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姐妹的乳癌治療分享,都是很有幫助的經驗,可能我們都走過選擇的困境,最後隨心做出我們自己的選擇!其實在美國的一些權威機構,我們的手術是在他們的指導計劃下運行的,我自己的選擇不多。
我是去年4 月在mammogram和ultrasound的檢測中,發現乳癌二期,T2N1(其實是3個淋巴kiss each other),隨後切片檢查確認, 是三陽, Er,Pr and Her2都是陽性。( 我自己就在腫瘤領域工作,我不是醫生。)在著名大學的醫學院工作,還是給了我很多便利。我的家庭醫生立馬給我推薦了手術醫生,周五最後確認是癌症,家庭醫生立馬幫我聯係手術醫生團隊,說他們很忙,但會下星期把我加進來。
周一手術醫生的團隊就給我電話,讓我中午就去見醫生;雖然他們很忙,但是還是給我安排進來了。手術醫生也幫我分析了全切和局部切除的利弊,但是她不認為我是一個good candidate 一上來就手術,因為近些年能不全切的都應避免。她說,應該先化療,待腫瘤收縮後再手術。她把我推薦給medical oncologist , 隨後我就進行了20 周的化療,在這個過程中,我的腫瘤逐漸縮小,到化療下半程時,我的淋巴癌細胞基本消失,已經摸不到。由於本人是非常運動型的,多年的馬拉鬆選手,所以對化療的副作用比一般人要少,我自己即使在化療中,也每天堅持運動,不能跑,我會走5 邁。醫生都把我的經驗推薦給化療的病人。
其實由於在這一領域工作,本人接觸的信息很多,我自己當時的想法就是全切,並認為手術時不重建,等以後完全恢複再說。我這一想法遭到我一乳腺癌10 幾年的生存朋友的極大反對。她接觸過的權威醫生都一直勸告病人能不全切就不全切,醫生都是反複勸說病人,醫生認為很多病人都不用全切。因為全切對日後的心裏影響很大,她自己就是全切,那時都是一上來就全切再化療。這原理是,並不是你把種子割掉,癌就不長了,而是要看你的土穰,與其割掉種子,還是應更致力改善你的身體土壤環境。我不得不說朋友的話對我影響很大。
在化療後期,我的手術醫生也檢查了我的腫瘤狀況,她也認為化療藥對我作用很好,淋巴的癌細胞已消失,乳房的腫瘤已收縮,她說你的手術會很小,就切一點點的化療殘渣餘孽。手術醫生是這家大學醫學院乳腺癌手術的director,她基本做了60%這家醫院的手術,非常有經驗。她告訴我局部切除加放療就等於全切的效果。事實證明醫生的預計都是對的,我的手術隻進行了一小時10 分鍾,把最近的已無癌細胞的3 個淋巴拿掉。術後的病理報告顯示周圍邊緣大於0.2mm的區域無癌細胞存在,我接下來要做的是放療。
我手術後又做了21 次放療,到現在身體感覺還可以,已重新得力,每天堅持運動健身。至於那種治療選擇最好,我想都是因人而異,還是交給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