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3%E6%9C%88%E6%B5%81%E7%81%AB
盡管有人提出質疑《詩經》中“七月流火”的原意,但長期以來古人的確都理解“七月流火”為天氣轉涼。在現代中國采用陽曆紀年以後,人們逐漸用“七月流火”來形容天氣炎熱,雖然不斷有人指出這種用法錯誤,但采用天熱說法的依然越來越多。
2005年7月12日,台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到中國人民大學演講,人大校長紀寶成在致歡迎詞時說:“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這一事件引發了對“七月流火”正確用法乃至關於複興國學的更為廣泛的討論。[8] 有些人主張這是誤用,而且和人民大學致力於推動國學複興的做法不符,因此應當糾正。[9] 而另一派觀點則認為,這種詞義演變比比皆是,例如明日黃花等詞就是如此,因此不足為奇,反而這正是詞語的正常變遷,[10] 當代陽曆7月正相當於農曆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熱之時,用七月流火來形容天熱十分貼切,屬於“借形詞”,[11] 符合詞匯發展規律,[12] 而當代也已多用“七月流火”來表示天熱,因此應當接受此義為正確用法,否則就是犯了“以古匡今”的錯誤。[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