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道醫大陰陽世界觀

來源: 月餅的夢想 2016-06-11 09:52:3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848 bytes)

大陰陽世界觀

我先說說我這一支的世界觀吧,希望各位如果有基礎的,暫時把所學放在一邊,然後你過完我說的內容,自己去印證。沒有基礎的,當做我在講故事,在生活裏自己體會,不是上課,算是另一個角度解讀吧,跟現有中醫體係完全不一樣,內容更多更詳細,我想先從道家“形”和“神”的概念說起吧,這樣更容易理解陰陽,魚在水裏遊,魚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水裏,以為自己的水世界,就代表世界,人生活在天地間,我們的認知決定了我們的眼界,這種認知來自“識”,語言文字流傳下的隻言片語,去揣度前人的想法,這就引起了很多問題,因為過去的人生活環境和現代人不一樣,曆史文化,社會主流思想,世界觀都不一樣,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定義,還有主流文化,所以現代人解讀古代人的想法就很難,因為每一個時代在認識一個東西都在嚐試用自己的語言,文明來重新定義它,說是為了方便理解,但是因為“別人的”定義、思想混雜其中,所以偏頗,可是那個東西本身還在那,並不會因為我們的看法角度而改變性狀,所以我先請各位放下心中各自對古醫的定義,對中醫對世界的想法,安靜聽我說。古代的道家,或者說各類“實幹家”,練養家,神仙家等等,都在嚐試在自己的領域突破,他們可以說是很早的一批“科學家”,本著嚴謹驗證的態度看待自然,那時候人更靠天吃飯,很多信息也因此直麵天地,更加真實,古人相信萬物都有“靈”,這個“靈”實際上是一種對狀態的定義,舉個例子,說到河流,水,甲骨文的水就是三條波浪,曲線,用波浪的形的狀態來描述水的存在,可以說過去的思想,很少去用“名”去命名事物,而是用存在的狀態,產生的動作,來命名事物,這種習慣現在被我們的鄰居日本人很好的繼承了,我們自己卻在用西方的線性思維來命名東西,就是一個東西我一定要給他一個“名”我才知道它是幹嘛的,日文裏,“放題”,就代表自由隨便任君處置的意思,但是用漢字來看,題就是約束,放就是接觸約束,這是文化層麵的基礎。這部分不明白,古文看起來就很費力,為什麽要提到這個,因為醫心方原文是中日語混雜的,我們這次並不拿出日版古文來講,但是譯文,這個法則一樣很重要,古人描述的內容,是動作,而非名詞,沒有主謂賓的概念。之後說第二個概念,世界觀,古人是這麽理解世界的,魚是魚的形狀,是因為要在水裏生活,也因為是水,魚也隻能在水裏生活,這個狀態是直觀的描述,那麽水,就是限製魚形狀的“神”,靈,人也如此,山精草木也是如此,這個概念很抽象,所以引申出一個概念,人生存在天地之間,那麽人的形狀是為了適應天地間的環境,所以天地就是人的“神”,那天地是什麽樣子,人為了活下去,也必須和天地一個樣子,這麽說,能明白吧?隻要天地山川,日月星鬥沒有改變,人的身軀就不會有大的結構性改變,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大的生存環境,磁場等等沒有改變,人不會發生進化退化,所以,曆朝曆代的醫生也好術士也好,按說並不會出現很多門派劃分,因為人的身體結構沒變啊,可是確實出現了分別,那問題就出在了後天的“識”,累積的,聽到的等等,有個小遊戲不知道你們見過麽,五個人,互相隔斷,堵上耳朵,一個個往下傳遞信息,隻能靠看動作,第五個人猜第一個人看到了什麽,在描述什麽,哪怕至親的人都能傳遞的驢唇不對馬嘴,何況隔了幾千年的間接傳承?