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杆菌,一個被“高估”了的小細菌

來源: MoreHealth-愛醫傳遞 2019-04-18 11:57:0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7106 bytes)

幽門螺杆菌,英文名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種生存於人體胃幽門部位的微生物,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種類,從外觀上看,單極、多鞭毛、螺旋形彎曲,“長相奇醜”。

最早,學術界認為,人的胃部是強酸環境,因此是潔淨而不可能有細菌生存的。然而,在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沃倫和馬歇爾首先從人胃黏膜中分離出了幽門螺杆菌。

為了獲得這種細菌致病的證據,勇敢的馬歇爾和另一位名叫莫裏斯的醫生甚至吞服了培養的細菌,結果“如願以償”地都患上了胃炎,同時也“完美”地證實了幽門螺杆菌的致病性。沃倫和馬歇爾因此在2005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幽門螺杆菌以及幽門螺杆菌對消化性潰瘍的致病機理。

目前研究已經證實,幽門螺杆菌是消化性潰瘍發生和治療後複發的主要原因,它在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檢出率高達95%-100%,胃潰瘍患者中的檢出率達70%以上。同時,幽門螺杆菌可以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發生。

早在 1994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就將幽門螺杆菌定為胃癌的Ⅰ類致癌原。大量研究也證實幽門螺杆菌感染會引起胃癌。2016 年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杆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中明確指出幽門螺杆菌感染是預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險因素,根除幽門螺杆菌應成為胃癌的一級預防措施。

另外,幽門螺杆菌還可以導致胃腸道以外的疾病,目前比較明確的有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很遺憾,感染幽門螺杆菌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由於人是幽門螺杆菌的唯一宿主,因此也是唯一傳染源,從人的胃腸道分泌物、唾液、牙齦、糞便中都分離出了幽門螺杆菌。傳播途徑包括胃-口、口-口、糞-口傳播幾個途徑,其中口-口途徑是主要途徑。口對口喂食和共餐可以增加經口途徑的感染風險,接吻和打噴嚏也會成為幽門螺杆菌的“輸送途徑”。

癌症不會傳染,但細菌會傳染。胃癌某種程度上被稱作家族癌,除了其具有家族傾向性外,一家人共餐導致幽門螺杆菌的互相感染也是一個原因。

因此,我們平時需要注意避免對嬰兒采取口對口喂食方法;共餐時避免相互夾菜,鼓勵使用公筷;平時要注意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餐具要勤消毒。

幽門螺杆菌的檢測目前首選C14或者C13呼氣試驗,快速、無創,而且準確率高。

受試者在空腹狀態下口服一定劑量的同位素尿素(C13尿素或C14尿素),然後用高靈敏的儀器檢測呼出的含 C13 或C14的CO2,就可以判斷有無幽門螺杆菌的感染。

兩者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高於90%,檢測的準確性差異不大。C13為穩定同位素,無輻射性,價格也貴一些;而C14具有一定輻射性,妊娠期婦女和兒童避免應用,價格相對便宜。

很多朋友體檢查出幽門螺杆菌便憂心忡忡,好像看到了胃癌已經在向自己招手了。事實上,盡管幽門螺杆菌頭戴一類致癌物“桂冠”,但其隻是造成胃癌的諸多因素中的一個,感染幽門螺杆菌並不一定就會得胃癌,二者雖有關聯,但沒有必然的因果聯係。有研究稱,最終罹患胃癌的人數僅占感染幽門螺杆菌人數的1%。因此,大家不必過於恐慌。

目前,針對幽門螺杆菌感染,國內指南的推薦意見是:對於無症狀,但檢查出幽門螺杆菌現症感染(而非既往感染)者,治療與否主要取決於個人意願畢竟。我國人口眾多,平均幽門螺杆菌感染率為 59%,也就是說十個人裏麵約有六個人感染,所有幽門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根除幽門螺杆菌是不現實的,不符合衛生經濟學的考慮,而且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裏,有明顯症狀、危害的僅僅是一部分。因此沒有症狀和治療意願的感染者可以暫不治療。


不過,2017年美國胃腸病學院(ACG)發布的關於幽門螺杆菌治療的指南上提到:目前已有循證醫學數據表明,對於無症狀的感染者,進行幽門螺杆菌根治治療與不治療,隨訪2年後出現胃癌的幾率分別為1.6%和2.4%。尤其在胃癌高發地區(如亞洲尤其東亞諸國),對無症狀患者進行根治治療比低發地區(如北美)獲益更多。

