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一大堆有關張韶涵的【再見青春】,隻見文字不見聲,我給你把歌先貼上來。

本帖於 2018-09-14 22:53:41 時間, 由普通用戶 GraceX 編輯
回答: 無法抗拒的聲音千年守望2018-09-14 17:17:16

 

千年對歌曲的點評如下:感覺真的很精彩,如果認真聽認真讀的話,是一種長知識:

在這首歌中,張韶涵有點出離她的最擅長的喉音。 聲音和她的大部分歌曲相比,往下了很多,到了胸口。 這也是唱這首歌的悲涼感人部分所必須的,你必須要震動到聽眾的心。那種青春不再,那種傷痛,必須要心和心的共振,才能淋漓。 

 

但更厲害的是,在這首歌中,張韶涵把整個肺都唱完整了。如果用肺的靠近身體中線的那部分唱,加上心的共振,會很感人,包括淒美。 如果加入肺靠近乳頭的那個部位,就多了幾分悲壯,所以,很多悲涼,又不服輸,不認命的歌,要這樣唱。但是,如果把肺唱到兩肋,那就是豪氣了。 所以,很多那種很有男人味的歌聲,雄壯的歌聲,是唱到兩肋的。 也就是,你能感覺到強大的肺活量。 男女高音這個技能是必須的,所以,你看他們,往往胸很寬很寬,寬到你都不想當高音歌手了。

 

但更難的是,把肺的底端也唱出來。這就是那種類似於嘶聲力竭的唱,當然,歌手不能唱破。張韶涵做到了。 雖然,她的肺不大,人很瘦,所以唱不到女高音的那種宏大,但是,她確實做到了把整個肺用起來了,而且沒破,而且很美。

 

但始終的始終,她沒有用到太多的腹,也沒有太多用到渾身的勁。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足,恰恰相反,每一種淋漓盡致的演繹,都是最美的,不在於你是用了身體的那個部位。

 

比如娃娃唱《漂洋過海來看你》,也很精彩,但她是用腦袋唱的。也就是幾乎是哼唱。這也很了不起,因為那種揮不去的思念,情愁,就像一個套住你腦袋的緊箍咒,你怎麽也擺脫不了。我想,不少人有這種經曆吧。

 

回到張韶涵, 《再見青春》讓我看到了一個幾乎像一個通透的精靈的張韶涵。我的整個身心就像被施了魔咒。用我的理論,張韶涵的肺,一定是很好的。 她的用鎖骨附近的喉嚨唱高難的歌,就說明了她能把肺用到極致,那是肺的最高部位。 但這首歌,她把最低的部位也用上了。

 

但是,另一個理論是,當你特別擅長使用一種東西的時候,你可能會把它用壞。就像跑步運動員,最後跑步的那套係統,傷痕累累。 所以,張韶涵如果長期這樣唱歌,而且特別特別成功,會不會過渡使用她的心肺呢?是可能的。 其實,她是有先天心髒病的。 也許,正因為這樣的先天不足,讓她具備了常人沒有的一種天賦。 造化就是這樣弄人的。 

 

這首歌的另外兩個亮點,一是小號和鼓聲。 二是高音陪唱。 小號,或者說所有的這種號,往往和肺直接相關。所以,我特別驚訝,這個演唱,在恰到好處的地方用了那麽多小號。那種聲音,就像在肺上麵遊蕩的幽靈。 然後是鼓聲,因為整個演繹沒有太多的用到腹部的力量。而鼓聲就填補了這個空缺。 所以,在主旋律的肺的遊戲裏邊,多了一種沉穩的根的力量。 鼓聲雖然是敲在肚子上的,但是,因為肚子和心直接關聯,所以,也會敲在心上。 所以,心髒不好的人,是不能聽擂鼓震天的,會出大事的。 但是,肚子和心,是力量,是勇氣。 所以,戰場要擂鼓,衝鋒還會加號角。 這樣,心肺力量就會被鼓動起來。 人們就英勇作戰了,當然,也英勇就義,死的一點也不痛苦。為什麽呢?因為人被那種英勇氣控製了,就不悲涼了。

 

那個高音陪唱,其實是對張韶涵的小肺的一種補充。 雖然張韶涵把自己的肺用的很徹底。但小肺就是小肺,你唱不出大肺的音質和音量。 所以,請了一個女高音來填補。那個女高音就像背景,就像底色,而張韶涵的更多的肺的技巧的應用,就是那個背景上的亮點。 所以,很精彩。

 

那好,大家如果投入的去聽這首歌,結果會怎樣。 你會被鼓蕩起來,你的心肺會被鼓蕩起來,你會熱血沸騰,五迷三道,如果你能夠被感染。

 

然後呢?你會累,一遍不累,聽兩遍,兩遍不累,聽三遍。 反正,隻要你聽到一定數量,你會發現,你好像做了一個大運動。 不像聽抒情的歌曲,你可以一直聽下去,還越來越放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