所以現代醫術糟糕到這份上,天天打架,一點不奇怪,他們忘記了第一個要傳遞的信息描述的東西一直在那,而隻在想怎麽最好的表達上一個人告訴我的東西,所以我說要各位暫時放棄成見,直麵天地人身,聽我慢慢道來,古中醫,接近現代物理學,既不是化學,也不是生物學,是物理學,人的身體有很多開關,大門,控製著身體的每一個階段環節,不同的環節有自己的狀態,醫的目的,一個框字旁一個矢,醫,一個人,一個火台,有目的的通過人為外力的手段針對某個環節下手,改變狀態,這就是醫,首先,放棄“病”的概念,不管命名什麽病,肉體千年不變,它的狀態就那幾種,因為狀態不好影響存在了,所以就會認為是“疾”,不存在狀態不好,天地間就算發生洪水,洪水隻是對人不好,但是肥沃的泥土可以帶來更多的生長,關鍵在於如何利用狀態讓“存在”不會影響生存,這就夠了,有這個思想,並不跟“病態”糾結,這是認知古醫的思想基礎,古代的醫,必須對時間,時機有精準把握,因為天地時刻在變,同樣的一個畫麵,狀態,在天地間不會出現第二次,上一秒過去了就是過去了,所以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開篇就講法於陰陽,合於數術,改變狀態有很多方法,你們有人可能接觸過一些看起來很神奇的“法術”,比如收魂,換命等等,我並不否定這些,但是流傳到現在,這些已經隻剩下形了,各種術都可以在宏觀上改變身體,改變某一個時間片段的狀態,比如說發熱,正常人太陽證發熱,臨床觀察到就是6天整傳經,在普通人看到的感覺就是,我多喝水,挺挺,好像感冒一個禮拜就好了,當我們明白其中的影響環節時,就可以加速或者減少這個時間長度,控製程度,讓它消失或者加重,都能做到,這就是認為幹預的方法,醫也可以製病,病隻是一個時間段的狀態,看到更深遠的東西,才是有趣的地方。毒醫?未必呦,比如,一個人身體很好的情況下如果某天出門就會死於車禍,而前一天我讓他生病發燒結果臥床沒出門,那個時間車禍的象就發生在別人身上,這也是醫。不過可以理解是“玄醫”,在世界上存在,但是我不想講這個,內容更繁雜。我講下人身的基礎吧,活人和死人最大的區別是什麽?誰知道?知死方知生,我來說吧,剛才破磚說的算一個方麵,活人有口氣,死人沒氣,還一點,引申出來就是活人身體是溫暖的,有體溫的,死人沒有,活人可以運動,死人沒有,從分子物理學看,活人身體內各部分的分子都是運動活躍的,死人是相對靜止的,速度,不一樣,為什麽不一樣?初中物理會跟你說,熱的東西,分子間距離大,運動速度快,冷的東西,分子間距離小,運動速度慢,因為能量,所以熱,這個動能能量,並不局限在熱,高處的東西落下比低處的東西落下砸人就是傷害更大,我們把這個能量叫做“勢”,道德經裏說“高以下為基”,描述的就是動作,勢的產生,這個就是古醫當中的“陽”,運動的,功能的,就是陽,不運動的,有形的基礎的就是陰,“陽”給“陰”賦予功能性,動力,動能,“陰”給“陽”依托,實現功能的形,就好像發動機裏燒汽油,構成發動機的鋼鐵就是陰,汽油,點火,能量爆炸,壓縮氣體,這個動作就是陽,我這麽說能理解吧?那麽陰陽跟身體是什麽關係?陰陽跟身體的關係,在人體整體看,肉身這個“死物”就是陰,讓肉身可以活動,可以喘氣的力量就是陽,這個感覺,就好像現代說的生態圈,如果地球上沒有自然循環,地球就死了,變得像金星和火星一樣荒蕪,但是地球有生命,這個推動生態循環的力量就是陽,地球本身的形就是陰,這一點是和人體對應的,大陰陽找到後,就要開始分析為什麽世界可以是生機勃勃的狀態,為什麽人體不是屍體,是活動的活人,現代人認為全世界70%是水,這個現象在人體身上同樣適用,但是這個水,並不是死水,天地間的水是在運動變化的,有山河冰川,江河湖海,大氣,動物,無所不包,有水的地方,生命的循環就能有基礎,那人呢?也是如此,但是這個水,絕對不會隻是液態水,而是更多的以水蒸氣的形式存在,因為蒸騰和汽化,冷凝三態轉換,天地形成能量圈,萬物大地得以潤養,生命才能展開,人的身體亦是如此,可是水的三態變化能量來自哪?來自太陽,地球的關係,太陽放出光和熱。

