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下代中醫在哪裏?

來源: 雨中人生 2016-04-22 08:28:2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515 bytes)
 

人民日報:下一代中醫在哪裏?

Tags: 更新:2016-4-15
“中醫最大的危機是後繼無人。也許不出50年,中醫不需要被別人取消,就會自動退出曆史舞台。”這是一位老中醫的感慨。此語並非危言聳聽,而是點中了中醫人才培養的要害。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西醫從業人數約550萬人,而中醫隻有40萬人左右,比20世紀50年代減少了20%。目前,我國主要是一批50歲以上的中醫苦撐危局,有誌於中醫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中醫正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傳承危機”。

中醫高等院校是中醫人才的搖籃。然而,即便是在這裏,中醫教育也麵臨著西醫化的命運。學生1/3時間學西醫,1/3時間學外語,1/3時間學中醫,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一些中醫經典課程不斷被刪減,甚至淪為選修課,而西醫理論卻日漸強化。很多學生外語和計算機水平很高,中國文化傳統文化修養卻很差,有的讀不懂《黃帝內經》、《傷寒論》,有的甚至連基本的藥性賦、湯頭歌訣也不會背誦。更可怕的是,受教育層次越高,離中醫特色越遠。很多中醫研究生不在中醫理論基礎及臨床實踐上下功夫,而是按照西醫的模式,研究細胞和分子,做大量的動物實驗。說是“中西醫並重”,實際上是“重西輕中”。結果,很多學生畢業後既不懂“望聞問切”,也不會開方配藥,名為中醫,實為西醫。一些專家尖銳地指出:“現代中醫教育把學生變成了中醫不精、西醫不通的半成品,培養了一批中醫的掘墓人。”話雖偏激,卻不無道理。

以師帶徒、師徒傳承的師承教育,是我國中醫人才培養的傳統模式。數千年來,這種模式造就了很多醫術精湛的名家。口傳心授、因材施教,成為中醫教育的一大特色。然而,到了今天,很多師承製培養的中醫雖然水平很高,但由於西醫知識不足,過不了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關,無法取得合法資質,隻能算是“江湖郎中”,靠偷偷行醫維生。他們沿襲家族傳承模式,一些“絕招”往往不願公開,很多具有重要價值的驗方因此失傳。

中醫人才青黃不接,還與中醫院不景氣密切相關。目前,我國大部分中醫院生存艱難。由於中醫藥收費低廉,體現不了中醫的技術含量,大量中醫院不得不棄“中”姓“西”,診斷治療幾乎與西醫院沒有差異。例如,對於閉合性骨折病人,運用中醫正骨手法,不僅痛苦小、療效好,而且價格便宜。但是,很多中醫院為了多賺錢,已經放棄了傳統的正骨手法,改用創傷大、費用高的西醫手術治療。而針灸、按摩等傳統中醫項目,其收費更是低廉,甚至連成本也無法彌補。在這樣的體製下,很多中醫辛苦一生,卻家徒四壁;而西醫不僅社會地位高,且收入可觀。麵對如此反差,年輕一代自然不願堅守中醫了。

在中國醫學體係中,中醫和西醫如同鳥之兩翼,缺一不可。相對於西醫而言,中醫麵臨的最大挑戰不是發展問題,而是生存問題。有人斷言:如果中醫不能薪火相傳,隨著老一代中醫紛紛故去,中國將隻能成為教科書上的“中醫故鄉”,甚至連中醫人才也要從日本、韓國引進。倘真如此,我們將愧對祖先。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古代的扁鵲華佗早已遠逝,下一代的扁鵲華佗又在哪裏?思古觀今,誰又能不為中醫的命運憂心忡忡呢?
 
