正常的右腳與右腳拇外翻的骨骼結構差別見圖一、圖二 和 鏈接1 ,鏈接2 。
蹠骨關節囊韌帶(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capsules)是阻止第一蹠骨沿縱向蹠骨骨中線向兩側旋轉的最主要韌帶。配合兩粒籽骨阻止蹠骨向兩側旋轉。
我認為,拇外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第一蹠骨前端向內側旋轉,這個旋轉使得深部橫向蹠骨韌帶(Deep Transverse Metatarsal Ligament)失去了原有的防止蹠骨向腳板兩側平移分離的作用,尤其是防止第一蹠骨向腳內側平移分離的作用;更使得第一蹠骨前端附著的籽骨移位,失去了防止旋轉的作用。 而第一蹠骨後部,靠近跗蹠關節,旋轉不嚴重,其結果,就是就是第一蹠骨的不均勻旋轉、變形。參見圖三,圖四。這個結果提示,拇外翻是長期慢慢形成的。
深部橫向蹠骨韌帶,對於防止第一蹠骨向外側旋轉有很大作用,但對防止向內側旋轉沒有幫助,也就是對防止拇外翻沒有幫助。有人專門檢測了正常人和拇外翻患者的深部橫向蹠骨韌帶,二者幾乎沒有差別。參見圖五,圖六,鏈接3。
從拇外翻患者第一蹠骨的旋轉變形結果來看,病因與鞋子太窄(緊)有關。鞋子如果太窄,走路或奔跑腳板著地吃力時,堅固的鞋底不變型,但身體重力迫使腳板從弓形變成平麵,隻能把鞋麵向兩側撐,造成蹠骨旋轉,參見圖七。我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農民接觸很多,那時的農民赤腳很多,他們的腳很寬大,尤其是腳的前部像蒲扇。
對拇外翻不嚴重的患者,市麵上有的措施,就我所知,隻是用外力幫助蹠趾關節不向內側突出,但對防止和矯正蹠骨旋轉變形沒有多少作用。我的一個設想是用特殊的鞋墊,在蹠趾關節位置增加厚度,呈弧形加厚,以此來防止/矯正蹠骨的旋轉變形,見圖七,希望對拇外翻患者能有一點幫助。設想未經實踐,不知到底效果如何。這種鞋墊製作不困難,但相應的,要求鞋子的前部內側,在蹠趾關節位置要增加高度,以便可以放入鞋墊,腳能穿進去。現在市麵已經流行數年的一種寬大的拖鞋好像可以。
一種拇外翻手術 示意圖。
設想未經驗證。患者務必看醫生,務必尊醫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