‌太陽的光照射地球,光的能量,分子間的運動,震動,波,傳導,被傳遞到這裏,地下的地火,產生同樣的作用,這個感覺有點像微波爐,所以地火反饋回來,就變成了所謂磁場,來穩定保護中間這一層大氣圈,環環相扣,在人身體裏,心髒就是源源不斷提供能量的太陽,脾髒消化部分就像大地,分配營養萬物,心髒的能量通過主動脈降到小腸後麵,溫養小腸和肚臍之間,和女性子宮,男性前列腺之間的空虛之處,這裏就是所謂"氣海”,武俠小說的丹田,也就相當於地球的核心,或者現代中醫說的腎陽所在,這個能量,蒸化腎,膀胱,大腸收到的水,就好像地熱太陽的溫暖加熱地下水,山川河流,之後進去脾的分配,脾如同大地地表,之後流行草木之間榮與升發,就像脾藏的能量進入肝,於是大循環的根基就有了,這個過程,就是古代修行人,醫家說的人體五行生克,在天地就是化生萬物的狀態。我找地方吃飯。晚上繼續,講三才四季五行在身體的狀態在自然的狀態,你們不明白身體的循環,所有的物理狀態,是沒法用各種方法改變身體的。

 

天地有山川河流,人有肌肉經絡,人體裏麵除了解剖學看得到的血,還有體液,但是更多消散的是水氣,這個氣是陽氣的依托,“有形有質”是陰,“無形有神”的是陽,兩者結合,就是動態的“活”,兩者分離就是“毒”,毒,在現代會做很多界定,什麽元素,組合,毒害,等等,這隻是分離認知,但是從不明白多少量在人體是有害無害的界定,其實在我們看,毒不存在,害不存在。所謂的傷害。隻是因為“陰”不能收納結合“陽”,“陽”不夠推動“陰”了,因為“不化”,不能平衡轉化,不是誰多,就是誰少,然後多餘的部分跑到多餘的地方,毒就形成了,比如出汗,汗臭,比如腳氣,比如腹瀉,比如小便渾濁,都是人體自我平衡的過程,為了調整不能“化為己用”的部分,譬如嘔吐,等等,不一而足,在大自然呢,比如石油,石油在地下不燒不提煉永遠不會汙染,但是如果集中精煉,就會產生毒,汙染,因為自然沒法轉化,比如塑料袋,同樣,比如放射元素,自然界都有,但是無害,因為環境陰陽足夠平衡,人非要把它集中起來,於是大地沒法“化”,所以就變成了毒,這就像任何東西,吃多了都能吃死人,一個道理,陽依托於水,在人體主要是水氣存在,這個“燃料”就好像汽油,汽油本身不能有能量,燃燒賦予能量轉化才能利用,水和熱也是如此,能量燃料可以加速某部分的運轉,在有平衡的內容介入補足“陰陽”的情況下,加速時間的轉化效率,就像時光機器,讓相對時間變快,等於效率提高,效率變快等於時間壓縮,大自然的塑料都是可以降解的,隻是200年的時間對人太久,如果縮短到1天,它就是“無害”,同樣原理,這就是所謂“醫”在人體做了什麽。天,人,地三才,在人體,對應心肺,肝脾,小腸腎,因為心肺輻射能量,為天幕,小腸腎,為地火加熱水升騰,為地,肝脾消化,後天之本,為人。我們這一支眼中,世界上沒有病,隻有某個時間段的狀態,自然是允許這種存在的,但是又不允許,允許是因為物質可以做到,不允許是因為時間衰變。你可以理解吃的都是毒,也可以理解所有東西都可以消化,隻要時間條件足夠,毒隻是人自我認知的局限,知道因素條件,毒可以化掉,解毒就是類似補足陰陽的概念。人的所有機能都不會有損壞,那不就是另一種意義的長生?對,長生,但非不死,但是這個長生還要會懂藏養,和能量轉化在肉體完成,這是對毒的概念。舉例,喝水喝多了,會水中毒,休克,因為水就是“陰”,在人體水要氣化才能用,多的水要腎髒安排排了,結果這個量超過了轉化,又沒法及時排,所以喝水也能毒死人。氰化物,如果轉化條件合適,可以被水解,包括河豚毒素,所有的毒在能量的衝擊下都會被破壞,我提到這個,就是為了說清楚為什麽金石藥物用對病人吃不死,正常人吃死,如果修行把自己變成“非人”,毒藥就會變成平衡的補藥,這就是丹藥的基礎,金丹的基礎,這就牽扯到醫道的發源點,就來自修練肉體的那幫高人,在千年前就對肉體認識透徹了。

