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來了,此時養生做好“5個三”,不然長壽基本和你無緣!

來源: 仁人誌士 2017-01-18 15:04:2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061 bytes)

記者/主持人:轉載
2017年1月20日將正式迎來大寒,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因“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老人們也常說,“大寒,大寒,抱成一團”,足見大寒節氣的寒冷,這時稍不注意就可能會生病。
2
大寒由於極寒,最容易出現2種要命的疾病:
第一就是心髒疾病,大寒是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再加上情緒波動,就相當於“雪上加霜”。所以大寒時節心髒疾病也會是一個高發局勢。
第二就是中風,到了一定年齡,由於本身的衰老,血管出現硬化、彈性變差,寒冷、勞累等都可能導致中風。那大寒節氣如何降低風險養生?此時養生做好‘5個三’,不然長壽基本和你無緣!
大寒養生做好【5個三】
1
多吃“三種”食物
1
桂圓——暖心
寒冷的天氣特別容易傷陽氣,因此大寒期間應養陽,通過節氣養陽暖心,促進血液循環。桂圓是暖心補血的佳品,小寒到大寒期間天氣冷,建議經常在家燉些桂圓粥。
2
紅棗——護肝
大寒為“冬三月之末”,與立春相承接。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時節裏,大自然陰氣極盛,陽氣沉降到極點並準備生發。所以,這個階段要兼顧養肝,為開春陽氣生發、肝氣調達打好基礎。
護肝的食物不少,但推薦紅棗,紅棗雖普通,但富含營養。上世紀60年代自然災害時期,患肝病的人很多,當時,國家每個月為肝病病人配兩斤紅棗,別小看這些紅棗,在那個極端困難的年代卻為肝病患者補充了營養,緩解了病情。
3
吃點酸——護血管
在大寒節氣中,心肌梗塞、腦卒中的發病率均達到全年較高水平。此外,一些血管彈性較差的高血壓患者,在大寒時節一天之內的血壓波動往往會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隻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時節舊疾複發。這就更提示我們要在日常習慣中多加注意養護血管。
適當吃酸性食物卻很有益處。尤其大寒前後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而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發生。同時酸性食物還能美容,對於愛美的女性更應該要多吃酸了。酸性食物除了醋外,還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橘子等偏酸性食物。
2
大寒之後要防“三寒”
1
防肺寒——喝熱粥散寒
流鼻涕、咳嗽、頭痛……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專家指出,症狀較輕的,可以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經驗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錯。有歌雲:“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薑,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溫服後上床蓋被,微熱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連服2天。
2
防腰寒——雙手搓腰暖腎陽
中醫介紹,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髒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3
3
防腳寒——做個暖足浴
足浴跟熱水洗腳不一樣。專家介紹,足浴要注意三點:
第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
第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鍾,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後皮膚呈微紅色為好。
第三是按摩,泡足後擦幹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鍾。最後要注意的是,以上三點做完之後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
3
大寒三道“食療方”
1
八寶飯——養血安神
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
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淨,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2
芪杞燉子雞——補中益氣
童子雞1隻(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術10克,調料適量。
4
將童子雞洗淨,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薑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3
發散風寒湯——祛風散寒
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薑5克,鹽味精等調料適量。
雞蛋攪拌均勻,香菜、蔥白、生薑洗淨後切為碎末。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澱粉,使水略稠後,將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薑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適用於輕度感冒初期。
4
大寒多按“三穴位”
1
百會穴——能降血壓
5
百會為督脈之要穴,是諸陽集會之處,與各髒腑經絡相通,故有調整陰陽整體治療之用。對於神經係統疾病如神經性頭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環係統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低血壓等、呼吸係統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氣管炎、反複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2
期門穴——疏心解鬱
6
大寒養生的重點在於調節肝膽經,這樣不僅能升發陽氣防風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鬱悶、壓抑的情緒。
期門穴為肝經的募穴,是髒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相當於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煩了,它就會站出來幫“將軍之官”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中醫古籍《傷寒論》裏認為此穴為疏泄肝膽的首選穴位,對調理肝髒有很好的效果。
3
太溪穴——滋潤補水
7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鍾。大寒天氣幹燥的時候,按揉的時間應該長一些,因為燥易傷陰,多揉一些時間,既可補陰,又可防燥傷陰。按摩太溪穴有滋補腎陰的作用,適用於陰虛體質偏於腎陰虛的人。
5
大寒喝好“三杯茶”
1
薑棗茶——溫暖全身
薑棗茶自古就是民間溫胃祛寒的良方。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補血正氣、燥濕消炎的功效,飲後能促使血管擴張,暖身驅寒,全身有溫熱感。
薑棗茶的配方主要有紅棗3粒、生薑2片和紅糖15g,都是中醫養生佳品,各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2
馬蹄茶——生津潤燥
綠茶5克,馬蹄(荸薺)150克。馬蹄去皮放入淡鹽水中浸泡10分鍾;浸泡好的馬蹄榨汁備用;將泡好的綠茶放入馬蹄汁中,調勻飲用。每日一次。生津潤燥,清熱化痰、開胃消食,通便利尿。
3
黑茶——扶陽益氣
8
大寒時節,人的新陳代謝會減慢,陽氣較弱。這個時候可以喝些黑茶可以起到扶陽益氣的功效。普洱茶屬於黑茶,有一定的減肥降脂功能。
來源:網絡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