上文提到,沒有症狀的幽門螺杆菌感染者可暫不進行治療。但是,部分患者需要在醫師指導下規範化根除

 

2016 年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杆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中明確指出幽門螺杆菌感染根除的適應證(見下圖)。

 

幽門螺杆菌陽性

強烈推薦

推薦

消化性潰瘍(不論是否活動和有無並發症史)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狀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縮、糜爛

 

早期胃腫瘤已行內鏡下切除或胃次全手術切除

 

長期服用質子泵抑製劑

 

胃癌家族史

 

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

 

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其他幽門螺杆菌相關性疾病(如淋巴細胞性胃炎、增生新胃息肉、Menetrier病)

 

證實有幽門螺杆菌感染

 

 

以上這些人群需要高度警惕,一旦確診,應該進行幽門螺杆菌的根治治療。

 

根治幽門螺杆菌的經典療法是以質子泵抑製劑(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蘭索拉唑等)或者鉍劑(枸櫞酸鉍鉀)+兩種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的三聯療法。但是由於檢測和治療不規範以及抗生素耐藥率不斷上升,目前標準的三聯療法在很多地區根治率不盡如人意。

改進的治療方案是質子泵抑製劑+鉍劑+兩種抗生素的四聯療法,同時配合使用一些益生菌製劑,可以減輕治療過程中的腸道微生態失衡,輔助提高根治率。標準治療完成後1個月應該複查幽門螺杆菌以確認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幽門螺杆菌可防、可診、可治。而且不論篩查還是治療都有成熟的方案,完全不必談之色變。

MH

 

 
 
  • 美國官方認證的嚴格遵守美國HIPAA法案的專業醫療服務機構。
  • 提供危重疑難疾病領域的中美線上會診多學科會診赴美就醫赴美質子治療等醫療服務。
  • 已簽約超過700位美國TOP1%頂級醫生,為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受法律保險雙重保障的醫療會診服務。
  • 自主開發FDA認證國際遠程會診平台。

MORE Health 愛醫傳遞2011年成立於美國矽穀,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中心前腫瘤外科主任Dr. Robert Warren (羅伯特 沃倫醫生),前血液腫瘤科主任Dr. Marc Shuman(馬克 舒曼醫生)等一些頂級專家及其他聯合創始人共同創立。

掃描下方二維碼與我們的案例經理聯係

或撥打8887214051免費醫療谘詢

MORE Health愛醫傳遞優勢

超過700位全美排名TOP 1 %的頂級專家為患者提供最權威的治療方案;

專業的醫學博士為患者提供的病例翻譯及同聲傳譯等服務;

覆蓋全球的醫療事故保險,全方位保障用戶權益;

如有必要,可為患者安排赴美就醫綠色通道。

所有跟帖: 

讀了後, 感覺你該改題目: 低估了的小細菌。。。。。 -桃花好運- 給 桃花好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8/2019 postreply 12:04:44

1%的風險沒有錯,但是放在不幸得病的人身上就是100%。有沒有人會說:“我願意冒這個1%的風險而不尋求治療”嗎? -方家胡同- 給 方家胡同 發送悄悄話 方家胡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19 postreply 13:41:16

1%的風險,還算風險麽?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19 postreply 17:42:55

如果你在這個1%裏麵,你會怎麽說? -方家胡同- 給 方家胡同 發送悄悄話 方家胡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19 postreply 17:52:33

薛定鍔貓。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19 postreply 18:21:04

這個病真的可以預防,早期可以治愈,據我所知,give enough warning -hz82000- 給 hz82000 發送悄悄話 hz8200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19 postreply 20:15:53

就是啊!積極治療,不給它1%的機會,才是應對之道。 -方家胡同- 給 方家胡同 發送悄悄話 方家胡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19 postreply 20:19:45

10%咋應對,100%咋應對?每個病都是多點共建的,你能將正常菌群病毒群都掃光嗎?你如何不感染?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9/2019 postreply 12:54:17

謝謝普及知識! -有鹿的地方- 給 有鹿的地方 發送悄悄話 有鹿的地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8/2019 postreply 21:24:14

內容詳實,謝謝。 -白水之魚- 給 白水之魚 發送悄悄話 白水之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9/2019 postreply 08:45:0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