四季,時間在人體是有刻印的,一日之四季,對應古代十二時辰十二地支,子午卯酉,對應膽,心,大腸,腎,這裏說的就是功能,膽是後天消化裏負責改變毒素的部分,身體裏最後一點血液的毒素被轉換為膽汁參與消化,同時這個膽也指的協調功能區,意思就是微循環控製的神經體係,意思就是微循環控製的神經體係,主掌人的決策力,判斷力,同時微調內循環,因為有微調的作用才能分離收納匯聚肝髒的毒素,心,指的是心神,是“神”,而不是中醫說的心包,現代中醫說的心包,才是肉質的心,和外部的心髒包膜,古代的午時的心,指的是心神,控製人體大方向運轉的核心,類似司令部,大腸,主管身體裏水汽的運化,它就像鍋,食物殘渣中最後的水分要到這裏才會被吸收掉,它的溫度很高,同時介乎在胃和小腸之間,這個位置,離修行所說的黃庭很近,腎,就是統管經絡之內能量密度,人身體內水液燃料運轉的核心,這是修行人的四季。在人身上看就是早晨,中午,傍晚,子夜,春夏秋冬,這裏我補一個歌訣,十二地支歌訣,看不明白先背下來也可以,因為代表了古法子午流注,一天之內十二時辰運轉的機要,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醜肝通,控製了人體的神經係統和微循環還有能量係統,就能控製身體的四季,一天之四季,這部分我先淡化,因為時間牽扯到轉換肉身的關鍵。我來講五行吧,現代中醫五行,肝心脾肺腎,木火土金水,這是相生的概念,但是現代人並不知道為什麽,因為不明白,就排斥為封建迷信,現代的中醫也解釋不清楚,因為從華佗那時候開始就不靠譜了,因為原理很簡單,那時候沒有物理學,沒有水蒸氣的概念,隻能用“炁”字來描述,但是前幾年有個哥們說,這個字你拆開看不就是“無火”嘛,於是跑去滅人欲,神經病。這個字的形,是一個在火上蒸煮鍋的樣子,古代的禮器,熬藥,假借古巫煉藥的樣子來描述,實際上就是描述的能量轉換,熱或者其他能量借助媒介融於物質之間讓物質形態發生變化,出現三態變化,固體,液體,氣體,古人看到最直白的樣子就是在火上燒東西,無並不是沒有,而是看不到,不是真沒有,所以左邊多了一個小豎,意思就是不是沒有,是轉換成能量流轉肉身,這個轉換順序就是木火土金水相生,具體解釋一下,我們從一口粥進入人體說起,以下內容很重要!粥,相當於已經被咀嚼水溶後的食物,進入到胃,胃因為靠近心髒,心髒的熱量會透過橫膈膜,這個熱會第一次加熱水,這部分水很稀,直接透過胃壁的血管進入血液,熱氣上升,進入肺,之後隨著呼吸作用進入毛孔四肢百骸,於是,出汗了,這個過程就是第一個轉換狀態,五行當中的土生金,土,生金肺,生的是水液的變化,所以我們常見一種情況,很冷的時候,一口熱粥下去,瞬間周身都暖了,如果裏麵有胡椒,蔥白,大蒜,辛辣發散強壯陽氣的東西,人就開始覺得腦門上有汗,這個汗並非真的血液裏的,而是食物裏內壓更替出來的,這個心髒的火加熱胃,這個過程就是第一個火生土的過程,移熱,轉移能量,這時候因為心髒是搏動的,心髒跳動會產生內壓,這個壓力通過橫隔膜擠壓脾髒,解剖學上脾髒裏麵都是疏鬆組織血管,裏麵匯集的是血液,因為收到心髒的壓力,擴張,所以脾髒會動,同時因為呼吸作用,這個壓力被放大,隨著呼吸,脾髒的血液被擠壓出去,進入肝髒,因為脾髒和胃是鄰居,而人體內是真空的,脾髒變小,胃就變大,胃就開始蠕動,當肺收縮排氣,空間變小,肝的血重新回去,脾髒又變大了,擠壓胃又變小了,於是胃完成一次蠕動,所以為什麽運動員跑步大消耗結束會餓?