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所謂“養生”

來源: 月餅的夢想 2016-06-10 19:57:2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225 bytes)

我先來講講養生的概念怎麽來的吧,這個概念,其實我個人一直是反對的。為什麽這麽說,讓我們先看看養生這個詞最早出自於哪裏。

養生一詞,最早是出自於莊子,養生主之篇,當時莊子對這個詞的定義是攝養身心,意思就是說不要去放縱欲望,而是應該反過來,守住自己的身體裏的生機不泄露。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麽說不太容易理解。那麽就說的簡單點。養生一說,出自古代道家學派的煉養體係。最早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人一生下來,從生到死是不可避免的。打個比喻,這個過程就像蠟燭被點著。一點一點慢慢燒,慢到你根本就不怎麽觀察的到。然後越燒越少越少越少,最後就燒沒了。就像是人的生機,從出生就開始一點一點慢慢耗,慢到你無法細致的感覺到。然後到了一定歲數,生機耗沒了,人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

所以道家就提出一個養生的概念,就是怎麽保住住生機,通過使其耗得非常慢從而大幅度延長壽命。

然而,這個過程是一個非常繁複的過程。絕對不是現代的那些偽醫生,還有一些商家宣傳的吃什麽, 用什麽,做什麽就是養生。實際上,這是一門結合身心一起調整的綜合學問。

我們平時聽到很多人說“哎呀,我吃這個,我吃那個 每天都堅持吃”導致你和他一樣都誤以為這就是養生。不過這是對的麽?反正,若是讓我遇到,我除了嗬嗬以外無話可說。養生這個概念,在漢代編纂黃帝內經的時候就被加以吸收,利用。然後再加上總結前人的經驗 。發展出了一套醫食練養的體係結構。

但是呢,這個體係當時結構並不完全。說白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養生並非是個人就能去做。

而是應該在解除病苦之後,才能去做的一種升華人生手段。所以說,如果單純以養生為論題的話。這個詞,在現代可以是完全被用錯了。現代社會,經常是一群病入膏肓的老頭老太太,天天說自己打拳,吃人參,吃鹿茸,就以為是養生,其實這是大錯特錯!

那麽養身是什麽意思?什麽是身?什麽是體?有多少人分的清?這裏牽扯到古人對身體的定位,古人造字,說文,都是言簡意賅。絕對不拖泥帶水,文言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現在很多人說文言文看起來很複雜,但其原因因為文言文是一字多義。現在的人,一提到身體,就以為說的是我們的看得到的肉體,其實不然。

身,指的是身軀,內裏。而體,則指的是四肢和外表的肌肉皮膚。打個比方,這個區別就好像是再問,你說的暖水瓶是瓶還是膽?所以說現代人文盲,這話雖然難聽了點,但話糙理不糙。

瞧瞧現在,滿大街的都是健身房,健身館。其實呢?他們所謂的健身,健的不是身,而是體。是四肢肌肉,

身是完全沒有鍛煉到。

前麵說過,身是指內裏,也就是是髒腑機能。內在的協調,才會讓外在的身體勻稱。

而看看現代那些健身房的人,一個個在跑步機上跑的滿頭大汗,還自以為鍛煉了“身”。別的不說,你有見過在跑步機上鍛煉肝髒的麽?跑的氣喘籲籲,沒把肝耗”幹“已經是燒高香了。

怎麽鍛煉內髒?這就牽扯到古代道家,醫家總結出來的一整套,鍛煉身體裏麵五髒六腑的方法。

不過這塊我們暫時不談,以後如果有機會,最好是大家一起參與,然後到時候,也會教大家一些簡單的鍛煉五髒六腑的方法。

好了,剛才說的身的概念 我想大家應該可以有個基本的理解。

身,指的是內在的協調統一。西醫所說的則是新陳代謝,內分泌。

中醫的陰陽五行,並非是常人說的故弄玄虛,實則這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體係。自古醫家有雲“觀其外治其內“的治病診斷法則。這一塊,有時間也會教給大家怎麽在家就能檢查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健康。這是我們沿用了幾千年的方法,絕對不會比現代西醫的儀器效率差,而且什麽儀器都不需要。

