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中醫影響更大曆史更悠久的印度阿育吠陀醫藥

來源: dw8866 2016-07-17 17:27:2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787 bytes)

印度阿育吠陀醫學的源起

印度的阿育吠陀(Ayurveda,又稱生命吠陀)醫療體係醫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醫學體係之一。阿育吠陀傳統醫學可以追溯到大約西元前3000年的吠陀時代。它以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記載的綜合醫學體係而著稱,五千多年來被無數的印度家庭使用著。

根據印度古代神話記載,阿育吠陀的起源頗具傳奇色彩。它是由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創世者梵天(Brahma)在創造人類之前為保護人類而創建的。梵天先把阿育吠陀傳授給醫學之神孿生的雙馬童(Aswins),他們又傳授給專司雷雨的天神因陀羅(Indra)。因陀羅傳授給在人間修行的賢達之士,他們再傳授給他們的後代和弟子。

阿育吠陀療法經過了幾千多年的發展和進化,其療法通常是基於複雜的中草藥化合物,大約經過1000年後開始加入礦物和金屬物質(鹹認是受到早期印度煉金術的影響)。古老阿育吠陀療法同時教授外科技術,包括鼻子整形、去除膀胱結石、異物的提取和傷口縫合等技術。

阿育吠陀醫學影響或改善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醫學體係,古埃及人透過與印度的海上貿易,瞭解了阿育吠陀醫學。亞歷山大大帝的入侵,使希臘人和羅馬人接觸到阿育吠陀,傳統的尤那尼(UNANI)醫學也是在這種交流中形成的。隨著佛教東傳,阿育吠陀醫學也傳播到東方,並對西藏醫學和傳統的中醫草藥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阿育吠陀醫學的概念及原理

阿育吠陀醫學不僅是一門醫療體係,而且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梵文的阿育吠陀(Ayurveda)由Ayur(指生命)和Veda(為知識、科學之意)兩個字組成,因此阿育吠陀一詞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學。依據阿育吠陀的論點,人類應該和自然界和諧共存,而疾病的產生是由於這種和諧被打破了。透過利用自然界及其產物恢復這種基本平衡是阿育吠陀醫療的主要手段和目的。這種觀念不僅用於治療疾病的過程,而且還適用於疾病的預防。

阿育吠陀醫療體係的診治更專注於人的特性而非疾病的特性,因此在做出診斷之前,病人的年齡、居住環境、社會及文化背景及其體質都是要考慮的層麵。診斷的主要手段包括觸摸、檢查和交談等,並利用草藥去調整體質。它們的基本作用是激發各項器官的功能,因此阿育吠陀醫療的目的是透過調節飲食而化解健康問題,同時不會產生副作用。

阿育吠陀最初是靠口耳相傳傳承,一些阿育吠陀的概念在古老的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時代就已經被發現。雖然印度歷史上歷經多次被外國佔領,阿育吠陀療法不僅在印度本土持續盛行傳承5000年,更進一步推廣到世界各地。

阿育吠陀醫學最早在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發現,古典梵文描述的阿育吠陀醫學分成八個組成部分,分別為:

  1. Kayachikitsa:內科,一般醫藥
  2. Kaumarabhritya:兒科
  3. Shalya Tantra:外科,外科手術技術和異物的取出
  4. Shalakya Tantra:頭頸外科學及治療、眼科學和耳鼻喉科學
  5. BhutaVidya:精神病學
  6. Agada Tantra:毒物學
  7. Rasayana:延緩身體老化的老年學,以延長壽命、增加智慧和力量
  8. Vajikarana:生育學

印度草醫學認為人體是由五個基本要素組成,即天、空氣、火、水、土。人是這五個基本要素的綜合體,這些元素能互相結合創造出各種生理功能。如天和空氣結合成瓦塔(Vata dosha)。瓦塔支配人體內動,象部隊指揮部門一樣控製神經刺激、循環係統、 呼吸和消化係統。火和水相結合成皮塔(Pitta dosha),促進轉化和新陳代謝,例如把食品轉化為營養為身體吸收。水和土結合形成卡法(Kapha dosha),負責的人體成長,充實人體結構和保護人體組織,例如,腦脊髓液保護腦和脊柱,胃壁粘液能有效保護胃。 
  
