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合作夥伴投資幾個億在國內做海水淡化及資源綜合利用。這個項目有一個強大的顧問團隊。
就在前幾天,一個民間專利申請者毛遂自薦:“我的一個發明專利在申請中,可以把從海水裏生產一噸淡水的成本降低到2元人民幣”。我問他研究海水淡化幾年了,他沒有回答。我問他作為內陸四川省的居民做過海水淡化實驗嗎,他回答沒有。我問“您參觀過海水淡化廠嗎”,他保持沉默。
我說“我們這些人平均研究了30年海水淡化了,掌握這個領域的最新信息,我們認為海水淡化的成本一定是超過4元/噸,你怎麽就可以降到2元/噸?”,他說就是能,我說你做過技術經濟計算嗎,他說做過。
我問他:您知道飽和食鹽水的上麵的空氣的相對濕度是多少嗎?他沉默。我又問你知道飽和食鹽水的常壓沸點是多少嗎?我又問他“你知道海水濃縮到多少倍時有硫酸鈣沉澱嗎,你知道如何從海水淡化設備中除垢嗎?”他仍然保持沉默。
我心裏說“您啊,作為他山之玉,就別來攻石了”。
自1979年,中國充斥一個良好的科研氛圍,所以也有大量的民間科學家湧現出來。
民間科學家的特點之一是把他的想法形成專利(申請專利),然後說需要巨量投資來做研發和演示。
他們受著阿基米德的鼓勵“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支起地球”。問題就在於這個杠杆向那裏尋,支點向那裏選,這個地球支起來又有什麽用?
民間發明家的特征:在自己的本職工作或本專業上非常失敗,在幾個旁不相幹的領域多有專利申請(我可沒有說多有建樹),或者說叫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一團糟(一般是貧泊潦倒),一般被離婚,一般年齡比較大,一般一生覺得懷才不遇,一般都說有人如果給我10個億,我能讓你掙100個億。
如果一個專注於研發的人,如果是有以上特征,大約成功的概率也就是七十億分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