身的概念非常複雜,裏麵的身出了點小問題,外麵的體也會感覺不舒服。比如現代人常說的亞健康。這個詞也是被發明出來的。

實際上,亞健康這種概念,其實是不存在的。人嘛!要麽健康,要麽不健康,為什麽一定要叫亞健康呢?這是因為,西醫的體係,沒法對種狀態下一個定義。比如說你身體感覺很累,早上起不來床,就是一直想睡。吃飯的時候感覺沒胃口,大便的時候覺得特別不爽。然後看什麽都覺得心煩。有時候各位小姐們,還有太太們的大姨媽都不正常了,但是一去醫院檢查 ,卻是什麽毛病都沒發現。

於是乎,就給這種狀態,下個定義叫亞健康。所謂亞,就是次,第一之下,第三之上的第二。而亞健康,描述的就是這一種似病非病,健康和不健康之間的一種狀態。

但實際上,在古代醫家來看,這時候身體已經不健康了,實際上這是一種病態。這麽說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我來詳細說下為什麽會這麽認為。首先來看看,有多少人平時會發燒呢?發燒,咳嗽,打噴嚏,流鼻涕,頭疼,鼻塞。上述這些症狀,有多少人,在剛開始感冒的時候就有了呢?千萬不要以為,這些症狀看起來很平常。有很多人,感冒了也不會有這些症狀。而是直接就出現了咽喉痛,上火,眼幹眼澀,小便頻繁,全身畏寒,手腳發冷。

這其實是人體的一個保護機製,當病魔剛開始接觸肉體的時候,這部分係統就會產生反應,開始運作。它會用加速消化肚子裏食物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來產生足夠的熱。這種熱,就是我們平時在感冒的時候,所體會到的身體發熱。有些人,身體非常好,不光發熱,而且身上出現皮膚痛。 實際上這就是免疫係統,把毛孔給關閉了,病魔想從汗出去但卻出不去。結果就這麽被鎖在皮膚下,引起皮膚疼。這種疼是表疼,也有可能會全身都有,也有的人,身上比較熱的地方才會有,比如頭疼。實際上,這其實是身體非常好的情況。

如果說發熱發燒,降溫以後感覺肚子餓,那就說明身體的病快過去了。為什麽?因為人是鐵飯是鋼。這可絕對不是一句普通的民間俗語。吃飯有沒有胃口,是體力恢複的一個重大表現。比如一個大夫給你們看病,看完後,大夫跟你說,你身體檢查都正常了,可以出院了。但是你就是吃飯沒胃口,吃什麽都不香,而且還打不起精神的話。那麽恭喜你,你的病並沒有完全治好。隻是在身體裏頭潛伏了起來。等待更好的時機,然後直接生大病。所以人體的生理機能,實際上是非常巧妙的。而養護這個身,包養它,讓它可以用更長的時間。更好的為我們的生活質量服務。這才是我們大夥當下應該做的,祛病才可得以強身。而不是通過瘋狂的體能訓練那種刺激外體的方式,那隻會讓內裏耗的更虛,更容易被病魔入侵。這就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所引起的。這也是我們的祖先,在多年前總結出的寶貴經驗。內在協調,外在才能平和。這時候精神平和,內外守一。自然病氣不生,百邪不侵。活個八九十歲什麽的都完全不是問題。

至於有氧運動,也是近代西方提出的概念,其特點是在,不過分鍛煉的情況下提高身體機能,比如大汗淋淋是絕對不提倡的。隻是這種鍛煉手段,目前還是停留在體上。雖然說,可以加速氣血的運動,但是實際上,這樣有點事倍功半了。

總之可以做,但是我們有更好的方法。在黃帝內經中的上古天真論一篇中,開篇就說明了:人精神內守,食飲有節,恬淡虛無,壽百歲才叫盡天年。我們經常說的盡享天年的天年,指的其實就是百歲之後。

可惜啊,現代人很少會注意身體和精神方麵的保養。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所以活在當下,從當下下手,量身調養這才是要做的。

大家如果對養生和道教文化有興趣的話,歡迎掃二維碼進入北美道文化共修交流群,道長常駐分享答疑!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