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醫院

來源: 古典 2016-12-29 09:28: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365 bytes)

老姚的朋友曉忠,昨天寫了一篇散文,老姚欣賞他的文筆,不像我,隻有觀點沒有文采,差距。

三十年前我的母親在協和醫院走的,那時拿到綠卡後馬上回國,下了飛機直奔協和醫院。母親住在舊樓住院部,記憶中是4-5個病人一間大房。室內飄著淡淡的來蘇水味,旁邊還有夜間陪床的。巡房女醫生年輕漂亮,當時擔心她的醫術,臉蛋能治病?

我給朋友的這篇散文起了一個名字:【協和醫院】

 

老父親晚年基本是在協和渡過的,他的病曆好像一部長篇小說。其厚度和氣勢與《戰爭與和平》精裝本有一比。打開一看,能給你一個震撼。圖文並茂,猶如印刷版的教科書。筆跡有的剛勁,有的雋秀,無論行書,還是楷書,令人愛不釋手。讓你覺得,協和的醫生個個都有一筆好字!手術圖解全部手繪,無一筆偏差,就和手術刀一樣精準。又讓你覺得,協和的醫生都上過素描課。一次吳蔚然院長查房,來到病榻前,和主治醫師——其實是兩位年輕的女醫生——畢業於武漢同濟——交談情況,全程英文對白!再讓你覺得,協和的醫生個個深不可測!

再有一次,一位外地老漢做冠狀動脈導入手術。主導醫生——一位年輕小夥子,衝出來對家屬說,病人病情如何如何,必須安放支架,需要家屬簽字。一家人七嘴八舌議而不決。醫生厲聲喝道:別的事你們去吵,現在必須簽字,簽也得簽,不簽也得簽,我得讓老人活下去!

病人要是落在這樣的醫生手裏,死活都無所謂了!

回想起來,協和培養的人才,真是國家民生的寶貝。可惜,協和太少,前有古人,後無來者。

那些年月,進出協和醫院已成了一種日常生活。當時病房在協和老樓。雖然人來人往,但裏裏外外,不但一塵不染,而且從樓梯到牆壁,全都光可鑒人。既有每天每時精心的清掃擦拭,又有歲月的洗禮。仔細看看,早在協和建造的時候,就已經把輸氧管道從氧氣中心通到每個病床前。黃銅材質的粗細輸氧管道,已經擦出黃銅的本色,暗黃的光澤,同樣散射著歲月的滄桑。

是啊,協和還是太少,前有古人,後無來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本壇禦醫出身協和,醫術高明。 -欲千北- 給 欲千北 發送悄悄話 欲千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9/2016 postreply 09:47:47

對,禦醫就是活字典,回答問題精準跟教科書似的。 -愛吃肉的胖子- 給 愛吃肉的胖子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9/2016 postreply 09:53:29

協和出身(畢業)的確實不凡, -coach1960- 給 coach1960 發送悄悄話 coach1960 的博客首頁 (157 bytes) () 12/29/2016 postreply 10:35: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