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就是問題所在。

來源: pickshell 2020-01-22 18:32:2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3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pickshell ] 在 2020-01-23 06:24:5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西醫檢測生理指標存在很大”灰色地帶”。中醫的體熱濕熱,人可以感覺到也可觀察到,並也都會呈現出具體臨床症狀表現,比如口渴,咽幹,尿黃,大便異常,舌苔,脈搏等這些微妙變化,可惜體檢各項生理指標都可以在正常範圍,這類體熱濕熱用體溫表也測不出的,隻有真發燒了才能知道,此刻病毒往往在體內已不是1-2天了。

中西醫相比,中醫在對付溫病上,前人確實積累了不少經驗,且實踐證明有效,何不去借鑒呢? 所以我才去研讀溫病學。中醫方法之難以推廣,原因在於疾病的“有是證,用是方”病程發展動態性,由輕到重,每個階段用藥不同,大體病程是自上而下,從外入裏發展的。觀察這些嚴重的流感們,均是由鼻口進入甚至皮膚,之後咽喉,上呼吸道症狀,腸胃,肺,再來就是心髒,出血性症狀等,進而死亡,這與溫病學描述病程三焦,衛氣營血進展高度吻合,而在西醫裏卻至今尋不到為何會這樣的理論依據,也問過不少人,都沒滿意對應答案。也正是用了這宿主性思路,本人多次處在流感人群,也沒戴口罩啥的任何防護,周邊人被傳上,我卻沒事哈。親身證明了這假說有效:)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