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常規體檢mammogram査出有很小的mass,被叫回去重查mammo和ultrasound,當時就約了活檢,結果就是DCIS和IDC,對於平常乳腺半點毛病都沒有的我可謂是晴天霹靂。馬上看了兩個surgeon,都說預後良好: <1cm, ER, PR強陽性,HER-2陰性,stage IA, 病理分級II。約到三周後二月中旬手術,毫無疑問局切+放療,不同的是第二個醫生給開了MRI,因為第一個醫生快一些又是熟人介紹就準備去那裏手術了,可是術前第二個醫生給開的MRI又發現同側乳房有新的東西,於是我把結果發給了第一個醫生,並發郵件確定她看到了而且手術方案不變。結果到手術當天,已經進入術前準備,IV都已經上了,我為了以防萬一手裏拿著MRI的CD親手交給radiologist和surgeon,結果她們之前根本都沒看過片子,我打著點滴足足等了她們一個小時才讓我選擇是先切之前發現的再回去MRI引導下活檢新的,還是回去先活檢再回來把兩個都切了,我當時的心情用忍無可忍都不足以形容....,這還是那個county最忙最有名的breast surgeon。當老公和朋友在waiting room看著我穿戴整齊自己走出來時都有種穿越的感覺。而且第二天回去上班和所有關心我的領導、同事、朋友、交接出去的工作都要解釋一遍....,最可恨的是護士打來電話follow up我的手術情況,這還是在美國嗎?!
出了手術室別無選擇我們立刻stop by到之前開MRI的診所,告訴她們我們的經曆,她們馬上開biopsy,又經過兩周漫長的等待,新發現的點還是IDC已經不奇怪了,而且許多鈣化點是ADH,不是鈣化點的也是良性增生,醫生說患側全切比較保險,而且同時重建,又約了plastic surgeon,我又等了兩個星期才看上。我自己是學醫的,本來對疾病本身沒有過多的concern,因為早期,腫瘤都摸不到,現在乳腺癌的治愈率又高治療手段又成熟,可是就是漫長的等待讓我非常焦慮不安,如果有進展預後就又差一些。兩個醫生同台再加上醫院手術室同時都available就約到一個月後的4月4號,再加上這個醫生是director,技術沒的說,就是又慢又有些cold,感覺像pipeline。於是又找朋友幫忙約見了她同一group的第三個醫生,這次感覺醫生非常caring,也特別願意接手我的手術,恰好她也和同一個整形醫生搭台,我大喜過望。可惜即便找人,最早也隻能排到4月12號,而這時原來的醫生知道我去看新的醫生馬上給我提前兩周手術。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手術和重建同時完成,忘了說了,由於就醫經曆十分曲折,也為了peace of mind,46歲的我決定雙側全切,雖然醫生不是特別建議預防性切除,因為我沒有家族基因陽性。原定五個小時的手術三個半小時完成,冰凍切片無淋巴結轉移。下麵就等術中大病理和oncotype的結果來決定是否化療了。醒來後看到臨時假體很滿意,據說加implant效果會更好。腫瘤沒有了也沒有失去器官的心理創傷,雖然經曆曲折離奇心中也充滿感恩,教會朋友們每天不辭辛苦為我們全家送來可口的飯菜,公司領導同事們不停地關心我的近況,兩個10歲和12歲的sweetheart兒子春假在家搶著為我服務,生活真美好,期待下一步不用做化療的好消息。
總之,各醫院醫生和醫療設備還是有差異的,雖然乳腺癌有標準的guideline, 找個reputation不錯的醫生還是非常必要的,我要是貿然被第一個醫生手術不一定要怎麽折騰呢,都不敢想象。我第二次biopsy就是在2D ultrasound guided 下做的,避免了第一家醫生建議的MRI guided的biopsy. 我個人理解學院派醫生比社區醫院醫生謹慎。還有有的醫生本身很忙,她手下的team member 有的很不負責任會大大降低患者的信賴感,如果沒別的選擇自己就要多操心。再有如果能同台重建是最好時機,要是年輕可以自體組織重建但纖維手術不是每個整型醫生都可以做的,風險係數大恢複很久。我的整型醫生告訴我80%多的人選implant,技術成熟,隻有5%的失敗率且每年MRI查矽?有無漏的可能,也大大避免術後心理創傷。不當時重建以後很可能就不再想做了同時還會糾結。至於重返工作崗位我們有三個月的FMLA是unpaid保證不丟工作,short term disability我們可以拿100% up to 10 weeks, 70% pay up to 15 weeks,應該cover整個治療過程了,再說什麽也不如養好病重要,這個時候一定不能再想工作的事了。
最後祝大家遠離疾病,和家人幸福健康地生活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