印度草醫學認為造成人們生病的原因是由於體內的這三大生命元素失去平衡。每個人體的三大元素比例都不一樣,當其中任何一種元素在體內滯積都會帶來身體的毛病。醫生在診療時,會以詢問的方式,先了解病患的飲食習慣、對壓力的感受、睡眠模式等;再從觀察中來做出結論,包括觀察舌頭、眼睛、皮膚和行為舉止,聽患者的聲音,來診斷出患者的體質和不平衡的元素,然後建議患者改變生活方式、吸收一定營養並運用草藥幫助減低體內過多的元素。從事阿育吠陀療法的醫生醫術高明與否,取決於他對病人體質及體型的判斷及評估。如果毒素在體內積存,醫生則使用一種叫潘沙卡瑪(Pancha Karma)的清洗療法幫病人清除這些有害的毒素。還有一種治療手法就是按摩術。阿育吠陀按摩術在印度古代盛行,近代得到了復興。主要使用傳統草藥油脂,可治癒風濕病和關節炎。有一種著名藥油名叫斯諾哈雅(sirodhara),可從額頭上方慢慢倒到額頭上,然後慢慢流遍整個頭部,據說有安神和恢復體力的功效。

 

所有跟帖: 

喬布斯剛得病時就去印度找的阿育吠陀大師治療近一年,瑜伽就是其中之一的治療手段。是中醫的鼻祖 -dw8866- 給 dw8866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7/2016 postreply 17:30:08

別舉這個例子,如果喬布斯不試其他,就看西醫,也逃不了死亡的命運。 -薛成- 給 薛成 發送悄悄話 薛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7/2016 postreply 17:49:03

人工讚 -天兒晴了- 給 天兒晴了 發送悄悄話 天兒晴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7/2016 postreply 19:09:39

他剛開始得的是P N E T s腫瘤T1期,如果馬上手術治療,有近80%的康複可能,但等到他同意 -dw8866- 給 dw8866 發送悄悄話 (238 bytes) () 07/17/2016 postreply 19:30:30

當然如果你認為他一開始就屬於那治不好的20%也可以,雖然你沒有根據這麽說 -dw8866- 給 dw8866 發送悄悄話 (230 bytes) () 07/17/2016 postreply 19:35:11

讀過其自傳,過來給你Confirm一下:) -黃桷樹- 給 黃桷樹 發送悄悄話 (1274 bytes) () 07/17/2016 postreply 23:05:33

怪不得他那麽瘦,素食主義者,走得那麽早就可以理解了。上帝把肉給你,你不吃,餓死了,怨誰? -happycow222- 給 happycow22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8/2016 postreply 02:03:33

老喬是天才,極其聰明的人很多有不同常人的的地方,他們從小就非常渴望探索生命的意義 -newnewid888- 給 newnewid888 發送悄悄話 (311 bytes) () 07/18/2016 postreply 04:27:46

好奇地小聲問一下:"那個挖金老婆",為啥他太太會得如此名聲? -Gbdjw- 給 Gbdj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8/2016 postreply 07:48:56

傳記中說: -黃桷樹- 給 黃桷樹 發送悄悄話 (227 bytes) () 07/18/2016 postreply 11:31:45

同樣由於阿育吠陀醫藥的重金屬含量過高,無法在西方國家銷售,效果也無法得到醫學認可 -dw8866- 給 dw8866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7/2016 postreply 17:32:55

印度人同樣有爭議,但主流也是認為阿育吠陀醫藥是曆史文化,它不能也無法改變印度醫療衛生落後的狀況。 -dw8866- 給 dw8866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7/2016 postreply 17:47:22

華佗無奈小蟲何 -TBz- 給 TBz 發送悄悄話 TB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7/2016 postreply 22:01:50

印度阿育吠陀醫學用這麽多化學品,離天然也比較遠,實在是沒什麽可取之處。消亡了很正常。 -羽衣甘藍- 給 羽衣甘藍 發送悄悄話 羽衣甘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8/2016 postreply 05:58:18

喬布斯蛋奶魚都不戒,這些都是強促癌物質。很多這樣自認健康的飲食和坎貝爾提倡的未加工植物差很遠的。 -羽衣甘藍- 給 羽衣甘藍 發送悄悄話 羽衣甘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8/2016 postreply 06:08:15

西方吃魚的也說自己是素食,中國吃蛋說自己素食,印度喝奶說自己素食。素食是個框,什麽都能裝。 -羽衣甘藍- 給 羽衣甘藍 發送悄悄話 羽衣甘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8/2016 postreply 06:35:43

中國人說西人吃魚不算素食,印度人說中國人吃蛋不算素食,我說印度人喝奶也不算素食。 -羽衣甘藍- 給 羽衣甘藍 發送悄悄話 羽衣甘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8/2016 postreply 06:50:4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