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體檢有害健康 我為什麽不體檢

來源: YMCK1025 2016-10-22 18:25:5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702 bytes)
回答: 徐丹娜:我為什麽從不體檢?YMCK10252016-10-22 18:20:11

隨著“健康是福”的觀念漸入人心,人們的健康保健意識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公司,甚至一些私營企業都開始主動安排職工體檢。同時,自費體檢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社會上正悄悄湧動著前所未有的體檢熱潮。今年十一帶家人去做個體檢,更成為很多人的假期計劃之一。不過,專家提醒,雖說定期體檢有助於及早發現健康隱患,但體檢項目選擇不能“一刀切”,檢查並不是越全越先進越好,過度體檢不僅浪費時間,多花冤枉錢,更重要的是———

    域 外新 知

    美醫學專家:過度體檢或傷身

    “早發現,早治療”的健康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不過,美國一些醫學專家研究後發現,一些體檢其實沒必要,有的甚至弊大於利。

    不少人把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查當做篩查前列腺癌的重要措施。美國每年2000萬名男性接受這項檢查。布朗大學醫學院榮譽退休教授斯蒂芬·史密斯卻告訴家庭醫生,不用為他安排這項檢查,也不用安排針對心髒病的心電圖檢查。他說,沒有證據表明這兩種檢查可以挽救生命,相反,它們常常會查出一些無關緊要的“異常”,迫使人們接受更多檢查甚至治療。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弗朗西斯科分校醫學教授、權威醫學刊物《內科學文獻》編輯麗塔·雷德伯格剛過完50歲生日,醫生通常都會建議這個歲數的女性定期接受乳腺癌篩查,雷德伯格卻不準備采納這個建議,因為這種檢查查出太多假性腫瘤,它們通常可以自行縮小。雷德伯格說:“許多醫學情況不檢查、不造影、不治療,其實對健康更有利。”她套用建築學上提倡簡約、反對過度裝飾的設計理念“少即是多”表達自己的觀點。

    現 狀 分 析 體檢緣何會過度

    原因一:體檢機構利益驅使

    白女士曾經在某體檢中心建議下,接受了腦部超聲多普勒檢查,體檢人員就告訴她,腦血管壓力有點高,血流有點快,建議再做個CT檢查。於是她又做了CT,診斷結果是“腦皮質萎縮”。白女士很緊張,怎麽會腦萎縮,那不是要癡呆了,這可怎麽辦?體檢人員又建議她再做一個核磁共振檢查。當時,白女士已經在該體檢中心花了近四千元,她沒有繼續在這家體檢中心檢查,而是去了一家三甲醫院神經內科,又花了三千多元做相關檢查,最後醫院的診斷結果是“無異常”。體檢機構的一再誘導,讓白女士前後花費了七千多元的檢查費用,到頭來隻是一場虛驚。

    北京市健康管理協會會長杜兵指出,公眾健康意識的提高為體檢市場提供了巨大商機。除了原來的三級、二級醫院紛紛開設健康體檢項目外,一大批社會投資的健康體檢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提供各種收費檔次的健康體檢項目。然而由於目前對體檢行業還沒有完善的相關法律規範約束,不少體檢機構為了早日收回投資、擴大營利,過度檢查、弄虛作假、使用淘汰設備等現象時有發生。

    原因二:病患尋求心理安慰

    如果醫生說某項檢查能發現潛伏的腫瘤,或動脈堵塞,或心律不齊,大部分人會毫不猶豫地接受該項檢查,因為習慣思維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但研究顯示,相當多檢查和治療隻起到心理安慰作用,甚至對健康有副作用

    網絡上曾流傳一篇“我為什麽不體檢”的文章,頗有影響。其中觀點雖然有些極端,但也有些內容發人深省。

    作者徐丹娜在文中就指出“體檢改變不了我的健康狀況”,她認為,“更多的時候,體檢的結果給我們帶來的是慌亂、恐懼和無謂的勞民傷財。體檢前還是好好的,體檢完了,卻開始憂心忡忡,子宮肌瘤乳腺增生高血壓貧血……反正很少人的指標是完全正常的。為了健康,為了多活幾年,大家便遵醫囑開始吞藥,維生素、降壓藥、補血藥一一找來,嚴重一點的便要各大醫院再輪番檢查一次,看需不需要手術。當得知自己轉氨酶偏高時,許多人被告知不好好服藥的話會發展為肝炎,結果好好服藥後真的得了肝炎、肝硬化;當得知自己血糖偏高時,許多人也會很認真地服降糖藥,結果是傷肝傷腎,最後還是出現了並發症。”

    “經過幾年的體檢和觀察身邊朋友體檢後的遭遇,我變得聰明起來,知道體檢保證不了我的健康態勢。我們的祖輩一輩子都沒照過B超或X光,沒驗過血和查過大小便,但他們都能健康地活到八九十歲甚至天年。相反,我們現在年年體檢,也不見得比我們的父輩健康長壽,反而是許多健康的人被“數據和指標”嚇得半死。”

    “許多人走進體檢這個誤區,以為體檢指標正常身體就是健康的,體檢指標異常身體就是有病的。其實,自己的健康還是要靠自己主宰,與其相信、依賴那些體檢指標,還不如相信我們人體自身的修複功能和自愈能力。”

    原因三:醫生思維陷入誤區

    過去二三十年裏,醫學領域湧現出眾多新技術,給預防疾病和延長壽命帶來新希望的同時,也帶來新“威脅”。一些醫療幹預針對的病症本來可以自愈或不會妨害健康。一些人感覺檢查出某種異常並接受治療後健康狀況改善,其實那種異常未必是病根,不一定會危及長遠健康。

