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甲溝炎(paronychia),幫你轉了一篇介紹,供參考:

甲溝炎(paronychia)是一種累及甲周圍皮膚皺襞的炎症反應,表現為急性或慢性化膿性、觸痛性和疼痛性甲周組織腫脹,由甲皺襞膿腫引起。當感染變成慢性時,甲基底部出現橫脊,並隨著複發出現新脊。手指較腳趾更常見。主要易感因素為損傷導致甲上皮與甲板分離,化膿性球菌或酵母菌可繼發性侵入潮濕的甲溝和甲皺襞。常見致病細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假單胞菌、變形杆菌或厭氧菌;最常見的致病酵母菌為白念珠菌。 甲溝炎(英語:Paronychia),俗稱“凍甲”,為甲床炎(Onychia)的一種。

甲溝炎多見於青少年或婦女。一般它可發生於手指,或者發生在足趾,發於手指者常有啃手指的不良習慣,發於足趾者常由嵌甲繼發感染引起。在足趾,多因嵌甲或鞋子過緊引起,大多發生在拇指。

 

甲溝炎常先發生在一側甲溝皮下,表現紅腫、疼痛.一般無全身症狀。如能及早治療,炎症可能好轉消退。否則病變內成膿,紅腫區內有波動感,出現白點,但不易破潰出膿。炎症還可發生於甲根處或擴展到另一側甲溝,感染加重時就常有疼痛加劇和發熱等全身症狀。由於指甲阻礙膿性物排出,感染可向深層蔓延而形成指頭炎。

甲溝炎 - 臨床表現

認領機構:求醫網甲溝炎專題

開始時,指甲一側的皮下組織發生紅、腫、痛,有的可自行消退,有的卻迅速化膿。膿液自甲溝一側蔓延到甲根部的皮下及對側甲溝,形成半環形膿腫。甲溝炎多無全身症狀,如不切開引流,膿腫可向甲下蔓延,成為指甲下膿腫,在指甲下可見到黃白色膿液,使該部指甲與甲床分離。指甲下膿腫變可因異物直接刺傷指甲或指甲下的外傷性血腫感染引起。如不及時處理,可成為慢性甲溝炎或慢性指骨骨髓炎。慢性甲溝炎時,甲溝旁有一小膿竇口,有肉芽組織向外突出。慢性甲溝炎有時可繼發真菌感染。

 

甲溝炎 - 基本分類

認領機構:求醫網甲溝炎專題

甲溝炎分為急性與慢性,外傷是誘發甲溝炎主要原因,指甲與周圍甲溝之間因傷口使病菌及刺激物質滲入而導致發炎,濕疹、凍瘡、咬指甲也有可能造成甲溝炎。

急性甲溝炎

急性甲溝炎主要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少數病例為白色念珠菌造成;初期症狀為指甲局部紅腫,輕觸紅腫部分即會產生刺痛。約數天後開始化膿,並可能延伸至指甲下方。

慢性甲溝炎

慢性甲溝炎的引發病原則較繁多,念珠菌、革蘭氏陰性菌及多種細菌或黴菌皆有可能;如同症名,指甲會緩慢逐漸變成黃褐色,同時變形彎曲凹凸不平後變慘白或黃色;研究發現慢性甲溝炎也常合並綠膿杆菌感染而使指甲變綠。

化膿性甲溝炎化膿性甲溝炎是急性甲溝炎治療不及時導致的化膿性炎症。甲溝有輕度紅腫、疼痛、甲小皮剝脫,少量膿液由甲溝流出,甲的邊緣和甲溝處變黑,且可逐漸產生結節狀或蕈狀突起的炎症肉芽組織,不時分泌出膿液,易擦傷出血,部分甲受損,甲變形縮小,甲上有縱脊或橫溝,甲下有膿液潛行。嚴重時,甲可以完全鬆動,脫落。

 

化膿性甲溝炎

 

