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守住科學原則的才叫科學家 作者:棒棒醫生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藥品審評中心(CDE)首席科學家何如意上任半年來 銳意改革,極引業內注目。1月18日,他接受南方周目專訪,談到中藥審批時說: “中藥不能學國外的,我們必須自己創造一個審評體係。我的建議是傳統和現代 兩條腿走路,有一部分中藥希望走現代藥物評估體係的,那可以按照西方的理論 評估。另一些經典名方,我們需要設計一套體係,按照傳統的理論來評估它的有 效性。今後我們還需要建立了中藥、民族藥的安全數據庫,這不僅能夠支持新的 中藥審評,還能夠幫助中藥、民族藥走出中國。” 這種論調早就見怪不怪了。但是,從一個在FDA工作了17年的“首席科學家” 的口中說出來,仍然令人悲哀,科學家的形象一下子就坍塌了。 “經典名方”這個概念本身就是非科學的。中醫有那麽多的“經典”,經典 裏的方子更是浩如煙海,有什麽標準可以界定哪些才是“經典名方”?CFDA給 “經典名方”上市前免於臨床試驗的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特權已經很多年了,但是, 那傳說中的“經典名方”目錄始終沒有出台,想必中醫大師們還沒有拍腦袋商量 好吧。那麽,CDE新任首席科學家能確定哪些是“經典名方”嗎?《本草綱目》 收錄11096個藥方,有多少應該被定為“經典名方”?不做臨床試驗,誰來拍板? “按照傳統理論來評估它的有效性”,那是什麽理論?傳統中醫藥理論中壓 根就沒有療效評估的理論,如果非要說有的話,隻有根據個案來判斷療效的“理 論”而已。我很難想象受過FDA嚴格訓練的何大科學家能接受個案定療效的“理 論”。 我理解何如意的違心,他在另一個場合說過“如果按照歐美的藥品審評,中 藥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藥品”。隻有中國特色的“療效評價”理論才能使中藥變 成藥品,何如意沒能hold住他的初心。 在FDA的曆史上有一位女英雄弗朗西絲.凱爾西,不知變通,不講特色,一心 堅守藥品審批原則,頂住來自製藥公司的巨大壓力,使美國成千上萬兒童免受 “海豹肢”藥害,最後獲得總統勳章。藥品審批,事關千萬人的健康性命,任何 政治的、民族的、文化的、宗教的原則都應該讓位於科學的原則,在這個崗位的 科學家必須像弗朗西絲.凱爾西那樣,守住這個底線。 能守住的,才叫科學家;否則,還是官員。 (XYS20170205)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8/zhongyi2.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