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問題,進入鏈接,可以在留言中提。

本帖於 2019-03-26 14:35:51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方家胡同 編輯
中醫界認為,中國人對肺結核病的描述始於《黃帝內經》,其中所述“傳乘”之病的症狀為:“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
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膕”。至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記載了“虛勞”之病,描述為:“手足煩熱、盜汗、虛煩不得眠、
馬刀俠癭”。按中醫界的說法,這些症狀與肺結核症狀相似,雖不能說“傳乘”和“虛勞”就是肺結核,但應包括肺結核。
約公元610年的隋朝醫書《諸病源候論》中記載了75種“虛勞”,其中有一種叫做“虛勞咳嗽候”,描述為:“虛勞而咳嗽者,腑髒氣衰,
邪傷於肺故也。久不已,令人胸背微痛,或驚悸煩滿,或喘息上氣,或咳逆唾血,此皆髒腑之咳也。然肺主於氣,氣之所行,通榮髒腑,
故咳嗽俱入肺也。”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描述近似於肺結核病的症狀,總算和肺有了關係,但依然沒有認識到傳染性。
民國時期裘吉生(曾作為浙江省中醫代表赴南京請願,抗議廢止中醫。)著《三三醫書·醫學說約·癆瘵》雲:“癆瘵者,陰虛內熱不升,
則痰與血病也,脈必數。幹咳宜防火,喘息宜順氣,吐血咳痰宜涼血消痰,骨蒸勞熱宜清,麵赤足冷宜降,自汗盜汗宜斂,
灑淅惡寒宜降熱,腰疼骨軟宜補元,夢遺鬼交宜補虛清心。”

這裏描述的病症似乎與林妹妹的病情描述有相似之處。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