作者:白劍峰   來源:人民日報 
精彩評論:
1518442****(暫無匿稱)於 2016-4-22 評論道:
身在其中,無可奈何~
(來自:MedSci醫學APP) 
DocX於 2016-4-22 評論道:
在招收研究生上麵多下功夫,有的人成績不錯,有的人成績不好,或許那個成績差的才是對中醫真正有心去學的,可能悟性並不那麽高,也值得去發現,去培養,學習不僅僅是悟性,中醫需要更需要勤奮學習
(來自:MedSci醫學APP) 
DocX於 2016-4-22 評論道:
在中國,相靠技術吃飯真不容易
(來自:MedSci醫學APP) 
1539809****(暫無匿稱)於 2016-4-22 評論道:
招募古漢語學專業人才學中醫
(來自:MedSci醫學APP) 
老段於 2016-4-22 評論道:
光複中醫
(來自:MedSci醫學APP) 
1355771****(暫無匿稱)於 2016-4-22 評論道:
努力
(來自:MedSci醫學APP) 
QQd9bb422b於 2016-4-22 評論道:
國人都不重視中醫了!最主要是讓國人信任中醫,那才是中醫的發展之道,
(來自:MedSci醫學APP) 
1883512****(暫無匿稱)於 2016-4-22 評論道:
致敬吧!
(來自:MedSci醫學APP) 
1883512****(暫無匿稱)於 2016-4-22 評論道:
中醫更難培養
(來自:MedSci醫學APP) 
Lisa於 2016-4-22 評論道:
中醫理論需要悟性,讚同。
(來自:MedSci醫學APP) 
hekzn於 2016-4-22 評論道:
中醫真的要靠悟性,師帶徒最好
(來自:MedSci醫學APP) 
杏林小道於 2016-4-22 評論道:
應開辟經典派傳承傳統醫學
(來自:MedSci醫學APP) 
明崖於 2016-4-22 評論道:
應該發揚中醫學
(來自:MedSci醫學APP) 
 
評論:   

所有跟帖: 

追根尋源,5.4暴民運動和魯迅那代洋奴是中醫衰敗的作俑者,不徹底肅清他們的影響,中醫沒有希望。 -TXY- 給 TX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2/2016 postreply 08:52:21

中醫在海外開花結果,最近幾年新加坡報道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從銀行,會計和其他行業轉學中醫 -羽衣甘藍- 給 羽衣甘藍 發送悄悄話 羽衣甘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2/2016 postreply 08:58:15

美國一樣,有律師,MBA,等美國人轉學中醫。 -雨中人生- 給 雨中人生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2/2016 postreply 11:38:15

中醫有大局觀,是把人當成生命體來看的,西醫人是機器的觀點實在是很難苟同 -羽衣甘藍- 給 羽衣甘藍 發送悄悄話 羽衣甘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2/2016 postreply 12:35:11

五四青年運動是中國近現代苦難的開始。中國古代選擇了儒家, 大錯特錯。近代選擇了西方的垃圾,再一次錯! 其實 -littlecat8- 給 littlecat8 發送悄悄話 littlecat8 的博客首頁 (243 bytes) () 04/22/2016 postreply 09:14:05

對,中國文化的根是道學,不是儒學。道學也是中醫和中國古代科技的指導思想。 -TXY- 給 TX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2/2016 postreply 09:18:30

是啊是啊,老子的道德經最高深。句句是金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羽衣甘藍- 給 羽衣甘藍 發送悄悄話 羽衣甘藍 的博客首頁 (122 bytes) () 04/22/2016 postreply 09:20:08

是。但是老子主張小國寡民,不相往來,不符合統治者的想法。 -蓍草為yarrow- 給 蓍草為yarrow 發送悄悄話 蓍草為yarrow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2/2016 postreply 09:24:18

是啊,老子是小政府的思想,無為而治,很難有政府會喜歡 -羽衣甘藍- 給 羽衣甘藍 發送悄悄話 羽衣甘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2/2016 postreply 09:27:53

國家需要投入資源來挽救中醫 -happycow222- 給 happycow222 發送悄悄話 (1 bytes) () 04/22/2016 postreply 09:45:08

深度好文,一針見血,揭露了國內中醫藥衰落的原因是由於體製 -歧黃之術- 給 歧黃之術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2/2016 postreply 17:16:47

有本事的在靠偷偷行醫為生呢 -孤舟漁翁- 給 孤舟漁翁 發送悄悄話 孤舟漁翁 的博客首頁 (532 bytes) () 04/23/2016 postreply 06:28: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