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的妹妹剛過45歲。 去年夏天開始咳嗽, 胸部X光檢查未發現異常, 看中醫,吃消炎藥都未見好轉。 於是,在今年初做了CT。CT檢查顯示肺部有一3公分腫瘤,伴骨轉移,活檢取樣證實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
小姑一向健康,平時很少生病, 無家族史, 從不抽煙, 無不良生活習慣, 甚少接觸廚房油煙和二手煙。 她性格開朗外向,積極進取,熱心大方。 我實在想不通她為何年紀輕輕就得肺癌。
因為已有骨轉移,手術意義不大。我們有2個選擇:直接用靶向藥,或者先化療。老公是學分子生物學的,在製藥公司做藥物研發。為了他妹妹,他查閱了很多EGFR靶向藥的文獻。靶向藥雖然能在短期內縮小腫瘤,但耐藥性是一個目前無法徹底解決的難題。越是特定的藥物越是容易產生抗藥性。腫瘤細胞為了躲避靶向藥的攻擊,會不斷產生新的變異,使靶向藥失效。
我們決定先做化療。雖然腺癌在總體上對化療不很敏感,但並不是絕對的。如果化療殺死部分癌細胞以後再用靶向藥,從理論上講,癌細胞數量越少,產生抗藥所需的時間就越長。這是一場和時間的比賽。小姑在上海腫瘤醫院的醫生告訴我們,有很多病人害怕化療的痛苦,沒做化療直接用靶向藥,一段時間之後(短則數月,長則數年)靶向藥失效,還是要回頭再做化療。我們決定先給化療一個機會。
小姑做了4輪化療配合Avastin。幸運的是,化療完畢之後,她的腫瘤密度大為減小。連我這個外行也能看出化療前後的CT影像的明顯差異。因為她對化療敏感,醫生決定暫時不用靶向藥,而是用低劑量化療加Avastin維持。每28天做一次低劑量化療和Avastin注射。希望能夠先靠低劑量化療維持一段時間。能維持多久就多久。我知道一個病人靠低劑量化療維持了十幾年。醫生的策略是等到化療失效之後再用靶向藥, 盡量推遲靶向藥的使用,把更強的武器留到後麵。
最近,小姑在做完低劑量化療之後到美國來散心,和我們住在一起,又一起去墨西哥度假。她的堅強和樂觀讓我敬佩。雖遭此大難,她卻沒有怨天尤人,悲觀惶恐。我從沒從她臉上看到一絲悲傷,害怕和怨憤,從沒聽到她說過一句"為什麽是我生病?""這不公平"這樣的話。她似乎把疾病拋在腦後,照樣開開心心出去逛街購物,該怎麽活還怎麽活。其實她對自己的病情非常清楚。有一次在談到她16歲的兒子時,她說:"男孩真是晚熟,兒子知道我得了癌症,但他卻天真地以為我的病會好的"。盡管如此,她還是保持樂觀。有一次在聊到人工智能的時候,她說:"可能十年後機器人保姆就會出現,我想我是看得到那一天的"。我想不是每個得了癌症的人都有她這樣的心態。
作為家屬,我們能為她做的是搜集信息。住在美國這個藥物開發最前沿的國家,老公又是幹這一行的,我們要緊密跟蹤EGFR和肺癌新藥開發和臨床試驗的最新動態。現在,EGFR的第三代靶向藥已經上市,還有不少製藥公司正在研發抑製EGFR突變的新藥。相信不遠的將來,將會有更多的新藥被批準。對於肺癌的免疫療法也正在興起,雖然腺癌對目前的免疫療法應答率較低,但隨著科學家對免疫療法的進一步開發,相信免疫療法的療效會不斷提高。另外,我從Inspire.com的肺癌群裏看到有病人提起古巴研發的肺癌免疫針CimaVax效果不錯,很多美國病人為了能買到CimaVax專程去古巴。說不定小姑又多了一個選擇。
希望小姑的病,通過正確的治療方案,積極樂觀的心態,再加上一點運氣,能夠得到長期的控製。按照目前的醫學水平,可能治愈晚期肺癌還不現實,但是和癌症長期共存應該不是奢望。祝福我的小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