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健康,一切都是浮雲。新年祝大家健康快樂平安!
如何看待北大女博士身患“漸凍症”,在武漢簽下捐贈器官遺囑的行為?
1、恩施籍北大女博士的遺囑感動網友
這段文字近日讓無數網友淚目~~~~
這是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患上“漸凍症”後,在清醒時留下的“遺囑”。
這就是婁滔,一位美麗漂亮的恩施土家族姑娘:
29歲的婁滔是恩施土家族人,家中獨女,從小就十分優秀。2007年,她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曆史係,隨後被保送北京師範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2015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曆史學院,攻讀古埃及史博士學位。
提起女兒,婁功餘的語氣中滿是自豪:“又聰明又能幹,好像人生中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在同學的眼中,婁滔是個典型的學霸。除了學習成績優異,她也十分喜愛運動,經常遊泳健身。她參加過學校舉行的萬米長跑,還在寢室養花、做美食,生活多姿多彩。2008年,她申請成為了北京奧運會誌願者。
按照婁滔的人生規劃,她將來想當老師,傳道授業解惑。
誰也不會想到,她的人生道路在2015年出現拐點:
▲當年8月,她回老家過暑假,突然感到全身乏力。
▲10月返校後,她的腳尖開始不聽使喚,此後身體從下至上逐漸失去控製,八個月內發展到全身癱瘓,甚至無力張嘴吃飯。
▲今年1月,她因大腦缺氧陷入深度昏迷,住進了ICU病房,隻能依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經北京、武漢多家大醫院確診,她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病,即俗稱的漸凍症。
患病一個多月後,婁滔主動提出和男友分手。為此她痛哭了好幾天,治療期間也謝絕了同學們的看望。“女兒希望在大家的心目中,一直是健康美好的形象。”婁功餘含淚說。
“女兒得病後,多次要求死後捐獻器官。這是她最後的願望。”婁功餘告訴記者,今年8月,女兒陷入重度昏迷前,向醫院護士口述了一份遺囑。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請遵循我的意願: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
這份遺囑,婁功餘倒背如流。“婁滔知道,全國有20多萬名同類患者急需幫助。”他說,剛開始,他和妻子難以理解女兒的想法,但看到女兒態度堅定,他們便漸漸認同、接受了她的決定。
不僅如此,在女兒行動的感染下,他和妻子也決定加入自願捐獻遺體的隊伍,為醫學事業的進步和救死扶傷貢獻一份力量。
2、親人、網友們還在期待奇跡發生
10月9日清晨7時,經過省紅字會牽線搭橋,婁滔被接到武漢漢陽醫院,家屬代替她在人體器官捐贈登記表上,簽下了名字。
目前,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婁滔處於“深度鎮靜”治療中。
昨日,婁滔父親婁功餘正在漢陽醫院重症監護室,他握著女兒婁滔的手,靜靜地看著她,這是他作為父親唯一能盡到的安慰。
因病情嚴重,婁滔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全身隻有眼珠能動。她吃力地張嘴發出氣音,父親婁功餘彎腰湊近,半趴在床邊,一字一字費力地猜。婁功餘猜了20多分鍾,隱約看到婁滔嘴形像在說“晚上”“鎮定”,大膽猜測女兒是想求治療,晚上好睡一會。婁滔眨了一下眼,暗示爸爸猜對了。“這是女兒生病以來第一次有了求生欲。”婁功餘欣慰地說,以前女兒總說要放棄,他心裏十分難受。
漢陽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劉青雲教授說,醫護人員每天都陪婁滔說話,逗她笑。相比10月9日入院時,婁滔精神好轉了不少,意識清楚、思路清晰,偶爾還會配合做鬼臉。
婁滔所患的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這是世界範圍內的疑難雜症,目前病因病理不明。患者會慢慢全身失去控製,但全程意識清醒,最後連呼吸肌都無法自主,隻能眼睜睜等死。“她有了求生的念頭,哪怕隻有1%的機會,我們也要盡百分百的努力搏一把。”劉青雲教授說,通過全國多位醫生牽線,得知青海省交通醫院嶽茂興教授有成功治療漸凍症患者的經驗,她已發出邀請,請邱教授來漢共同為婁滔製定治療方案。“即使困難很大,我們仍期待奇跡。”
武漢協和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一許姓負責人稱,依據有關器官移植法規,人體器官移植摘除,必須在“腦死亡”和“心死亡”兩種狀態下才能進行,此外供體器官的指標檢查,也有明確健康標準。
3、捐獻器官是極大的善行
《西藏生死書》裏曾說,器官捐贈是極大的善行,因為它出自真誠想利益他人的慈悲心。
眾所周知,器官移植是治療大多數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方式。但器官移植的前提是器官捐獻。英國的戴安娜王妃生前是英國紅十字會形象大使,有死後誌願捐獻器官的記錄。當她因車禍死亡後,經過迅速匹配,其肺、肝、腎、胰、角膜、部分皮膚被移植給法國、芬蘭、比利時等國的8名患者。
但“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在中國傳統儒家觀念的影響下,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親友完整地離開人世。中國每年有30萬病人在生死線上排隊等候器官移植,但隻有1萬餘人能通過器官移植獲得新生。等待者和器官捐獻者之間的比例是 30:1,美國的比例為 5:1, 英國為 3:1。
在中國,捐獻所有器官需要極大的勇氣、極大的善意。所以,婁滔的遺囑更讓人肅然起敬。
如果我們把生和死看成一體,器官捐獻不是生命結束,它將是另外一種生命的延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