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房顫發作的因素包括冠心病,甲亢、高血壓、二尖瓣瓣膜疾病和肥厚性心肌病等。醫生在製定房顫治療方案之前,必須首先了解是否存在可以去除或治愈的致病因素。
房顫治療策略選擇 對於48小時內發生的房顫,除外甲亢等病因後,複律為可供考慮的治療方法。對於多數合並房顫的甲亢患者,須在甲亢治愈後,房顫才能被成功轉複。對於發病超過48小時的房顫患者,則須在足夠療程的抗凝治療、或經食道超聲心動圖證實心房內無血栓的前提下接受複律治療。不能或不適合接受複律的房顫患者需要接受室率控製和抗凝治療。
房顫射頻消融術指征 指南建議,對於≥1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症狀明顯且本人主觀願望強烈的患者,醫生可考慮行射頻消融術治療。
2010年一項薈萃分析發現,693 例房顫患者接受射頻消融術或藥物治療1年後,竇性心律維持率分別為77%和29%。
消融術後藥物治療 除非有禁忌證,否則所有房顫射頻消融術後患者均應接受“3A”治療,即接受抗心律失常(antiarrhythmia)和抗凝治療(anticoagulation)3個月、並接受抗生素治療(antibiotics)3天。
在射頻消融術後急性期間左心房受損可導致新的心律失常發生,多出現於術後3個月。因此,醫生應給予患者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3個月。房顫射頻消融術後竇性心律恢複,並不意味著心房機械功能的恢複,後者往往比前者滯後1個月。因射頻消融術可能對左心房造成廣泛瘢痕性損傷,患者應接受至少3個月的抗凝治療以預防血栓形成。
房顫射頻消融術後心律失常複發及其處理方法 今年一項研究發現,74%的房顫射頻消融術後複發房速患者存在≥1條肺靜脈傳導恢複。房速機製主要為折返,其次為局灶驅動。折返性房速主要圍繞左心房頂部和二尖瓣環,局灶機製房速的起源點主要來自胸腔的大靜脈開口。術後房速複發患者再次接受消融術,手術成功率較高。
消融術後心房內存在滲出水腫,可導致各類心律失常發生,後者多在數月後消失,而創麵的愈合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再次射頻消融術多應在半年後進行。
房顫射頻消融術嚴重並發症 一項研究表明,房顫射頻消融術的嚴重並發症發生率為4.54%,心包填塞、死亡以及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生率分別為1.31%、0.15%和0.94%。
另一項研究發現,3萬餘例接受房顫射頻消融術患者的死亡率為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