化膿性甲溝炎是急性甲溝炎治療不及時導致的化膿性炎症。甲溝有輕度紅腫、疼痛、甲小皮剝脫,少量膿液由甲溝流出,甲的邊緣和甲溝處變黑,且可逐漸產生結節狀或蕈狀突起的炎症肉芽組織,不時分泌出膿液,易擦傷出血,部分甲受損,甲變形縮小,甲上有縱脊或橫溝,甲下有膿液潛行。嚴重時,甲可以完全鬆動,脫落。  

單純性甲溝炎

單純性甲溝炎大多數位於足部第一趾,趾甲前端的一個角或兩個角刺入甲溝深處,長不出來,每隔2周到1月,足趾就會有脹痛感,不小心碰到就會有鑽心的劇痛,用小刀剪掉後疼痛就會消失,但是過段時間又會出現。長時間行走或不修剪趾甲,足趾就可能腫脹發紅,甚至在甲溝處出現滲液和肉芽樣組織。

嵌甲性甲溝炎

嵌甲性甲溝炎是由於趾甲長到肉裏而引起的甲溝炎。足趾甲溝存在炎症超過3周後,就要考慮是由於嵌甲所致。多見於大拇指,向側麵生長的甲板長入甲皺壁中,導致疼痛和發炎,嚴重者出現化膿症狀。

造成慢性甲溝炎的原因除了細菌感染之外,長期接觸刺激物質(清潔液、檸檬萊姆、其它高酸堿值液體……)都有可能侵蝕甲溝組織而造成發炎,因而成為部分職業的職業病。根據病曆統計以右手中指、食指及左手中指最易引發,而腳趾及男性則較少。

 

甲溝炎 - 類似病症

認領機構:求醫網甲溝炎專題

指甲周圍泛紅並不代表一定是甲溝炎,一些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皮肌炎或硬皮症,均會導致甲溝部分的血管擴張而產生發紅現象,此時需要盡早進行切片檢查與抽血化驗;更有甚者的是致命的惡性黑色素癌,也有可能會以頑固性甲溝炎來顯現,若稍一不慎即可能錯失即早治療良機。

另外,趾甲內生症(ingrown toenail)也會造成重複性甲溝炎,原因多半為甲溝肉太肥厚、大腳趾外翻角度過大……或是鞋穿太緊或太短、剪指甲造成傷口、重複性外傷……,此種狀況雖不危及性命,卻會因動作時產生疼痛而影響正常生活及情緒,同時因非病原體導病故症狀易反複發作而難以完全治愈。

甲溝炎 - 影響因素

認領機構:求醫網甲溝炎專題

1、趾甲剪成圓弧形。這是最重要的病因,一般造成嵌甲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人們不良的修剪趾甲習慣所造成的,就是通常人們為了適應指頭的形狀,為了美觀,而將趾甲修剪成圓弧形,將趾甲兩側邊緣甲角修剪掉,試圖消滅甲角。修剪掉這個甲角後,後麵又會形成一個新的甲角,你永遠消滅不了甲角,並且你越修甲角,甲角越向內卷曲。這時,如果再穿一雙尖頭的鞋子,就會將甲溝組織擠向甲角,甲角就會嵌入“肉”中,導致嵌甲。

 

2、鞋尖部過緊。多見於女性患者,穿著跟高頭尖的鞋子,例如很流行的辣椒鞋。擠壓趾甲側緣向甲溝軟組織內生長,並摩擦甲及甲褶而造成軟組織腫脹加重嵌甲。也有青少年,發育快,剛買的新鞋,沒幾個月就小了,如果舍不得丟掉心愛的鞋子,隻好委屈雙腳,這樣就增加了腳趾受擠壓機會。

 

3、外傷。踢傷或被他人踩傷後致甲板的撕裂,引起甲板側緣更接近甲溝軟組織而形成嵌甲,以青年學生多見。

另外,針對趾甲易患甲溝炎的人群,專家給出了簡單實用的建議:隻要適當留長趾甲,保持腳部衛生,一般都能有效避免。

甲溝炎 - 治療

認領機構:求醫網甲溝炎專題

保守療法

急性甲溝炎的治療較為容易,隻需在早期投入一般抗生素,但若膿皰已經成形則需先將膿皰戳破再投予抗生素治療;倘若延誤就診使病菌由甲溝旁侵入甲床下方,嚴重時可能導致指甲的脫落;若經問診後醫師建議,可進行楔型切除手術,將病變指甲附近進行局部麻醉後將肉切開,以徹底剪除嵌入肉內的指甲。

