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兩次骨質測試報告
對比如下——
部位:右腳/右腳
T-值:-2.0 → -0.6(與同性別正常年輕人對比值)
Z-值:-1.6 → 0.7(與同性別同齡人對比值)
SOS:1497.7 → 1519.4(骨密度值,數值高與低表示骨密度的多與少)
BQI:66.0 → 93.3 (骨質量值,數值高與低表示骨量多與少)
T-ratio:63.5% → 89.7% (與同性別正常年輕人的百分比)
Z-ratio:76.1% → 109.7%(與同性別同齡人的百分比)
BUA:79.7 → 108.0(寬帶超聲衰減?這個未查找到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
結論:骨量減少 → 正常
注:根據WHO,當T值>-1為正常;當T值在-1~-2.5為骨量減少(低骨量);當T值<-2.5即為骨質疏鬆;T值在-2.5以下,並有脆性骨折(即從站立高度跌倒的骨折,非外力撞擊造成的骨折)為嚴重骨質疏鬆。對於絕經前的婦女和男性參考以上標準。
從以上兩次檢測結果看,隨著年齡增長,不但沒有從“骨量減少”繼續變壞,反而恢複到了正常值。可見骨質密度是可能發生逆轉的,即便這個骨質疏鬆高發的年齡段。
發生逆轉的原因我自己是清楚的。第一份報告是三年前搬家前做的檢測,從國內的城市生活搬到了新西蘭的鄉下生活。第二份報告是,在新西蘭的鄉下生活了兩年多之後回國做的檢測,因此,這也幾乎是這兩年鄉下生活所產生的效果。
兩種生活,在日常的生活內容、作息、飲食等等諸多方麵,都發生了全麵的變化。可見生活方式的變化,所帶來健康狀況的變化是立竿見影的。
與大家分享,共勉。
祝朋友們健康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