因為強烈的肺舒張加速了胃的消的動作,“消化”的消,把食物磨損代謝,胃裏沒東西就會咕嚕咕嚕叫,這就是餓,接著講那坨粥,粥的水分蒸化,變成個幹飯團,然後接著往下,進入十二指腸,這時候膽囊裏肝代謝的垃圾,毒素,在心跳作用下噴出來,因為膽上麵有一個大血管直接連到心包外麵,當心髒搏動,挑動一次,心髒會壓迫外麵心包膜的“水箱”,這個壓強會傳導到這跟血管,擠壓膽囊,就像擠牙膏,把膽汁噴出來,所以心髒搏動一次,膽囊收縮一次,這些收納的肝的毒素所謂膽汁是有腐蝕性的,所以可以幫助消化肉質纖維,也包括植物纖維,在充分混合後進入小腸,這時候盲腸開始發揮功能,盲腸的主要作用是消化毛發,硬殼,比如螃蟹,蝦的殼子,還有動物的毛,在這裏會被有溫度的活性酶分解,再次吸收利用,同時大部分食物主體在小腸,因為主動脈存在的原因,心髒的高溫可以百分百轉移進入小腸周圍的血管,在高溫下,食物和菌群共同作用,分解,營養進入血液,多餘的殘渣繼續旅行,進入大腸,這裏,膽汁混合進入小腸的過程,實現了第一次木生火的過程,木是膽,火是小腸,木的腐蝕轉化性在小腸的高溫內得以充分完成,殘渣繼續旅行,進入大腸,大腸在小腸的上麵,就像一個鍋,小腸和丹田的熱火在那燒煮大腸裏的渣滓,把水分第二次蒸發出來,最後隨著腸道蠕動, 出現了!但是這隻是完成了能量的第一步粗循環,接下來,能量精微轉換的過程開始,食物的有用的部分以水溶液,水蒸氣,營養物等等不管什麽形式,都可以叫“炁”,以半蒸化的形式參與到內循環,胃裏麵的水之前說過,會走毛孔和肺直接出去,然而消化道裏的能量養分,在小腸吸收後,會進入到脾髒,這時候第二次五行轉換出現,火生土,大部分血液內的營養物質在這裏被分配,有用的輕的部分直接通過血管分配到各個精微部分,沒用的東西會留下,隨著呼吸作用被推動到肝髒,在脾髒裏的樣子就像石油的提煉過程,高溫的大爐子燜燒,讓油品分化,精華的部分往上走,進入到肺,去營養肺,這時候又出現了五行,土生金,營養收納吸收,傳遞營養的水分因為呼吸的冷空氣而冷凝,進入到腎髒和膀胱,這裏要注意,我說的是腎髒和膀胱,因為並不是腎髒收攏所有的水氣,就像不是所有的雨水都會匯集進入河流一樣,還有一部分直接進入到地下,也就是地下水,多餘的水會進入膀胱?不是多餘,實際上算隨機的,進入膀胱,這時候,脾髒的分離作用,讓血液裏中層的營養,進入腎髒,這部分就比較糟糕,所以腎髒要過濾下,這就變成了一個相克的動作,土克水,脾土克腎水,因為脾髒給多少營養腎髒才能得到多少,而不是像肝髒,這一部分過濾後,過濾的水會再次進入肝髒去養肝,於是水生木出現了,腎水的水汽營養去養了肝髒,同時,脾髒裏最糟糕的營養血進入肝髒,肝裏麵都是疏鬆的纖維組織,這個組織會像過濾網過濾這個渣子,這部分過濾的好的營養會進入靜脈血,隨著血液回流進入心髒,同時髒的部分匯集進入膽囊,這個隨靜脈進入心髒的過程,就是第二個木生火,肝木生心,同一時間,肺裏降下的水汽落入膀胱,加上腎髒過濾的渣子混合,這種尿屬於比較粗的尿,但是怕浪費呀,於是人體自動提純,因為膀胱在小腸和氣海前麵,這個熱依然很高,膀胱裏的尿液很大一部分是以半氣態大地形勢存在的,400CC的尿....如果是液態,這個重量會壓迫尿道產生尿意,但是氣態的就不會,膀胱和氣球一樣懸浮在下腹部,向上升的力量讓尿不會灑出來,所以人才能憋尿,如果膀胱溫度低,冷了,就會變成失禁,自己什麽時候尿了都不知道,也正是因為這個“球”是熱氣,會有氣壓,所以小便會以噴射的形式出來,這個,就是水克火,膀胱的水吸納克製小腸的火,但是沒完,氣球是飄的,膀胱表麵有很多褶皺,但是在充氣的時候,膀胱的褶皺舒張開,在內部有很多想毛孔一樣的小孔,