至於慢性甲溝炎的治療則較為繁雜,除了使用水性的類固醇搭配抗黴菌劑、殺菌劑外,急性症發作時可依照孳生的細菌培養後另加抗生素治療,不過因為這些細菌有時隻是後續伺機性存在而並非主凶,因此有些細菌可以不加治療;若施以用外用殺菌劑或抗黴菌劑治療,則需持續治療最少三至四個月,同時在治療期間應保持手部幹燥,必要時可以戴手套,但絕對不可戴著橡皮手套在高溫中過久,若造成汗水而產生刺激反而會使甲溝炎症狀惡化,如不得已而需要碰水又不方便戴手套時,可以嚐試以凡士林塗在甲溝以防止水中刺激物進入;同時,也要避免直接接觸生鮮水果,尤其是柑桔屬;若手部同時有其他皮膚病變,也需要一並治療以免影響療效。

患有甲溝炎的朋友應該注意,穿鞋要選擇大小肥瘦舒適的;勤剪腳趾甲,剪成弧形,甲溝兩側不留趾甲尖;平時注意手指的養護,洗完手擦點護膚膏,增強甲溝周圍皮膚的抗病能力;不要隨意拔倒刺,一旦出現倒刺用剪刀剪,切忌硬性拔出;指甲不易過段,手指有微笑傷口,及時處理,以免發生感染;同時,如果出現甲溝炎,最好是選用甲嵌膏,直接塗抹,皮膚自動吸收,適用於甲溝炎。

在手部清潔方麵,不可擅自以牙簽類尖銳物清除甲溝或修剪甲皮,容易擴大傷口而造成進一步傷害。對於頑固肥厚型慢性甲溝炎,則可嚐試以手術切除腫脹部分來加以治療。

 治療要點

有嵌甲必須把嵌甲修掉,不然的話,嵌甲一直在,就會有指甲刺到肉裏,腳部又是經常容易感染的地方,這樣惡性循環,炎症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嵌甲清理掉,隻有把嵌甲清理掉,沒有嵌甲的一直刺激,炎症才容易消除。

一、塗抹鎮痛劑之後,然後用嵌甲鉗,把多餘的指甲修掉。

二、修完嵌甲,塗抹舜康清甲膜,可以逐漸消炎殺菌,使指甲逐漸恢複正常

偏方治療

 

1、綠茶葉、黑芝麻、細食鹽各l克,加少許生理鹽水混合,並搗爛如泥。皮膚常規消毒後,將上藥敷於甲溝炎處,每日換藥1次,連續用藥2~ 4次。在敷藥期間患處不可沾水。

 

2、黃連、大黃各等份,撿淨、烘幹、研末備用。臨用時,以醋調勻(如兒童用,可將醋稀釋使用),外敷於患處,每日清洗後更換。

 

3、新鮮仙人掌50克,除刺後搗為糊狀,加入食鹽2克,正紅花油6~ 8滴,調勻盛於容器中備用,當日使用,當日配製。治療時取上述藥膏適量外敷於患處,並以紗布包紮,每日早、晚各換藥1次。

 

4、鮮馬鞭草適量洗淨,食鹽少許混合搗爛,敷於患處並包紮,每日換藥1次,一般l一3日症狀減輕,5日可獲愈。馬鞭草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瘀排膿,對多種細菌有抑製作用,且藥源豐富。

 

5、取烏梅,用濕毛巾包裹,濕潤後取肉去核,用烏梅肉質內麵外敷患處並固定,早、晚各換藥1次。大部分可在l一3日內痊愈。如已成膿可先用消炎藥物,並排膿後再用上法。

 

6、碘酒塗擦或浸泡患趾,每日4-6次,每次15-20分鍾,直到皮膚發白,利用碘酒的消毒作用將病變的皮膚組織給腐蝕掉,讓它重新生長,以防甲溝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