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羅大倫講古代名醫:
再看看王孟英的醫案:
到了相簡哉同學的家裏,王孟英問了情況以後,笑了,說:“這個胎瘧是什麽意思啊?是從胎裏帶來的?沒聽說過在娘胎裏患的瘧疾,等到嫁人後才發病的,說是第一次患瘧疾叫胎瘧?那第一次患感冒就叫胎感冒了?第一次患痢疾叫胎痢疾了?”
相簡哉同學羞愧地低下了頭:“我以為這是最新的科研成果呢。”
王孟英笑了笑,接著診了患者的脈,脈象是弦細而數,按之不鼓。
診完脈以後,王孟英的心裏就有數了,他對相同學說:“這個病的治療,‘不可再以瘧字橫於胸中’,那麽很快就會好的,如果還是一味奔著治瘧疾去,那就無法治愈了。”
“啊?”大家都暈了,患了瘧疾,不治瘧疾治療什麽啊?
王孟英見大家如此困惑,就進一步解釋:“大家都是人,為什麽同在一個屋子裏,妻子患了瘧疾,相同學卻不患呢?那是因為他妻子的身體內部出現了自身的問題,失調了,所以瘧邪才會入侵,一般‘醫者治瘧,而不知治其所以瘧’,就是不知道治療導致瘧疾的原因,那就怎麽治也治不好,我們要調整她的身體,使其正常,這叫‘治其所以瘧’,當她的身體恢複正常了,她的機體自己就會把瘧疾驅除出去了。現在她的身體就是陰虛,我們隻要補陰就可以了。”
於是就開了下列藥物:西洋參、熟地、牡蠣、紫石英、龜板、鱉甲、枸杞子、當歸、冬蟲夏草、龍齒、阿膠、麥冬、龍眼、甘草、蒲桃幹、紅棗、蓮子心、小麥等,幾次用藥都是在這些藥物裏選擇組合。
藥喝下去以後,沒到十天,這個患者的病就好了。
相簡哉同學被上了一堂生動的中醫課。
找到秘訣了嗎?原來,中醫在古代對很多疾病也是不了解的,他也看不到瘧原蟲,就像我們今天開始也搞不清非典是什麽引起的一樣,但是中醫認為人體的修複能力是很強的,驅除病邪的能力也很強,之所以身體自己不再起作用,是身體出了問題,我們隻要把這個問題給他調整好了,那麽身體自己就會依靠自己的力量把病邪驅除出去的。
這是中醫治病的一個原則。
其實,瘧疾在王孟英的眼裏並不是很嚴重的疾病,他自己說就是按照溫病學家葉天士治療外感病的思路,看到瘧疾,就把它按照濕溫、暑熱、伏邪等給分類,然後用治療時感病的方法“清其源”,就治好了,“四十年來,治瘧無難愈之證”。(擱現在,政府一定會把王孟英派到非洲去作醫療援助不可)
治大頭瘟不用抗生素,治瘧疾不用奎寧和青蒿素,對烈性傳染病,好的中醫在總結經驗教訓後,可以做到手到病除,一治一個準。難道一道題,隻能有一個解?隻有西醫是正解?當然,在古代,由於信息交流、教育水平、衛生條件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好的中醫成果難以快速地分享,好的中醫書籍難以大麵積傳播,許多中醫人士,一輩子可能也接觸不到幾本中醫書,這些都製約了中醫的發展,使中醫在曆史上沒有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而這些,其實正是現代社會所可以彌補的。