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現代人的平均壽命有七八十,一百年前才三四十。現代人活得長,更幸福!
且慢,長未必等於幸福,要不,哪會有成語”老而不死是為賊“。近代的”古人“雖然活得短,可人家的生命曆程都在上升期,骨肉漸均勻,心智一直漲,眼看著40了,哢嚓,生命結束。現代人呢,輝煌過後,還有無盡的歲月,好像走在一條越來越暗的小道上,都是下坡,肯定有終點,懸崖般的跌落,不知道在哪,肉體上衰頹,心理上煎熬,這日子!
老了老了讓人煩的可不少。說乾隆吧,年輕時堪稱聖明,上了歲數後,搞假大空的千叟宴,自吹是十全老人,下麵的大臣逮著機會使勁地拍。他兒子嘉慶帝一肚子的苦水,還要裝著聽話。所謂“耳順”,就是選擇性失聰,隻撿好的聽。曆史上當政時間長的,唐明皇,清康熙,無一不在老了後弊政迭出,庸碌害人。
可老人又是不自知的,辨識力已經降到孩子的水準。楊振寧再婚可以,願打願挨的事,四處顯擺就不對了。哪兒不對也說不上,怎麽看怎麽不對。明事理的老人有,非常少。象奧黛麗赫本,乖巧得狠,知道觀眾愛的是她的顏,皺紋乍起時,息演,隻留美麗的記憶。
轉眼我也走到了人生的正午。逆反的兒子說我不懂現在的society。他在吹牛,老子當下肯定比他懂。但我不反駁,隻給自己敲警鍾:不能變成一個討厭的“老人”。
怎麽做到呢?
第一條,借用婆媳關係的名言:最好的婆媳關係就是沒有關係。相似的,最好的老人是自處的老人,與年輕人沒有關係。不要去嘮叨年輕人的生活,不要當他們的人生導師。別以為多活了幾年就有權利指導別人,我們小時候吃不飽飯,他們3歲玩ipad,年代含金量相差太遠。
第二條,找到自己的新價值。在事業家庭定型後,人是慣性行駛。一旦老了,那個慣性係沒有了,處於失速狀態。樂觀的說法,人的能力隻有小部分發揮,大多數被隱藏。找出隱藏的部分,開啟新生活。
“老人”問題是近一百年來出的新課題,研究得很不夠,還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本著能摸就摸多摸多賺的原則,這個老人河一定會趟過去,可能不是那麽暗,不是那麽悲。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