這些小孔的一個目的就和腎透析一樣,讓幹淨,輕的水汽再次透過吸收往上走,這個樣子在大地看就是地麵的升華現象,水分被直接氣化變成水蒸氣,這個潤養的過程的水因為是氣,又帶著丹田的能量,大部分進入到經絡,少部分再次上升,潤養麵部還有肺,髒腑,之後再次降下進入腎髒,二次透析,這樣,五髒的生克變化在人體才算基本完成,而在天地之間,心髒如果是太陽,肺就是大氣層,雲霧,用來疏導能量,替心髒散熱,而脾,就是大地,分化蘊藏各種營養基石,腎髒,疏導水汽流轉,肝髒,生發解毒,就像森林,腎髒就像表麵的山川河流,脾髒就是腳下的土地,分毫不差,而這當中有一個紐帶,關鍵點,就是三焦,也就是所有能量運轉的巡行路線,通道,這東西就是肌肉和肌肉之間,皮膚和肌肉之間,骨頭和肌肉之間,骨頭和筋之間的縫隙,被能量水液充斥的部分,解剖學看不到這部分有水汽,因為解剖的是死人,隻能看到壞死的淋巴係統,而實際裏麵充斥著能量,而且嚴密的包裹每一根血管,所謂中醫的三焦,就是經絡縫隙,能量流轉的空間,在天地之間就是“風”,就是轉換的狀態,這時候因為一年之四季,一月之四季,一天之四季天地陽氣於陽氣的變化,人的身體內能量也會周流運轉不息,形成體內小循環,所謂生長收藏,在人體也是如此,當明白了機關關竅,人體就簡單了,藥物,針灸,手法,不過是改變某一個部分的狀態,四季的變化在人體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冬天運動量大的話,不會出汗,會小便多,因為天地肅殺,陽氣回縮,而是因為大自然寒冷,熱脹冷縮,心髒的能量是恒定的,這時候相對夏天,能量就不足以支撐全身,所以秋冬總覺得天高,雲淡風清,也是這個原因,冬天雲彩少,因為上麵寒,下麵冷,這時候本來水汽可以隨自然恒溫變成汗出去,因為體表冷,出不去,這部分水汽就會回到皮膚和肌肉之間,西醫所謂淋巴,中醫說的三焦,古醫說的經絡腠裏,匯聚回到膀胱,腎的循環,變成多的小便尿出去,這就是冬夏人體的差異,人體內的四季的一角,當肉體的基礎,在腦海裏形成基本的能量循環架構,五行就不再神秘,身體猶如山河。見山是我,見水是我,是我不是我,其實還是我。我描述到現在,隻描述了肉身十二地支“陰”的狀態,但是已經完成了後世醫,對治病的基本需要,當下幾乎所有肉身的疾病隻要把握時機都可以解決,但是“陽”的部分,就是改造肉體修行的部分,跟六淫八風有關,這些在“醫心方”裏可窺一二,也就是我要假托所講的書。在我們看,學會控製陽氣,營養循環的關竅,人體肉身部分幾乎沒有秘密,其實不用死記我說的,找個內髒掛圖,按我說的過程,走一下就明白了,然後看看探索頻道,自然,旅旅遊,中醫就學會了,古代師父帶徒弟,大部分時間都在“雲遊”的路上,因為自然是最好的老師,不是書本,這才叫“生活”,天地生我,活在天地

 

 

大家如果對養生和道教文化有興趣的話,歡迎掃二維碼進入北美道文化共修交流群,道長常駐分享答疑!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