    醫學教授諾丁·哈德勒說:“醫生長期存在一個誤區,即發現什麽覺得與‘正常’不一樣的東西,就覺得它一定是病因。”

    美國知名心髒病專家史蒂文·尼森曾親身遇到一個因檢查得太清楚而讓患者吃苦頭的案例。2009年,一名52歲女患者感到胸部疼痛,隨後在醫院接受心髒斷層掃描。患者當時兩項診斷心髒病指標:低密度脂蛋白和C反應蛋白的水平都不高。然而因為斷層掃描顯示幾處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醫生給她實施血管造影術,結果導致並發症。患者不得不接受一係列治療,在其中一個治療環節動脈破裂,不得不接受心髒移植手術。尼森說,這名患者其實最初並沒有心髒病,惹上這些麻煩的根源是斷層掃描。

    美國全國心、肺、血液研究所心髒病專家邁克爾·勞爾表示,能把身體看得更清楚就未必完全是好事。“我們的成像和診斷檢查發展得如此之快,我們可以看到先前看不到的東西,但是我們了解所看到東西的能力以及懂得是否應幹預的能力沒有跟上。”

    五 點 忠 告

    過度與不及都不好

    有的人認為體檢越頻繁越好,體檢項目做得越多越細越保險,這樣能保證早期發現疾病。於是體檢時,他們會特意選擇所謂的高檔體檢套餐,項目有的甚至多達百項以上,用盡所有的高端儀器,有人甚至不惜花上萬元做一次PET/CT進行全身檢查。

    其實,體檢並非項目越多越貴越好,高科技影像檢查也有其局限性。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會常委、北京健康管理協會副會長王占山教授說,檢查脂肪肝肝纖維化、肝硬化,傳統超聲波的準確度要比核磁共振高。而且,目前還存在一些過度體檢的傾向。比如CT、核磁共振、胃鏡、腸鏡等,這些檢查隻是針對特定人群或者在一般體檢中發現有某些疾病傾向的人的進一步檢查,普通體檢者並不需要。過度體檢會帶來很多傷害。比如做一次胸部CT,輻射劑量相當於拍100張X光片。

    專家指出,健康體檢應該科學、客觀,過度與不及都不好。有一些體檢項目對身體也是有害的,比如年輕女性體檢者不應該過多地接觸放射線,這樣會增加患乳腺癌的幾率,應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體檢,而不要自作主張。一年做四五次體檢,完全沒必要,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有些項目檢查起來也痛苦,比如胃鏡等。健康體檢一年做一次,半年複查一次就行了。複查也不是所有的項目都要做,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

    體檢並不能代替疾病檢查

    雖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體檢,但也有很多人對於常規體檢的必要性產生了懷疑,因為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剛剛參加完體檢沒多久,而且大部分指標都“正常”的人,突然患上了癌症或是發生了心肌梗塞。體檢真的無用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於利群解釋說,健康體檢和疾病檢查是兩回事,健康體檢是在人未出現疾病症狀前做的定期全麵檢查,它不是診斷而是一種篩檢,主要目的是為了發現潛在的病變,如高血脂糖尿病等,以便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接受健康體檢的人,理論上應該是身體沒有明顯異常的人。如果已經感到身體某個部位不舒服,就應該直接到醫院的相關科室就診,進行疾病檢查,而不是健康體檢。

    項目選擇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職業背景、家族病史不一樣,即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和生活環境中的健康指數也有差別,盲目地跟從他人的體檢方案或者憑感覺任意篩選體檢項目,都無法準確反映健康狀況。

    於利群說,在體檢前,體檢查因先和體檢醫師仔細交談,由醫生根據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年齡、體質等進行綜合評估,選擇最佳體檢方案。選擇體檢機構的時候,僅看價格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對於那些遠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低價格,更要多加警惕。體檢質量的好壞取決於體檢機構的設備精確度、體檢醫務人員的技術實力、體檢機構的後續服務等多個方麵,建議大家到正規三甲醫院的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不僅質量有保證,而且可以極大地方便體檢者後續的治療、隨訪。

    不能“抓大放小”

    有些人自認為自己身體沒事,對醫生建議的體檢方案的某些項目隨意放棄。部分患者在體檢時對身體的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腎)的檢查非常重視,但卻忽視耳鼻喉科、眼科這樣的“小科”,往往隨意放棄相關檢查。

    專家指出,心、肝、肺等重要髒器要查,眼耳鼻喉也千萬不要漏檢。健康體檢還是應該要全麵,因為有些檢查對早期發現某些疾病有特殊意義,若受檢者確有病變,卻忽視該項檢查,就可能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比如鼻咽癌,早期沒有症狀,多數患者都是在體檢中發現的。又如眼底檢查,眼底視網膜是全身唯一可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的末梢血管,其狀況對全身係統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診斷及治療非常重要。

    體檢隻是健康管理第一步

    每一年或每兩年體檢一次,很多人都能達成,可是當你拿到自己的體檢報告,你知道是什麽原因讓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今後要怎樣做才能改善?有哪些風險可通過自身調整來降低甚至消除?

    事實上,很多人拿到體檢報告就丟到一邊,從未仔細看過,或者看不太懂,還要當醫生的朋友來告訴他:“你的血脂有點高,飲食上要注意一下!”可過了不到幾天,朋友的話就被拋到腦後。如此體檢,做了也是白做。

    四川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劉玉萍指出,體檢不僅僅是要得到一個“正常”或者“不正常”的結論,它隻是健康管理第一步。受檢者應根據報告裏的數據,及時調整自身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變被動治療疾病為主動管理健康,從而達到維護健康的目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