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的醫療:醫生永遠都不會說的秘密
病了,去看醫生啊。
病了,吃藥啊。
看起來理所當然,但絕大多數人卻不知道:
有些病就算沒吃藥,也會好。
有些病就算動了手術,壽命也不會延長反而縮短。
正如德國醫生尤格·布萊克(JorgBlech)在《無效的醫療》一書中提到的:很多藥不是該吃的,卻在吃;很多治療是不需要的,卻在做;很多手術會使病人更痛苦,卻也在做。這是現在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無效的醫療
在《無效的醫療》一書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事實和案例告訴人們,現在人們正在接受很多無效甚至有害的藥物和手術治療。例如:
【心髒支架手術】心髒支架手術的狀況很令人擔憂,德國萊比錫醫院的專家做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實驗,他們將一百位冠狀動脈狹窄達到百分之七十五的患者分成兩組,一組手術安裝支架,另一組不手術而每天鍛煉身體。
一年後,手術組的康複率百分之七十,而沒有做手術組的康複率卻達到百分之八十八。
【椎間盤切除術】已被證實有四成是失敗的,甚至術後病情惡化的達到了百分之十二。
在英國的一次外科醫生研討會上,研究人員對二百二十位外科醫生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二百二十位醫生沒有一位願意因腰痛而接受手術治療的。
因為,像椎間盤突出這樣的“頑症”,其實可以憑借自身的能力而慢慢恢複。
英國的柯拉馬醫生強調,脊柱本身有驚人的自愈能力,免疫係統的細胞會將從椎間盤脫出的物質視為異物,通過酵素或酶加以溶解。這就是自愈作用,但這需要一些時間。多餘或不必要的手術隻會給患者留下頑疾。
自動康複真的有可能嗎?
若幹病症會自行消退,實際上是靠人體的自愈力而恢複的。
感冒時,找好醫生是七天康複,不找醫生是一個星期,遇到不好的醫生則需要拖延了。
即使患者因這種自愈力而病情得以改善,但患者自己和醫生還是會歸功於醫療措施。
例如一些關節炎,在進行治療的病患中,約有35%的患者不論做了什麽,都會自動康複。
那麽什麽因素可以激發人體的自愈能力?
患者正麵的心理暗示對疾病痊愈非常重要。
有一些重病,醫療治不好,卻會給予患者醫療暗示,充當一個心理安慰的角色,實質治好病的是人體的自愈力。
例如巴金森氏症患者,神經外科醫生在該患者麵前假裝進行手術,輕輕刮動其頭皮。經曆了這種“假手術”的巴金森氏症患者,就真的感到病情好轉。
類似地,隻服用安慰劑的心血管病患者,比未吞服安慰劑的對照組患者,其死亡率真的還來得低。
安慰劑效應的產生,是因為它喚起了人體的自愈力:人一旦開始感到需要幫助,可能就啟動了自身的修複能力,以及類似藥物引起的生化反應。另外,在負麵的預期下,也可能出現負麵的效應。
所以說,心理的正麵情緒能激發自愈力,對疾病的痊愈有積極的影響。
不盲從醫療,從了解醫學開始
並不是說所有的醫療都是無效的。
我們不能否定醫療的好處和人們對醫療的需求,隻是,我們不能因為醫療所提供的好處而忽略它給我們帶來的壞處。
我們相信醫療,但不能盲從和迷信。
所以,我們絕對有必要了解更多的醫學病理知識,來應對醫生帶給我們的不真實信息。
例如廣州中山醫學院肝膽外科專家黃潔夫曾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在美國,40%的醫療是無效的;在我國,這種現象也已經非常突出。
在肝膽外科的臨床上,很多小的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肝上的血管瘤對人是無害的,70%的膽囊結石是無症狀的,醫學上稱為‘安靜的石頭’,並不影響健康,但是現在隻要進了醫院,一般都要你去做手術。
例如哈佛醫學院的朱達.福克曼和拉格哈·卡盧裏指出:“大部分人都有些許腫瘤而不自知。”
癌細胞存在於絕大多數人身體的某個角落,即使你的身體處在最佳狀態也是如此。
但是癌症並不像醫生說的那麽可怕,即便晚期癌症都有很多保持穩定而不發作的,隻要不去輕易“打攪”癌腫與免疫係統的“平衡對峙”狀態。
但對於癌症,人們首先想到的一是化療,二是傾家蕩產,三是死亡。
但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亞培爾醫生揭露了癌症與化療的真相:“就大部分腫瘤而言,都不存在明顯的證據能說明,化療可延長壽命或改善生活質量,尤其是日益普遍的高劑量治療。”
因為化療會完全破壞人體的免疫係統,徹底打破癌症與免疫係統的平衡狀態。
普通群眾對醫療知識的匱乏和對疾病的無助以及恐懼滋生了對現代醫學的盲從,加上醫學相關行業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更助長了這種無效醫療的現象。所以,大家一起多長見識吧!
我們沒有必要全盤否定現代醫療的進步,隻是在我們把健康甚至性命交給現代醫療的同時,保持對過度醫療的謹慎和客觀,比盲從更加有益。
來源:尤格·布萊克(JorgBlech)《無效的醫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