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有些方劑在實際使用中有效,但是把其中的“有效成分”分離後再做試驗效果大減

來源: houtou72 2017-11-03 13:30: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674 bytes)

這個問題我曾考慮過,不一定對,供參考:

 
來源: 2017-11-03 13:26:51 [] [博客] [轉至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 次 (1328 bytes)
回答: 中藥的開發和應用應該得到適當的重視,以我的經驗來看,中草藥的運用大有空間。匆匆客2017-11-03 12:12:06有些方劑在實際使用中有效,但是把其中的“有效成分”分離後再做試驗效果大減。是·什麽原因?是因為真正的有效成分還沒有分離出來,還是其它原因?
我曾從事華佗豆止痛有效成分的分離和結構鑒定。得到四種生物堿,發現其中的一個具有鎮痛效果。隻是效果不如華佗豆本身。沒有進一步做下去,留下遺憾。
---------------------------------------------------------

這個問題我曾考慮過,不一定對,供參考:

用藥講究君臣佐使,光杆司令的作用往往不如協同作用。如冰片,本身直接的藥性不大,但是能使得藥物的有效成分能更快的進入體內,細胞之間。故而使得方劑藥物的作用更大。再如狗皮膏藥的藥引麝香;這裏麝香本身氣味的主要作用--- 因該 --- 是強活血而非鎮痛。

再如,生化的某一條反應鏈,提取的藥物成分可能僅促進或者抑製這條鏈中的一個關鍵酶,但方劑中的多個成分可能影響該鏈的多個酶的活性,使得最終效果顯著。特別是在方劑中的某藥抑製他藥的副作用時,單純提取的活性分子可能就更不如方劑的效果了。

在生命體,如草藥中,一個成分的分子合成要經過多個生化反應,應該會有相似但不同結構的類似物。這些不同的分子各具不同的藥效。它們對於某另一生化反應的不同階段的酶的活性影響一定會有差異。但是如果以對於該生化反應的最終產物,或者某個階段產物的影響,應該要大於某個單一分子的作用。

雖然各例不同,但依此類推。

由此可見西藥的局限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從回壇轉來. -houtou72- 給 houtou72 發送悄悄話 houtou7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3/2017 postreply 13:33:24

藥物作用:直接,間接,轉化,相輔,傳遞,瀑布等作用方式。把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藥直接加到癌細胞培養液中,絕對無效。 -fuz- 給 fuz 發送悄悄話 fu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3/2017 postreply 13:58:35

說得對!在1987年在國內做單抗建株的實驗過程中提出體外激活淋巴細胞再回輸患者體內 -houtou72- 給 houtou72 發送悄悄話 houtou72 的博客首頁 (697 bytes) () 11/03/2017 postreply 14:31:38

多謝 & 問好! -houtou72- 給 houtou72 發送悄悄話 houtou7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3/2017 postreply 14:33: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