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碼加拿大還好,的確藥材的價格一年比一年貴,質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好的是尚未發現假藥,可能和我用的藥比較便宜有一定的關係。
我舉個例子,黃芪的藥性的確是掉了不少,以前用10克的效果,現在要用到20-30克才行了,不過如果你用很貴的黃芪還是效果挺好的,10克好藥的價格比你用普通黃芪的30克更貴。普通藥物和高質量藥物唯一的區別不過是治療的時間有所延長,僅此而已。
對中藥而言,更重要的是藥性,藥性並不會因為藥材生長時間和是否使用化肥而導致改變,所以說隻要藥方對證了,哪怕藥物質量差一點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即便是十不存一,依然有效,隻是不再是效若扶鼓。原來我用方一兩算5克,現在一兩算3克,發現用藥效果並沒有明顯的變化。
用小小方的時候,把藥物打成粉,幾味中藥加在一起一天的藥量僅在0.3-3克之間,然後封裝在茶包裏泡茶喝,治療很多疾病依然是一天內起效,經常是效若扶鼓。
所以我感覺中藥的神髓並不是絕對在有效成分上,而是在對藥方和藥性的認識上,藥方對了隻要不是買到假藥,那基本上可以保證治療的效果。小小方是用來調氣的,用零點幾克足矣,和用針灸調氣其實區別並不是太大,隻是普通藥方的原理不同而已。
現在用的普通藥方用的多是藥物的質,雖然對藥物的有效成分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也並非絕對,高質量的藥物隻是讓治療的效果變得更加強大,治療時間更短;如果算性價比的話,普通藥物甚至還比高質量藥物更高一些。
所以每當藥方沒有療效的時候,首先應該檢討的是開出的藥方,然後再是看是否買到假藥,藥物質量真的沒有那麽重要。所以說,中藥再次躺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