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靠診治常規還是靠知識的靈活運用?

來源: 薛成 2017-12-11 19:07:5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4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薛成 ] 在 2017-12-11 19:16:4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前幾天接診一位80多歲的老人,自述梨狀肌綜合症,已有20多年,現在發展到夜不能寐,導致憂鬱。

我問老人,誰診斷的梨狀肌綜合症?他說幾個醫生都這麽說。

我叫老人用手指出疼痛部位,是在坐骨結節處,然後做梨狀肌緊張試驗,梨狀肌部位沒有疼痛。首先就排除了梨狀肌綜合症的診斷。然後用手指按壓患者說的疼痛部位,沒有壓痛。這就 讓我考慮是神經傳導痛,不是疼痛局部的病變。根據神經解剖知識,懷疑是腰骶椎部位的問題,仔細扣擊患側腰骶椎每個椎間隙,在腰5骶1誘導出疼痛。我大膽診斷腰骶椎退行性變導致刺激神經,而臥床時脊椎弧度的變化導致壓迫加重,而症狀加重。理論上解釋的通。

把我的檢查結果和初步診斷告訴老人,老人說,做過4次MRI,醫生沒有說有問題。不過老人也說,疼痛專科醫生在做硬膜外封閉止痛時說過,醫生查不出什麽病,就隨便給了個梨狀肌綜合症,這個診斷疼痛專科醫生也不同意。

我叫病人把MRI片子借來讓我看看,我知道初略地看片子往往會忽視掉一些東西。而在我誘導出疼痛的部位仔細有目的的檢視往往容易發現問題。片子發現問題是真有問題,片子沒發現問題不等於真沒問題。前麵多位醫生肯定也考慮到腰骶椎問題,否則不會做4次MRI。可是MRI片子沒有發現問題,他們就放棄了。局部扣擊可以誘發出臨床症狀,往往提示局部有問題,臨床體征不會騙人。

然後按照腰椎間盤病變的治療方法,循經紮了針。

兩天後複診,老人說,治療後疼痛大為減輕,已經變成鈍痛,總算睡了個覺,心情也好多了。已經和醫生聯係把MRI片子給我拷貝一張寄來。

這個病人的診治完全靠的是運用基礎醫學知識邏輯推理,在多位醫生診治過沒有療效時,這一招往往頂用。醫生如果光會按診治常規來診治病人,還要讀那麽多年的醫學院幹什麽?有高級護士的知識就夠了。

所有跟帖: 

診斷學功底很重要。 -tryyyyyy- 給 tryyyyyy 發送悄悄話 tryyyyy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1/2017 postreply 19:46:58

個人感覺,知識的靈活運用更重要些。 -shangxin_na- 給 shangxin_na 發送悄悄話 shangxin_na 的博客首頁 (164 bytes) () 12/12/2017 postreply 10:20: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